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女王的蛻變史,《火光之色》,女版基督山伯爵復仇記

“金融騙局、暗箱操作、衛生醜聞、司法腐敗、圈錢交易……勒邁特憑藉非凡的才華,把我們逮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那個動盪的時期,那個大火即將席捲全球的前夜。”

——法國讀者

很久沒有讀過這樣酣暢淋漓的一本書了。驚心動魄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節,天衣無縫的復仇,讓人們猶如置身於二戰前夕的法蘭西,看著那個曾被父親呵護、不知世事的女人,從豌豆公主蛻變成復仇女王,從不諳世事的瑪德萊娜成長為瑪德萊娜˙鈕鈷祿˙佩裡顧。

經歷了無盡的背叛,痛苦的折磨,瑪德萊娜在二戰前夜的法國,上演了這部女版的基督山伯爵復仇記。

復仇女王的蛻變史,《火光之色》,女版基督山伯爵復仇記

時代崩塌,人生像佈滿蝨子的華美錦袍

隨著一個不同尋常的葬禮小說拉開了序幕。葬禮的不同尋常,不僅僅在於即將埋葬的,是被人們譽為“法蘭西經濟的明燈”——女主的父親——銀行家老佩裡顧,更多的是那個差點中止葬禮,從三樓墜落的孩子——女主的兒子——七歲的保爾。

一個時代的崩塌,有著自己的軌跡,老佩裡顧的離世,便揭開了這歲月靜好下的暗流湧動,讓主人公的命運隨著歷史的齒輪艱難前行。

① 背叛

復仇女王的蛻變史,《火光之色》,女版基督山伯爵復仇記

一直被呵護在父親羽翼下的瑪德萊娜從來不知道生活不過是一襲華麗袍子下掩著的跳蚤。面對褪去的華袍,她的人生裡竟然充滿了背叛——

父親曾經的左膀右臂,成了顛覆家族的元兇;父親天天幫持的兄弟,成了背後捅刀的能手;自己曾經引為知己的貼身女僕,會是一個忘恩賣主的小偷,就連昔日的情人也曾是猥褻兒子的垃圾……在瑪德萊娜崩塌的世界裡,所有人都狠狠地踩上了一腳。

那個不聞世事的大小姐,直到最後一刻才知道,父親一生經營的銀行早已另屬他人,心腹女僕成為了自己公邸的主人,留給自己的,只有癱坐在輪椅上的愛子和語言不通的女僕。

② 復仇

復仇女王的蛻變史,《火光之色》,女版基督山伯爵復仇記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該是夢中驚醒的保爾那聲慘叫,面對孩子所經歷過的痛苦回憶,復仇的火焰在瑪德萊娜心中雄雄燃起。

復仇女王的蛻變史,《火光之色》,女版基督山伯爵復仇記

在這場欺騙與背叛的劇目中,流淌在瑪德萊娜血液裡的聰明、果敢開始復甦。

如同《飄》中那個迎著日出告訴自己“我不要再捱餓了”的郝思嘉,真正的痛苦,觸發了瑪德萊娜最後的反擊和蛻變。

“她的眼睛映射出火色之光”

——從此瑪德萊娜不再是曾經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公主,而是涅槃重生的瑪德萊娜˙鈕鈷祿˙佩裡顧。

再灰暗的背景,生命也有火光:充滿隱喻的火色之光

《火光之色》這本書的名字來源於法國著名詩人阿拉貢《斷腸集》中的一首詩《丁香與玫瑰》——“安如的玫瑰遠處的火光把你映亮。”

詩中“安茹的玫瑰”,喻指法軍在1940年6月從北向南的一路撤退。《丁香與玫瑰》作於1941年,描寫的正是二戰期間法國軍隊的潰敗。詩中,面對戰敗的祖國,和被德軍佔領的大片國土,詩人流露出濃濃的傷感之情,傷感之中卻又透出一絲倔強,一種對於終獲自由的堅定信念。

《火色之光》正如瑪德萊娜復仇的火光,在生命最痛苦之際,引領著女主完成蛻變,使其生命變得更為的豐盈而強大。

紛繁複雜的歷史,不過是作者用來掛小說的釘子

大仲馬曾說,“歷史是什麼,不過是我用來掛小說的釘子。”

大仲馬的繼承者——皮耶爾˙勒邁特也將這《火光之色》掛在了上世紀法國二三十年代的動盪時代上。

復仇女王的蛻變史,《火光之色》,女版基督山伯爵復仇記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的經濟一直處於衰退之中,相對穩定時期發展有限,30年代的經濟危機持續時間很長,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同時法國的政局也不穩定,教派、黨派和新興的工人聯盟彼此爭鬥不止,內閣更替頻繁,難以保持政策的堅定性和連續性。

小說中所有事件的節點都有著歷史的影子,如古斯塔夫˙茹貝爾的法蘭西復興會來源於埃內斯特˙梅西耶的法蘭西振興會;溫特圖爾銀行聯盟舉措脫生於巴塞爾商業銀行的逃稅措施;《巴黎晚報》的種種行徑多取材於1923年《人道報》上發表的鮑里斯˙蘇佛蘭的系列文章;夏爾關於抑制稅收的種種想法裡多是1932年赫里歐政府的偷稅漏稅事件的描述……

作者將這些虛擬的故事,嵌在這段真實的歷史中,讓主人公的命運隨著時代的動盪而起伏。選擇這段動盪的歷史,也讓所有的謊言、背叛、復仇變得真實可信。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歷史的陰霾下,總是有著一抹別樣的色彩,劃過歷史的長空,點亮所有人的生命。

愛的救贖,是動盪中閃過的那抹亮色

小說中最為亮眼的一抹光彩來自於保爾和意大利著名女歌唱家索朗日的忘年交。

墜樓導致了保爾的癱瘓,以輪椅為伴的他,常常沉浸在索朗日的歌聲中,藉此逃離這痛苦的現實。當這些愛的旋律飄散在房間每個角落時,保爾那面無表情的臉上才會顯露出一分久違的笑容。

在索朗日的音樂會上,她認出了這個曾寫信給自己的小男孩,從此便開始了兩人長達數年的忘年交。

對於歌劇的痴迷,使得小保爾成了索朗日忠實的粉絲。而這個特殊的粉絲也牽引著索朗日所有的關注——每次旅遊的明信片、錯字百出的信件、不計字數的電報、每場音樂會的邀請,都寄著索朗日對孩子深深的寵愛。

二戰前夕,在日趨緊張的國際關係下,索朗日接受了自己粉絲——德國納粹高官的邀約,去柏林進行巡演。

復仇女王的蛻變史,《火光之色》,女版基督山伯爵復仇記

如同《權遊》中的瑞肯·史塔克,保爾從報紙上的細枝末節,便預見到了危險,然而保爾百般的勸阻也沒有擋下索朗日的腳步。

這索朗日生命中的最後一場演出,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獻媚,卻是對納粹的極盡嘲諷。猶如在夜空劃過的星星,閃亮而壯觀,但一閃即逝,隨即湮沒在德國納粹的汙衊中。慶幸的是,保爾用自己的眼睛保存下了這珍貴的歷史鏡頭,在漫天的汙衊中,將事實的真相公之於眾。

這段追星路上的忘年交,沒有偶像的獻媚,沒有粉絲的裹挾,有的只是心神的交匯和相互的欣賞,美得像一道彩虹,絢爛而晶瑩。

這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年代,這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畫卷。金融騙局、暗箱操作、衛生醜聞、司法腐敗、圈錢交易……勒邁特憑藉非凡的才華,把我們逮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那個動盪的時期,那個大火即將席捲全球的前夜。

當人性的貪婪、慾望在沒有節制的社會中蔓延時,人們對於命運的反抗,對於時代的抗爭,變成讓人動容的點點瞬間。這瞬間不斷地給人、給生命、給生活以無限的希望,成為這火色之光,生命之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