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木偶姐姐”李秀平 是怎么把剧场装进后备箱的

济南“木偶姐姐”李秀平 是怎么把剧场装进后备箱的

李秀平把科技融入木偶,利用自动化打造了木偶戏的新蓝海

  “小时候,每当有庙会或过节,村里都会请一批木偶表演团过来表演,老老少少都会聚集在一起观看,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孩子的嬉戏声、小贩的吆喝声,彼此交融在一起,宁静的小村庄充满了和谐。”回忆起童年记忆中的木偶戏,济南竹马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李秀平打开了话匣子。

  从全职妈妈到木偶非遗传承人唯一女徒弟,再到用自动化技术创新了十分钟可以复制搭建非遗木偶戏的全新演艺模式。李秀平让在现代生活边缘挣扎的木偶戏焕发出勃勃生机,她更想把这一文化传承带给全天下的所有孩子。

  结缘木偶情有独钟

  与木偶结缘,来自李秀平儿子的喜爱。“和儿子在家里读书,随意拿起个小粉猪手偶假扮给他读书,没想到儿子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李秀平兴奋地发现,儿子总是说“我要让小粉猪给我讲故事”,于是她顺着孩子的兴趣,开始尝试用手偶的方式讲绘本。

  李秀平为了儿子,正式拜师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传承人,并成为其唯一的女徒弟。

  “小区里也有很多全职妈妈,大家经常聚在一起,我就开始尝试用木偶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都高兴极了。”李秀平和儿子经常邀约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不少孩子“点名”说要看木偶剧。带着孩子们的喜爱,李秀平又把“木偶讲故事”延伸到了幼儿园,不仅给孩子们表演,还教孩子们怎样去做木偶。

  有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李秀平开始去各个幼儿园和小区表演和推广木偶戏。但是,每次出门不仅要带着专用舞台和各种道具,要表演一场完整的木偶戏,至少还需要3至5人才能完成。

  “我爱人是从事自动化行业的,他感觉每次出行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如果能利用程序去控制,将木偶和科技相结合,就好像现在的AI机器人能给孩子讲故事、唱歌,那就好了。”和爱人苏卫星一起,李秀平正式投入“便携式”木偶戏的研发。

  科技赋能迎难而上

  《狐狸先生开公司》是竹马文化开发的第一个3D版木偶戏,也是李秀平和爱人苏卫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狐狸先生的形象要足够生动,我们跑遍了浙江、广东多家木偶制作基地和工厂,发现国外迪士尼和漫威的形象占了90%,但国内的传统的卡通形象却寥寥无几。”自己设计、自己创作,李秀平坚定了走原创的信心。从初稿到后期定稿,改动了上百次的狐狸先生造型终于出炉,但在卡通形象体内还需要植入芯片,这是让木偶能够“动”起来的核心。

  “做到人机互动,让木偶表演精细化动作,这件事儿看似简单,但背后却需要重新编写数万的代码才能实现。”在竹马文化的工作室中,她爱人带着两名程序工程师,为即将开发的新戏种编写着代码。

  经过了近3年的试验和开发,最终竹马文化相继开发了3台剧目,实现了裸眼观看的3D效果,其中一部《济南传说》还以夏雨荷等济南民间传说故事为蓝本。经过最终研发,如今3.0版本的木偶都可以称之为“木偶娱乐机器人”。木偶的眼睛可以展现五种表情,肘关节可以三方向弯曲,偶身经过改造增加了腰部控制,可以做出鞠躬致谢等细腻优雅的动作,表现力大大增强。

  同时,在移动舞台设计上也做到便捷和智能的最大化。这种机械一体化的设计方式能够在10分钟内完成整体表演舞台的收装,最大限度降低了表演者的压力和工作强度,将剧场“打包”缩小到私家车后备箱就可以装下的箱子里。

  “竹马文化现在创新了两种模式的木偶戏,一种是固定演出的轻奢式小剧场可以进行定制;另外一种是便携式剧场,把便携式的舞台、木偶,都完全‘打包’在两个箱子里,私家车就可以拉走,到了表演地可以10分钟快速搭建舞台。”李秀平介绍,通过培训一天,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一整台木偶戏的操作。把人力、运输等成本减少后,可复制化的木偶戏成本很低,完全可以让农村甚至深山里的孩子常年看到木偶戏。

  “人工智能+戏偶”蹚出新路

  “木偶能动起来全靠操纵者的双手,使得木偶有了灵魂。我们希望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找到木偶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并通过改造传统木偶戏的创意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让‘人工智能+戏偶’实现转化。”李秀平说。

  避开大制作,李秀平更希望自己的剧目可以深入社区、学校、乡镇,进入下沉市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机会观赏到木偶戏。“复制化是我们的强项,如今推出了合伙人演员制,一个人一台车就可以给孩子表演了。”

  李秀平如今还会带着自己的机器人木偶戏,去各个乡村为孩子们公益演出,每当村里的留守儿童为木偶戏欢呼雀跃时,也是李秀平笑容最灿烂的时候。

  利用“木偶姐姐”的IP,李秀平还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不断推出短视频类的木偶戏,在收获粉丝的同时,她也把自己对木偶戏的情愫和执着带给了所有观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