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那時風華》展現塞罕壩精神

北京12月6日電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那時風華》將於12月10日起在全國上映。影片改編自三代塞罕壩人造林、護林、營林的感人事蹟,展現了把荒蕪的塞罕壩變成綠色大林海的塞罕壩精神。

  據悉,影片《那時風華》講述上世紀60年代,一群以鄭百團、唐學燕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和以蘇鐵為代表的林業工人,懷揣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偉大理想,駐紮進了天寒地凍的塞罕壩。在這裡,他們不忘初心、勇擔使命,把不毛之地變成了高原綠洲,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導演李三林6日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的巡映會上介紹,《那時風華》靈感取自當年“六女上壩”的真實故事:為響應國家號召,六位年輕姑娘主動請纓,放棄高考,懷著壯志雄心毅然奔赴塞罕壩,為祖國的綠色事業奉獻出寶貴的青春年華。

  “塞罕壩如今的綠水青山來之不易,是數代務林人接力寫下的青春傳奇。在全世界共建美麗家園的大願景下,塞罕壩給出了鏗鏘有力的中國方案。”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傳欣觀影后表示,影片闡釋了中國人內化於心、世代傳承的艱苦奮鬥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