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害怕别人向我倾诉悲伤,怎么回应才能让他感到安慰?”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比512汶川地震强度还高,而且引发了福岛核泄漏)。

在阿川佐和子的书《与其夸夸奇谈,不如静心聆听》中,她提到地震发生时,虽然自己没有在受灾区,但是一想到那些直面灾难的同胞,心里就感到万分空虚,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想要帮上忙,可是就算去了灾区又能干什么呢?毫无目的跑去灾区和旅游似乎没什么区别。

抱着愧疚的心情过了两个月 ,阿川遇到了准备将“东日本大地震”做成报道的系井先生。

倾听的力量

地震发生后,系川先生与阿川有着一样的想法,所以他在网上结识到一名受灾女性后,很坦诚地向对方吐露了心声:当时马上就想去灾区,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又能够做什么。

“我很害怕别人向我倾诉悲伤,怎么回应才能让他感到安慰?”

对方是这样回答他的:如果您要去灾区,有几个地方我希望您能去看看。

首先希望能去看看避难所的灾民,陪他们说说话。

因为避难所的人都经过了九死一生,即使向对方倾诉自己失去了家人,可能也只会得到一句:“是吗?我的经历更惨。”没人会耐心地听他们的倾诉。

所以,如果能有人去避难所陪他们聊聊天,他们就会明白自己并不是孤独的,也没有被社会遗忘。

原来仅仅是“倾听”就可以安慰到他人啊!

安慰亲友时,只做到倾听是不够的

突然遇到朋友说到家人去世的话题,如果他会继续说下去还好,若是开始沉默,我就会手足无措:

继续沉默似乎不太好,转移话题好像太刻意,接着说又怕说不到点子上,令他更不开心。

会告诉我这样的事情说明他很信任我,可是我究竟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安慰到他呢?

“我很害怕别人向我倾诉悲伤,怎么回应才能让他感到安慰?”

再比如说我妈常会在忘带钥匙或者打破东西后对我感叹:“我果然老了,不中用了。”

我总是直接惯性的回应:“才没有呢!”我妈总说我是在应付她。

其实我自己听起来都像是应付,但是我心里真的没有这么想呀!要怎么才能让她相信我呢?

阿川的《与其夸夸其谈,不如静心聆听》里就提到了这种情况:

当事人虽然嘴上谦虚,但心里想听到的其实是温暖的安慰。正因为意志消沉,所以在吐露出软弱的心声后,当事人会格外注意对方会作何反应

既然对方会重视我的反应,究竟怎么做才能安慰到向我倾诉的人呢?

怎么做能让对方真正感受到安慰?

阿川佐和子在书中中大量列举了自己在采访中的经历,其中,多次提到了“被倾听”的重要性

先是回顾采访高任和夫时的对话告诉读者:不止是女性需要有个倾诉对象,在我们眼里“话越少越靠谱”的男性也是需要“被倾听”的。

再是通过采访北野武时问到94年因摩托车事故,面部神经遭到创伤的事情:北野武留下了眼睛容易干的后遗症,所以就算他已回归演艺圈多年,眼睛总是时刻提醒他当时的恐慌,这个恐慌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消散,让他把心声说出来也是一种安慰。

“我很害怕别人向我倾诉悲伤,怎么回应才能让他感到安慰?”

阿川并没有系统地将这些与“被倾听”相关的采访收集在一起,我将散落在书中的各个章节中的它们提炼出来,总结出了安慰他人时的法门。

除了认真听他倾诉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4点:

1:尊重对方的节奏

人在讲述悲伤心情的时候,情绪可能是不稳定的,也许导致说话断续或者逻辑不清。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抢话或者去试图问清楚逻辑,只需要耐心地听他说完就好。

2:与对方的视线高度一致

如果想表示亲切,一般人跟小朋友讲话的时候都会蹲下身来,让视线可以跟小朋友平视。

“我很害怕别人向我倾诉悲伤,怎么回应才能让他感到安慰?”

这个道理对成年人也通用,安慰别人的时候,与他视线高度一致是很重要的。

当你意识到对方此时的话语是需要被安慰的时候你是站着的,而你是坐着的,就马上站起来。

反之也一样,保证和他的视线在同一高度,让他感受到你对他心情的重视。

3:不要说我懂你

任何人都不可能与别人有百分百的共情力,在安慰对方的时候说“我懂你”,只会让对方心里不满:“你真的懂吗?你又没经历过,就算你经历过,你也不是我。”

就像女性都会经历生孩子,但临产的时候就是会有人痛的鬼哭狼嚎,有人只是哼哼几声。究竟是因为痛的程度不一样还是忍痛能力不同而已?这不可能说的清楚。

你可以告诉对方你有类似的经历,他自然会明白你在努力与他感同身受,但是千万别出现“我懂你”类似的字眼。

4:安慰的话,请隔两秒再开口。

就像前面举的例子,我妈在说她老了不中用的时候,其实回应的话是没问题的,但是错在我马上接话了,如果隔上两秒钟再说那句“才没有呢。”,我想我妈的感受会好很多。

不过为什么是两秒而不是三秒,五秒呢?

这是阿川在书中总结出来的最佳时间:

三秒太长了,但一秒又显得太刻意。两秒应该是最为妥当的。

“我很害怕别人向我倾诉悲伤,怎么回应才能让他感到安慰?”

女生都很在意自己的体重,假如你问老公:“我是不是很胖啊?”

这时候他打着游戏头也不回地马上回答:“不,一点也不!”你百分百会觉得他在敷衍你。

但是如果他看了你一眼,隔了5、6秒才说:“不,一点也不……”你又就会觉得他的无话可说中藏着一股“老婆是胖了,但是说出来会被打”的求生欲。

可能只有他转头看你两秒后,笑着说“不,一点也不!”你才会真的感到心落地:我应该真的没胖。


其实呢,安慰的话语有很多,重要的并不是你用了哪句话,而是你表达的方式、表情、动作、语速、语调……这些话语外的东西合在一起,是否能令对方感受到“这个人确实是在真心安慰我”呢?

如果做到了这些,对向你倾诉的人来说,就足够了。

作者介绍:南栀夫人,新媒体从业者,业余读书人,努力做到一知不半解。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