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兒了,中國式家庭,喪偶式婚姻

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兒了,中國式家庭,喪偶式婚姻

結婚後感情平淡,沒有共同話題?


下班後兩人回家不說幾句話,只玩手機?


老公越來越不願意回家?


甚至帶孩子、做家務都由一方包辦?


這樣的婚姻、這樣的伴侶,真的還不如沒有。


大部分婚姻都從戀愛裡走來,熱戀時候的甜蜜,怎麼一去不復返了呢?


從前期待的往後餘生、來日方長,怎麼從肩並肩變成了漸行漸遠?


“我見過我姐姐在婚姻裡的崩潰”


姐姐生活在一個省會城市,有著不錯的收入,喜歡看話劇、畫插畫,一直以來我都在仰望她,覺得她長得好看又有能力。


她的婚禮我也在場,姐姐的伴侶是一個幹部家庭出身的高校老師,彬彬有禮有書卷氣,first look環節看到我姐哭得稀里嘩啦的時候是我唯一一次看見他失態。


他們有著長輩們、朋友們、所有親戚都看好的婚姻,我也覺得他們很般配。


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兒了,中國式家庭,喪偶式婚姻


婚姻大概是個很複雜的東西,有幸福也有不愉快,我姐姐的崩潰,發生在她產後。


大概是出月子後的幾周,我去看望姐姐,晚上的時候,姐姐和姐夫突然開始爭吵。


我正在廚房和舅媽學煲湯,就看到姐姐紅著眼睛氣沖沖的從房間出來坐在沙發上,臉也是紅紅的,在指責姐夫抽菸不注意,什麼都不管,邊說邊哭。


後來平穩後才說開:為了返回職場工作,提前在家辦公覺得很累,小寶不分晝夜的哭鬧也讓她很心煩,最主要的是姐夫的態度觸了雷區。


姐夫的家庭很傳統,男強女弱,從小家裡的瑣碎事都是他媽媽來做,他沒有自己也要承擔家務,哄孩子的概念,加上兩個人都很忙,所以爆發的爭吵。


我姐姐大概是很幸運的,和姐夫的收入差不多,甚至家境還要好一些,讓她有足夠的話語權讓姐夫改回來,不缺席家庭和孩子的教育。


可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幸運的,那些經歷著“喪偶式婚姻”的夫妻該怎麼辦呢?


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兒了,中國式家庭,喪偶式婚姻


為什麼中國式家庭裡,“喪偶式婚姻”這麼多?


1. 缺乏溝通表達


我們民族意識裡的含蓄、從小耳濡目染的教育以及原生家庭環境的影響下,中國男性身上一直就有著“不善表達”的標籤,而女生呢,則時刻等著男人來猜她們的心思,似乎表達自己的需求是件挺不“光彩”的事情。


久而久之,男人不會說愛了,女人不會說自己想要什麼了。


每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需求,這是我們安全感的來源,所以不要吝嗇表達,多多溝通。


男女思維本來就不同,你不說,對方怎麼會懂?


2. 男人在家庭缺位


兩個人執手過日子,家庭的責任也需要兩個人共同分擔,就拿家庭分工來說,家務活儘量不要一方包攬,不忙的話,兩個人互相配合,忙的話,請個保姆代做你們倆好好忙。


帶小朋友、做家務活是又累又沒有收入的“工作”,太多中國家庭默認這份工作該女生做,佔用了女生的時間讓生育女性在職場上失利,回家又要圍著孩子家務團團轉,做得好無功,出了差錯有過。


男性應該進入家庭生活,承擔自己的角色,對婚姻的經營才有利。


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兒了,中國式家庭,喪偶式婚姻


3. 建立規則,一定要趁早


有的男人是追求婚後的自由,他們認為婚姻於他們而言是一種“管束”,有了妻子之後,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


為了得到這種自由,男人會選擇和妻子對抗,這就表現在,妻子讓丈夫做點什麼的時候,丈夫總是在玩遊戲、和朋友喝酒等行為去逃避。


建議婚姻開始之前,就必須要建立良好的規則,這個規則,是指夫妻關係如何定位,應該有什麼樣的婚姻價值觀及原則問題。


4. 缺乏情趣和儀式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情侶或夫妻默默習慣了對方的付出,習慣了死水一般的平淡生活,生活變得越來越無趣。


不管多大年紀,無論男女,生活都需要一些儀式感來維持感情的保鮮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