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雲集的宋朝汴京:烤、薰、燒、煨四大派系,撐起了燒烤江湖

一、州橋夜市:賞“州橋明月”美景,品汴京燒烤江湖

汴京,是宋朝的美食之都,這座城中匯聚了當時來自全國各地的美味佳餚。毫不客氣地說,走在汴京城的街道上,隨處都是撲面而來的食物香氣。

生活在汴京城中的宋代文學家孟元老先生對此深有感觸,他在自己的著作《東京夢華錄》中,如此形容當時的汴京:“集四海之珍奇,皆為市場;會寰區之異味,悉為庖廚”。

在汴京城的美食江湖中,隱藏著許多名聲不響,卻技藝超群的廚藝達人,其中尤以“燒烤”這一派最為突出。

如同我們喜歡在夏天的晚上,喊上幾個小夥伴,去新疆大叔的攤位上來上一把撒上孜然的羊肉串一樣,宋代的食客們也好逛逛夜市,吃吃燒烤。

宋代的食客們,深知要想吃到好吃的夜宵,出了朱雀門,直奔龍津橋“州橋夜市”而去,準沒錯。

在美食雲集的宋朝汴京:烤、燻、燒、煨四大派系,撐起了燒烤江湖

【新疆羊肉串】

州橋橫跨汴河,它位於汴河和御街交匯處,橋的欄杆上雕著石樑、石筍,橋的兩岸是用條石砌成,橋岸的石壁上還雕刻著海馬、水獸、飛雲。

逛夜市的市民,最喜的便是晚間倚靠在橋欄旁,吃著燒烤,看月華灑落人間,明月倒映在水面上的迷人景色。那時,往來的遊人、叫賣的商販和州橋、明月、樓閣間相互交融,共同勾勒起了汴京城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夜市生活,這便是有著汴京八景之稱的“州橋明月” 。

有詩云:

石橋高踞浚儀溝,月色如銀冷浸秋

鰲揹負山銀闕湧,虹光橫海玉梁浮。

香車已盡花間市,紅袖歌殘水上樓。

幾度有人吹鳳管,汴州風景勝杭州

景色宜人,州橋夜市的燒烤同樣享譽盛名。

梅家的烤鹿肉、烤雞皮,香味四溢,一眼望去,還能看見油脂順著烤肉往下掉落。老食客會點上一份紹興的黃酒,再配上這兩樣誘人的食物,等到吃得滿心愉悅結賬時,才發現左右不過四十文錢,當真是物美價廉!

在美食雲集的宋朝汴京:烤、燻、燒、煨四大派系,撐起了燒烤江湖

【清明上河圖中的宋代街市】

倘若還不過癮,彆著急,繼續逛下去,到朱雀門,看到“曹家從食”的招牌時,停下來,這裡的美食會讓我們挑剔的味蕾得到滿足:烤羊肉、烤兔肉、炙肚胘(烤牛百葉)旋炙豬肉皮(將豬皮放入炭火上反覆烤制,再配上獨家蘸料食用)、烤雞肉、烤魚肉、野鴨肉、滴酥水晶膾、煎角子……

覺得油膩,可以再點上一份酸爽的漿水飯,保管最後來到這裡的食客都能盡興而歸。

而這,只是汴京燒烤界的冰山一角。

對於汴京的燒烤界而言,只有熟練掌握了煙燻、火烤、炭煨、石烹四大燒烤秘籍,並且能夠依據食材的特性靈活運用各種烤制用的神兵利器,才真正意義上算在汴京燒烤江湖上站穩了腳步。

二、汴京城燒烤江湖中四大秘籍:煙燻、火烤、炭煨、石烹

燒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十萬年前,人類學會取火烹飪熟食的時候。

受限於廚具的影響,先秦時期古人烹飪的方式比較單調,通常便是水煮、烤制、煎和蒸這幾種常見的烹飪手段。

其中燒烤又分為四種烤制方式:煙燻、火烤、炭煨、石烹

煙燻,分為生燻和熟燻兩種。

生燻,是將食物用鹽和特製的香料醃製好後,再用柏樹枝、松樹枝之類可以給食物增添香味的燻料起煙進行熏製。這個過程中,食物通常禁止和明火接觸,好防止食物還達不到熏製標準時,不至於過早烹飪熟了。

熟燻,是提前將食物加工熟後,再加上特製的香料,放到燻料煙霧中熏製,好給燒烤營造出一種煙燻的獨特口感。

在美食雲集的宋朝汴京:烤、燻、燒、煨四大派系,撐起了燒烤江湖

【臘味便屬於燻烤製品的一種,只是成型耗時更久】

火烤,使用明火或者木炭燃燒產生的高溫,進行烤制的技藝。

火烤,是我們先祖最先接觸的烤制方式,它還有諸如烤、炙、燔、燒這樣的別名。

宋人吃的燒烤有烤串和全烤兩種,烤串是將肉切成肥瘦相間的小塊放在炭火上烤制,全烤則是整隻進行烤制,烤好後大家再蘸蘸料分食即可,這兩種吃法在漢代便已出現。

在美食雲集的宋朝汴京:烤、燻、燒、煨四大派系,撐起了燒烤江湖

【漢代壁畫中的燒烤場景】

提起漢代的燒烤,他們在舉行燒烤聚餐的時候,還會分工合作,像穿串的、切菜的、調料的、烤制的等等職務,都由專人負責。

正因為豪門大族家裡,吃一頓燒烤十分隆重費事,以致於宋仁宗半夜醒來想吃燒烤了,都不願打擾御廚,生怕他們以後時常為自己準備好做燒烤的食材,造成浪費:“宮中夜飢,思膳燒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賊物命,以備不時之須。”(《宋史·仁宗本紀》)

在美食雲集的宋朝汴京:烤、燻、燒、煨四大派系,撐起了燒烤江湖

【山東諸城涼臺漢墓“庖廚”燒烤畫像石 】

炭煨,是將食材放入炭火中,利用炭火的溫度煨熟,中間避免使用明火,類似於“叫花雞”的做法。新疆的烤全羊、好吃的烤地瓜和土豆,都屬於煨烤。

炭煨,在周代的時候便非常盛行,當時的人流行用它來製作“八珍”之一的炮豚。

“炮豚”便是我們所說的“烤乳豬”,古人烹飪的時候會將豬的肚子掏空,再放入各種調味品醃製好,最後用泥土將其密封,放入炭火中煨烤。

使用炭煨烤製出來的肉,口感上酥軟香嫩,味道非常濃郁清香,這種烤制技巧能夠很大程度上保留肉本身的鮮味。

在美食雲集的宋朝汴京:烤、燻、燒、煨四大派系,撐起了燒烤江湖

【新疆煨烤全羊】

石烹,類似於我們現今的鐵板燒,只是古人的工具是各種石器、陶器。

《禮運》記載:“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而捭豚,汗尊而抷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注》雲:“中古未有釜甑,釋米,捭肉,加於燒石之上而食之耳。今北狄猶然。”

這種在石頭上烤熟食物的方式很受古人追捧,陶器沒有出現之前,它幫助古人解決了“炊具”的問題,使得古人在沒有鍋的情況下,也可以烹飪食物。

宋朝時期的“石烹”不單單是一種烹飪技巧,它還是古人追求綠色、健康生活觀念的體現。

三、燒烤高手們腦洞大開,研究出了各式“神兵”利器,瓦片也榮登燒烤“神兵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燒烤江湖立足,除了會熟練掌握基礎的烤制手法外,對於各種燒烤器材的靈活運用,同樣是燒烤高手們學習的重點。

•燃料的選擇

燒烤一事,首先離不開的便是“火”,正如燻烤需要帶有香味的材料做燃料一樣,其它的烤制方式也很重視燃料的選擇。

隋朝的秘書少監王劭在給皇帝上表時,便曾提到燃料不同,會給食物帶來不同的味道:“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菱火,氣味不同。以此推之,新火、舊火理應有異。”(《隋書·王劭傳》)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燒烤所用的燃料,便是燒烤師傅手中的秘密武器。

在美食雲集的宋朝汴京:烤、燻、燒、煨四大派系,撐起了燒烤江湖

【燒烤】

•暖暖的小烤爐,是秋冬聚餐時的熱門選擇

《歲時雜記》記載:“京人十月朔沃酒,及炙臠肉於爐中,圍坐飲喝,謂之暖爐。”

炙是烤的意思,“臠肉”指的是很少一塊肉。這幅畫面講的是一群朋友圍坐在爐火旁,一邊烤著燒烤,一邊喝著美酒時,愜意舒坦的生活。

古代的小烤爐很精緻,既有那種方形的“烤盆”,也有四足兩耳的燒烤架,依稀間還能見到現在烤爐的雛形。

這種烤爐,適合三到六人親朋間的聚餐。只消有人牽頭,大家尋好一個閒適的時刻,買上喜愛的食材,便可以圍坐在一起,開啟一段幸福燒烤之旅。

在美食雲集的宋朝汴京:烤、燻、燒、煨四大派系,撐起了燒烤江湖

【漢代小烤爐】

•瓦片燒烤引領時尚

石烹燒烤,在歷史的長河中,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只不過,我們在材質的選擇上,呈現出了很明顯的區域性、時代性。

諸如南京一帶流行的雨花石烤肉,長江三峽一帶流行的鵝卵石烤盤烤肉,廣東的恩州奇石烤肉等等,都是根據地方特產的石料形成的燒烤種類

但源自古人陶瓷燒製技術進步發展出的瓦片烤肉,便不受這種地域顯示。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炙法》中,有一種“腩炙法”,便和瓦片燒烤很搭配:“肥鴨,浄治洗,去骨,作臠。酒五合,魚醬汁五合,姜、蔥、橘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漬一炊久,便中炙。子鵝作亦然。”

在美食雲集的宋朝汴京:烤、燻、燒、煨四大派系,撐起了燒烤江湖

【瓦片石烹】

瓦片燒烤的妙處在於食材不會直接接觸炭火,它可以在保持住食材鮮味的同時,鎖住食物的肉汁,讓食材均勻受熱。烤制好後,蘸上蘸料,咬上一口,肉在口中綻開那一瞬間,只覺得它的口感細膩嫩滑,唇齒間全是滿足感。

•烤叉

汴京城的燒烤界流傳著一道叫做“燒臆子”的名菜,這是當時很受歡迎的網紅燒烤美食。

臆子,就是豬的胸叉肉,“燒臆子”便是將豬的胸叉肉醃製好後,穿入烤叉,再放到炭火上烤製成的美食。

烤叉烹飪,注重對火候的把握,熟練使用它,烤製出來的肉往往色澤亮麗、香味十足。

在美食雲集的宋朝汴京:烤、燻、燒、煨四大派系,撐起了燒烤江湖

【烤叉】

對於燒烤愛好者而言,烤叉的發明,實在是一種福音。

四、“嚴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圍一遭”,身處燒烤江湖,吃的是烤串,品的卻是親朋相聚時的濃濃暖意

宋代的古人們吃著燒烤,賞過了州橋夜市“明月照汴河”的美景,喝過了寒冬臘月的暖身酒,這一身的江湖煙火味中,是與親朋老友間那些溫馨美好的瞬間。

逛過了這樣的“燒烤江湖”,心中只剩下滿足感。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1】《東京夢華錄》

【2】《中國通史》

【3】《禮記》

【4】《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