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裡,劉備不去相救,是蓄意還是另有原因

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裡,劉備不去相救,是蓄意還是另有原因

我們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按照當時《隆中對》說法“…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劉備佔據益州,關羽安定荊州。但是,關羽卻打亂部署,丟失荊州。按“跨有荊益”所說,第一步就胎死腹中…

關羽違反《隆中對》措施,導致荊州失守,自身被殺。但在蜀中卻並未加以阻止,亦不派兵往援,由於《三國志》史書這方面記載太少,沒有直接證據,所以對這個問題歷來有不同意見吧。對此,章太炎曾說:“關羽,世之虎臣…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厭人心,不除則易世若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以隕關羽之命。”將荊州之失歸結為劉備的“疏慢”。這個意見很大膽,特別是在所謂“桃園結義”早已深入人心之時。但這個意見也很有見地,深恐易代之後不能駕御,而誅除功臣,這種事例歷史上不是個別的,章太炎是精通中國歷史的學者。

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裡,劉備不去相救,是蓄意還是另有原因

據《三國志·蜀志·廖立傳》,廖立被廢其罪名主要是為“誹謗先帝”,其中一項是“(劉備)後至漢中,使關侯(關羽)身死孑遺,…羽怙恃威名,作軍無法,(劉備)直以意突耳”。這裡所記廖立的話比較含糊,所謂“直以意突”指的是誰?粗看似乎是關羽,如果醬前後聯繫起來,所指應該是劉備,即是說,關羽僅具“威名”,但“作軍無法”,劉備卻故意讓他鎮守荊州,因而“使關侯身死無孑遺”。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廖立很難成立“誹謗先帝”之罪名。不惜以荊州“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的,不是諸葛亮,而應該是“恩若兄弟”的劉備。

《三國志》多處談及關羽“驕於士大夫”“性頗自負,好陵人”“矜其嬌氣,陵轢於人”,這是當時人們的共識,也是關羽最大的弱點。不但對敵人,對同一陣營的人也這樣,甚至在劉備身上。

劉備取下漢中,建立一個比較穩定的政治集團。馬超、趙雲、黃忠、諸葛亮這些人都好說,本來一開始就是幕僚,現在直接轉換為臣屬,而與劉備拜過兄弟的關張二人就不那麼好處理了,張飛比較好辦,雖然是三弟,但是還是很尊敬劉備,名為兄弟,實為臣屬,相比之下,關羽就不那麼好定位了。

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裡,劉備不去相救,是蓄意還是另有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馬超前來歸附,關羽已然不滿,幸有諸葛亮調節,關羽才得以緩解。劉備重用黃忠為後將軍,又引起關羽更大不滿,劉備和諸葛亮協商“自當解之”,僅是派益州前部司馬費詩前往,卻被關羽斥罵“老兵”,這是憤怒至極的表現,是誰將自己與這個“老兵”同列,因而關羽憤怒更是指向劉備。關羽對劉備不滿,對此,劉備不可能不知,但是,關羽也是手握重兵,鎮守荊州,不光易代之後難以控制,即劉備健在也沒有把握。而劉備讓麋芳和士仁鎮守江陵和公安,是否也是為了監視關羽,當關羽與曹仁在樊城相拒之時,命令“供給軍資”,竟然遭到抗命“不悉相救”。儘管關羽曾憤怒表示“正相治之”,當時也毫無辦法。

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裡,劉備不去相救,是蓄意還是另有原因

《隆中對》破滅,荊州失守,關羽不能辭其糾。但是劉備與關羽的矛盾,一方面派人監視關羽,矛盾激化,在關羽對曹操戰爭的關鍵時刻,二人為孫“陰誘”,背叛投降,以致關羽全軍覆沒,荊州喪失;一方面卻放縱關羽“驕氣”的發展,與孫權失和,更為重要的是,聽任關羽破壞《隆中對》策劃,挑起對曹操的戰爭。對比,劉備似皆若無其事此,因而,“除之(關羽)則不足以厭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章太炎在《訄書》中的看法是大膽的,更是有見地的。

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裡,劉備不去相救,是蓄意還是另有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