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五年級下冊《1.古詩三首》知識點


統編版五年級下冊《1.古詩三首》知識點


四時田園雜興(xìng) (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晝(zhòu)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gòng)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詞語解釋。

雜興:隨興而寫的詩。 四時田園雜興:隨興而寫的關於鄉村四季的詩。

耘田:在田間鋤草。 績麻:把麻搓成線。

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解:理解,懂得。

供:從事。 傍:靠近。

陰:樹蔭。

2.詩意。

白天在田裡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懂得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

3.主題概括。

這首詩描寫了農村初夏時節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前兩句用晝和夜對比,生動地描繪了鄉村男耕女織、日夜辛勞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勞動的敬重之情。

後兩句描寫了兒童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情景,一個“學”字讓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流露出詩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喜愛和讚揚之情。

統編版五年級下冊《1.古詩三首》知識點


稚(zhì)子弄冰【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zhēng)。

敲成玉磬(qìng)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1. 詞語解釋。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脫曉冰:早晨從金屬盆裡把冰取出來。

鉦:一種金屬打擊樂器。

磬:一種用玉或石製成的打擊樂器。

玻璃: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並不是現在的玻璃。

2. 詩意。

一個小孩子,早上起來,從金屬盆裡把冰取出來,用彩絲穿起來當鉦來敲。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突然冰落在地上發出玻璃一樣的碎裂聲。

3.主題概括。

詩人從小孩幼稚貪玩的心理特徵切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稚氣滿紙而又詩意盎然的“脫冰作戲”的場景,表現了兒童調皮、可愛、自得其樂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

統編版五年級下冊《1.古詩三首》知識點


村晚【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詞語解釋。

陂(bēi):池岸。

銜:口裡含著。本詩中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沒。

漪(yī):水中的波紋。

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腔:曲調。

信口:隨口。

2.詩意。

池塘四周長滿了青草,池塘裡的水幾乎溢出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著紅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閃動著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樂曲。

3.主題概括。

《村晚》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描寫了自然景物變化和牧童的活動,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表現了牧童無憂無慮、悠閒自在的情致,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讚美以及對悠然恬靜的農村生活的嚮往之情。

4.三首詩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相同點:充滿了童真童趣,塑造了兒童天真可愛的形象。

不同點:《四時田園雜興》繁忙的勞動場面引出兒童學種瓜的場景。

《稚子弄冰》從稚子的心理出發,重點描寫“脫冰作戲”。

《村晚》先寫鄉村晚景,再寫牧童,構成了鄉村晚景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