精神疾病,“長治”方可“久安”

精神疾病作為一組慢性疾病,其治療困難,病情反覆。目前,外科微創手術和抗精神疾病藥物仍然是難治性患者及早期患者治療的基礎。而精神疾病也與其他慢性疾病類似,需要長期對病情進行管理,防止反覆發作,幫助患者逐步迴歸正常生活。

精神疾病,“長治”方可“久安”


正確對待,病程科學管理

事實上,正確看待精神疾病對於穩定患者病情有著不小的影響,不良的對待方式(如歧視、冷漠等)是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作為一組慢性疾病,精神疾病需要長期進行穩定的治療。同時,患者接觸的環境越溫暖,精神疾病的復發幾率相對就越低。

精神疾病,“長治”方可“久安”

隨著精神疾病的病程進展,症狀可能也會越來越多樣化且越來越複雜,但其實任何慢性疾病都有諸如此類的共同特性,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頻繁“扎手指”,必要時“調血糖”,有時到了必須強化治療或換藥的程度。精神疾病亦是如此。通過對精神疾病正確的認識,對病程的科學管理,不同階段採用不同治療方案,才是幫助患者早日迴歸正常人生活。

微創手術是難治性患者治療中的最重要一環

大量的案例研究顯示,精神外科微創技術和抗精神疾病藥物仍然是患者治療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針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而言,精神外科微創技術——第五代腦立體定向技術(即DTI引導立體定向技術)可以通過微創神經調控技術,結合現代醫學技術及影像醫學技術實現多靶點神經調控定位,對控制或消除複雜的精神症狀(如易怒暴躁、衝動攻擊、無故傷人毀物、胡言亂語、自知力缺失不願配合治療等)效果明顯。手術創傷極小,僅需在頭部取1-3CM左右的小切口即可完成手術,整個手術過程出血量不足10ML,術後水腫、感染等風險相較傳統開顱手術不足1%。

精神疾病,“長治”方可“久安”

第五代腦立體定向技術可以極大程度上降低藥物副作用,提高藥物療效,術後患者用藥量僅為術前1/3,且患者積極主動接受治療。

第五代腦立體定向術能有效控制病人症狀,達到臨床治癒目的,手術治療有效率高達95%,卻且手術安全高效併發症少。

第五代腦立體定向術的適應人群

適合以下類型的難治性精神疾病

①精神分裂症:伴有傷人、毀物、自殺行為的各類型分裂症;

②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抑鬱症等;

③頑固性神經症: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神經官能症等;

④癲癇性精神障礙;

⑤物質依賴精神障礙;

⑥精神發育遲滯性精神障礙伴明顯衝動、攻擊行為。

適應症標準

①年齡:18歲以上70歲以下;

②病程:病史3年以上;

③經系統內科治療,效果差、反覆發病的;

④病人否認有病拒絕服藥者;

⑤伴有傷人、毀物、自殺行為者,更為首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