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降臨!

安東尼奧·加西亞·馬丁內斯是典型的硅谷精英,幾年前,他辭去了在Facebook擔任的高級項目經理職務。他買了獵槍,然後離開家鄉,在西雅圖北邊的森林裡安了家,他正在嘗試實現自給自足的生活。馬丁內斯認為,人工智能將毀滅人類,他逃離城市,就是為了躲避即將到來的世界末日。

AI時代降臨!


安東尼奧·加西亞·馬丁內斯

和馬丁內斯一樣的人很多,他們的名字叫“末日備戰者”。他們認為,人類社會變得複雜而脆弱,金融秩序崩潰,核戰爭,大規模傳染病,毀滅性的自然災害,都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所以,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積極地備戰世界末日。末日備戰者,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民間組織,成員數以百萬計。

居住在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郊區的莉薩·貝德福德,是典型的亞利桑那人,她和丈夫育有一兒一女,家裡還養了一條狗和一隻貓,她們一家,也是末日備戰者。莉薩為家庭儲存了半年的食物和各類物資,而專家給她的建議,物資不足以支撐長期生活,另外,末日到來時家庭的安全問題準備不足,所以建議她應該考慮緊急情況下,離開城市的路線。莉薩認為,她們的家被綿延數十英里的沙漠包圍,而菲尼克斯周邊只有三四條道路可以離開,如果末日到來,道路上會擠滿逃生的人流,非常不安全。

莉薩不知道的是,2017年,比爾蓋茨耗資8000萬美元,在亞利桑那的沙漠中購買了54000英畝土地,開始興建“貝爾蒙特”小鎮,小鎮是完全獨立的社區,擁有非常完善的保障體系,而小鎮就建在菲尼克斯市附近,距離莉薩的家,只有不到100公里。

AI時代降臨!


“貝爾蒙特”小鎮

比爾蓋茨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特立獨行,在美國的超級富豪圈裡,備戰世界末日,只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擁有全球最大超市沃爾瑪的沃爾頓家族,早已經在阿肯色州修建了家族避難地堡。在危機到來時,巨大的地堡足以容納龐大家族的全部成員。作為沃爾瑪的老闆,地堡裡自然儲備著超出想象的充沛物資,全副武裝的退役特種兵,24小時巡邏,把地堡變成了一座要塞。

AI時代降臨!


沃爾頓家族避難地堡

和沃爾瑪家族不一樣,Paypal的聯合創始人皮特,在新西蘭買了447英畝土地,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庇護區,他的計劃也引起了大量硅谷精英的興趣。在硅谷,他們流行把世外桃源般的新西蘭叫做“The future”.

AI時代降臨!


“The future”

富豪們的末日準備工作中,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走得最遠。作為世界上最強的“準備者”,馬斯克的公司正在努力實現火星計劃。他常常唸叨自己做的一個夢:“坐上自己的私人飛船,逃離地球這樣一顆垂死的行星,去到火星上的私人殖民地,並且把人類文明在火星上做一個備份。”別人準備建設世外桃源,馬斯克則準備在火星上建立另一個人類文明。

AI時代降臨!


馬斯克的“火星計劃”

令人好奇的是,馬斯克要逃離地球的理由,竟然和馬丁內斯是一樣的,他們都認為,人工智能的出現,將帶來人類的末日。而比爾蓋茨,也是這一論調的堅定支持者。

2014 年 10 月,在 麻省理工的一次研討會上,馬斯克語出驚人:“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如同在召喚惡魔。”2014 年 11 月,馬斯克在 Edge 上再次發表觀點,稱人工智能機器可能在短短五年之內、最多十年之內,就會引發“一些非常危險的事件”。

2017 年 7 月 15 日的美國全國州長協會上,馬斯克則將 AI 描述為“人類文明存在的根本性風險”,並呼籲政府主動監管人工智能而不是被動管理,否則將為時晚矣。他表示“我一直在敲警鐘,但只有當人們看到機器人衝上街殺人,他們才會知道該如何應對,因為這看上去太不真實了”。馬斯克還認為人工智能驅動的機器,很快就會全面取代人類。

馬斯克的觀點,得到了前世界首富的力挺。在2015 年的Reddit 論壇上,比爾·蓋茨稱:“我站在對超級人工智能感到擔憂的一方。一開始機器能夠為我們完成很多工作,還遠沒有達到超級智能的水平。如果我們能夠妥善地管理,人工智能應該對我們是有利的。但是再過數十年,人工智能可能會強大到我們不得不擔心。在這個問題上,我同意埃隆·馬斯克和其他一些人的觀點,我不理解為什麼其他人對此並不擔心。”

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去世的物理學泰斗霍金,也持有相同的觀點,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霍金多次提醒人們,警惕人工智能的危險性。

霍金,比爾·蓋茨,馬斯克的言論,很自然地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然而,公開反對這種觀點的名人也不在少數,圍繞人工智能威脅論,一場口水大戰隨之爆發。

2017 年7 月 的一個下午,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自家後院與網友直播閒聊,一位網友提到了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AI 末日論”,請扎克伯格說說對此觀點的看法。扎克伯格表示:無法理解那些宣揚 AI 將導致世界末日的人。他認為這些觀點非常消極,並且實際上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他還指出未來 AI 將能夠提供一些挽救生命的服務,比如診斷疾病和自動駕駛。

馬斯克迅速做出了回應,他在推特上轉發了一篇名為《扎克伯格炮轟埃隆·馬斯克,指責他鼓吹人們警惕人工智能“非常不負責任”》的文章,並表示“我已經與馬克聊過這事了,他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有限”。有趣的是,馬斯克自己就曾經被現代機器人之父羅德尼·布魯克斯,評價為“並不懂 AI”。馬斯克隨後又轉發了一篇 Tim Urban 發表於 2015 年的文章,標題為《AI 革命:通往超級人工智能之路》,再次宣告他的末日論立場堅定不動搖。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對於人類的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科學家和商業公司,不應該為了好奇和貪婪,忽視人工智能對於人類的巨大威脅。除了比爾蓋茨和霍金,在全球商界和科學界,馬斯克的觀點擁有大量的支持者。

以扎克伯格為代表的另外一派,則認為持威脅論的人們完全是危言聳聽,在和馬斯克的辯論中,扎克伯克再次嘲諷馬斯克並不真正理解人工智能,所以才會危言聳聽。

事實並非如此,馬斯克的確不是人工智能的技術專家,不過,這不代表他不懂人工智能。三年前他曾經在英國倫敦投資了一家小公司,後來,在一場規模不大的收購戰中,谷歌公司擊敗了Facebook,成功收購了這家小公司,公司的名字叫Deepmind,後來叫做Google Deepmind,其開發出的人工智能產品Alphago,在2015年登上了《自然》雜誌的封面,並且在隨後進行的挑戰中,輕鬆擊敗了圍棋界所有的世界冠軍,震驚了全世界。

AI時代降臨!


Alphago擊敗李世石

作為谷歌競爭對手的扎克伯格,也對谷歌的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欽佩:人類在人工智能的探索道路上,谷歌已經完成了由0到1這最重要的一步。

Google Deepmind沒有停止繼續前進的腳步。擊敗了人類賴以自豪的圍棋,只是證明人工智能,可以在任何一個特定領域的計算方法上優於人類,Deepmind並不滿足於此,他們將目光瞄準了人類最喜歡的遊戲之一:星際爭霸。

在Deepmind看來,星際爭霸和圍棋不一樣,在遊戲的初期,玩家看不見對手的行動,這需要AI對於對手玩家可能採取的各種行動進行猜測和判斷,大大提升了人工智能算法的要求。

2019年1月,Deepmind的論文再次登上了《Nature》雜誌的封面,Deepmind在論文中宣佈,在一個月前,也就是2018年的12月,在一場公平的比賽中,Alphaster擊敗了星際爭霸的兩位職業選手,比分是10:1,而這兩位職業選手世界排名均曾經在世界前十。

AI時代降臨!


Alphastar擊敗頂尖職業選手

下棋和玩遊戲,並不是Deepmind的目的,公司最新人工智能算法,已經開始應用在金融和醫學領域,隨著這項技術的投入使用,高盛和摩根先後宣佈,未來十年之內,將進行大規模的裁員,裁員幅度可能達到80%。看到這裡,很多程序員可能是暗自慶幸,畢竟再牛逼的人工智能也是由程序員“造”出來的。

事實上,AI在目前的確還不能淘汰大部分程序員,不過,在2017年,谷歌已經研究出了能自動生成完整軟件程序的機器人,名為“AI Programmer”,其編程水準已經能擊敗初級程序員。低端程序員的淘汰已經開始了。

不僅是Deepmind,過去十多年來,谷歌在人工智能領域大舉擴張,大規模的收購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來看看這張長長的收購名單:

DeepMind,api.ai,Moodstocks,Dark Blue Labs,Jetpac,Emu,Flutter,DNNresearch,Wavii,DNNresearch,Viewdle,Clever Sense,PittPatt,SayNow,Phonetic Arts,Metaweb,Neven Vision,從2006到2016,從最初的圖像分析,語音語義分析,到深度學習,神經網絡,通過不斷地把世界上算法最優秀的企業納入旗下,谷歌已經成為了人工智能領域最大的玩家。

而要想在人工智能的開發競賽中保持領先,有三個最重要的條件:算法,計算力,和可供分析的海量數據。

谷歌的兩位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12年前就曾公開表示:谷歌公司的目標是人工智能,而不是其他。

谷歌目前運營的產品,比世界上任何一家科技公司都多,擁有超過10億用戶。Android、Chrome、Drive、Gmai,應用商店,地圖,搜索和YouTube,只要有互聯網連接,用戶幾乎肯定會使用谷歌的某項人工智能技術,而在使用谷歌人工智能技術的過程中,大量的數據又回饋到了谷歌。可以誇張地說,這個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像谷歌這樣,擁有如此巨大的數據信息。因此,谷歌的人工智能開發,擁有著巨大的優勢。這一切當然不是自然形成的,多年以來,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一直在圍繞著人工智能進行佈局。

2012年的一天,谷歌的工程師傑夫·迪恩,邀請當時擔任谷歌高級副總裁的桑德爾·皮查伊,一起去看看他正在做一個新項目。作為傳奇程序員的迪恩,曾幫助開發谷歌搜索引擎。

AI時代降臨!


傳奇程序員傑夫·迪恩

當迪恩展示成果時,皮查伊並不記得自己到底在哪幢樓。他只記得當時自己是站著的,而不是坐著的,房間裡只有很少的幾個人,氣氛古怪而有些神秘。當時皮查伊正在負責谷歌的Chrome瀏覽器和應用程序,還沒有認真思考過人工智能。

在這之前一年多的時間裡,迪恩和他的同事,以人腦為模型,用數量龐大的計算機連接了一個網絡,他們在1000臺計算機中設計了16000個處理器,相互之間有10億個連接。儘管距離與人腦超過100萬億連接的規模依然相距甚遠,但這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計算機系統。

為了測試這個龐大的神經網絡如何處理數據,工程師們進行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實驗。連續三天,他們給這臺機器輸入了大量來自YouTube視頻的隨機圖片。他們並沒有給它任何其他指令,只是想看看計算機會有何種反應。研究人員發現,沉迷於YouTube的電腦大腦與人類大腦並沒有太大區別。

結果出來了,迪恩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在該系統內存的一個角落裡,計算機自動生成了一個模糊圖像,顯示的是它在72小時內反覆看到的東西:一隻貓。

傳統的計算機只能執行人類發出的明確指令,一個計算網絡,居然自己給出了一個結果。很顯然,這是世界上第一臺能夠學習思考的機器。

AI時代降臨!


皮查伊

皮查伊的腦子裡,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薛定諤的那隻貓,他的思維在那一瞬間發生了深刻的轉變,他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預感:“這個東西擴大規模,也許能夠揭示宇宙的運行方式,這將是我們作為人類所做的最重要事情。”

皮查伊在2015年接任了谷歌的首席執行官,他開始著力將谷歌打造成一家“人工智能第一”的公司。皮查伊專注於將所有有關智能的東西轉化為新的、更好的谷歌產品,這使得谷歌人工智能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該公司的產品範圍。

皮查伊任命傑夫·迪恩為谷歌人工智能的負責人,而迪恩則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開發一個新的人工智能工具TensorFlow,並且把這個產品向全世界開放。

向谷歌之外的所有開發人員開放TensorFlow,意味著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工程師將參與這套系統的完善,這種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Android正是憑藉開源的方式,取得在手機操作系統上的領先優勢。

開源的TensorFlow迅速被廣泛應用。谷歌隨後發佈了TensorFlow 2.0,這使得沒有經驗的開發人員,也能夠更容易地訪問人工智能,這款工具受到了全世界程序員們的熱烈追捧,累計下載量達到了驚人的4100萬。這一切,僅僅是開始,谷歌的最終目標,是讓開發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像開發網站一樣簡單。人工智能產品,開始像水和空氣一樣,包圍我們的生活。

隨著谷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變得越來越明顯,對谷歌質疑聲音也越來越大,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於谷歌內部,質疑的核心是道德和安全問題。人們普遍擔心:谷歌會成為人工智能的看門人,谷歌能夠做好這個角色嗎?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和曠日持久的爭論,谷歌被迫放棄了部分容易引起公眾不安的項目。

2018年3月,谷歌與五角大樓簽訂了一份名為Maven的人工智能無人機打擊技術合同。在谷歌員工抗議了三個月後,皮查伊宣佈不會續簽合同。

由於涉及隱私,谷歌擱置了自己的面部識別軟件。一位內部人士估計,此舉可能會導致谷歌收入損失數億美元。

因為道德方面的擔憂,谷歌退出了為五角大樓提供雲計算的100億美元項目競標,而亞馬遜和微軟仍在競爭中。

儘管做出了一些市場上的讓步,但是谷歌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前進,並未因此而放慢腳步。

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市,一個形狀古怪的容器,擺在谷歌當地的實驗室中央,這個容器的大小和形狀像一個油桶,由銅製成的外殼鍍了真金。由鈮鈦製成的粗電纜,像章魚一樣從頂部伸出來,傳輸控制和測量信號。

AI時代降臨!


量子計算機

這個容器裡裝的是地球上最脆弱、可能也是最強大的機器之一:量子計算機。谷歌把這臺計算機命名為Sycamofe,10毫開爾文,就是它工作時需要的溫度。

Sacamore有53個量子比特,就是2的53次方,約為9千萬億種狀態,科學家認為,使用Sycamore進行計算,它走一步,傳統超級計算機需要走9千萬億步。在過去的十多年中,Sycamore一直在嘗試挑戰人類算力的極限。

2019年10月,谷歌在NASA官方網站上宣佈,經過13年的不懈努力,谷歌的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Sacamore用200秒的時間,完成了傳統超級計算機需要一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

量子計算機帶來的突破有多麼驚人,只需要想象一下,你拿著一把算盤,面對天河二號時,心裡的絕望。

谷歌率先實現了“量子霸權”。

算法領先,數據領先,計算力領先,谷歌人工智能的拼圖,已經接近完成。人類距離超級人工智能,可能只剩下一步之遙。

我們總是把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聯繫到一起。在《星球大戰》,《終結者》,《2001:太空漫遊》等電影中,未來機器人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這使得我們一提到人工智能,就想著機器人。其實,機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容器,人工智能自身只是機器人體內的控制電腦和軟件,相當於人類的大腦,而至今為止,人類的大腦是我們所知宇宙中最複雜的東西。

AI時代降臨!


人工智能已經在幾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領域超過了人類,比如高等數學,金融分析,以及圍棋。但是在那些人類和其它動物。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卻和人類差得很遠。

事實上,那些對我們以為很簡單的事情,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它們看上去很簡單,只是因為它們已經在動物進化的過程中,經歷了幾億年的優化,從而變成了人類的本能。比如,你伸手拿起一杯水送到嘴邊,你的肩膀、手肘、手腕裡的肌肉、肌腱和骨頭,瞬間就進行了一組複雜的物理運作,這一切還配合著你的眼睛等感官的運作,使得你的手能都在三維空間中進行直線運作,並且保持水杯的平衡。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需要你的感官進行測量,大腦進行大量的計算,然後下達無數的指令,控制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協同運轉。看起來似乎這一切輕而易舉,那是因為在你腦中。負責處理這些的“軟件”已經很完美了,你也不需要學習,這套軟件已經安裝在了你的遺傳基因裡,成為你的本能。而這一切,人工智能都需要從頭學起,

科學家把人工智能分為三類,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以及超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早已經廣泛地應用在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的電腦和智能手機早就充滿了弱人工智能系統,從導航到翻譯,各種應用軟件,都是弱人工智能,而谷歌搜索是一個巨大的弱人工智能,背後是非常複雜的排序方法和內容檢索。

除了消費級產品的例子。軍事、製造、金融等領域,廣泛運用各種複雜的弱人工智能。專業系統也有,比如幫助醫生診斷疾病的系統。

現在的弱人工智能系統看起來並不可怕,就算代碼沒寫好,程序出故障,能夠出現最壞的情況,也只會造成單獨的災難,比如造成停電、股票市場崩盤等等。並不能從根本上威脅到整個人類的生存。

然而,弱人工智能的生態正在日漸龐大和複雜,每一個弱人工智能的創新,都是在通往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的旅途上鋪路搭橋。現在的弱人工智能,已經遍佈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們通過網絡和無線連接在一起,儘管還沒有意識,就像是地球早期軟泥中的氨基酸。然而,這些沒有動靜的物質,經過漫長的沉寂,然後,就在某一天,突然之間就合成了有機生命,於是,強人工智能誕生了。在谷歌為代表的人類的努力下,這一過程,也許很快會發生。

要達到強人工智能,首先要滿足的就是電腦硬件的運算能力。如果一個人工智能要像人腦一般聰明,它至少要能達到人腦的運算能力。

AI時代降臨!


按照之前的預計,到2025年前後,相當於人腦計算能力的技術可以得到普及應用,但是谷歌量子計算機的突破,毫無疑問將把這一時間大大的提前了。

僅僅是計算力,當然還無法產生強人工智能。但是加上不斷優化的算法,海量的可分析數據,將保證這一進程穩定的推進。這種推進的速度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像蝸牛漫步,但是後期會跑的非常非常快。快得超出你的想象。

當人工智能開始朝人類級別智能靠近時,我們看到的是它逐漸變得更加聰明,就好像一個小動物一般。然後,它在某一天突然就達到了最愚笨的人類的程度,我們到時也許會感慨:“看,這個人工智能像個小傻瓜,真可愛。”

這裡出現一個問題,從智能的大局來看,人和人之間智能的差別,比如從最蠢的人和愛因斯坦的差距,其實是不大的。而人的智商一旦確定,也不會再有太大的變化,可是,人工智能卻是可以通過自我學習而不斷進化的,當人工智能達到了腦殘級別的智能之後,它很快就會把愛因斯坦遠遠地甩在身後。

這裡我們要引出一個沉重的概念:遞歸的自我改進。這個概念是這樣的:一個運行在特定智能水平的人工智能,比如說腦殘人類水平,有自我改進的機制。當它完成一次自我改進後,它比原來更加聰明瞭,我們假設它到了愛因斯坦水平。而這個時候它依然會繼續進行自我改進,然而現在它有了愛因斯坦水平的智能,所以這次改進會比上面一次更加容易,效果也更好。第二次的改進使得他比愛因斯坦還要聰明很多,讓它接下來的改進進步更加明顯。如此反覆,這個強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越長越快,直到它達到了超人工智能的水平,這事加速回報定律的終極表現,我們稱之為“智能爆炸”。

現在關於人工智能什麼時候能達到人類普遍智能水平,也就是強人工智能,還有些爭議。在2015年,一項面對數百位科學家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他們普遍認為強人工智能出現的中位年份是2040年,距今只剩21年。這聽起來好像還挺遙遠,沒什麼可擔心的,但是,量子計算機的突破,毫無疑問會大大縮短這個時間,更重要的是,從強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的轉化,很有可能會快得超出我們的想象。

一個人工智能系統,後面我們把它叫做AI,AI花了幾十年時間,到達了人類腦殘智能的水平,而當這個節點發生的時候,AI對於世界的感知,大概和一個四歲小孩差不多。在這節點後一個小時,AI就寫出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而在這之後一個半小時,這個強人工智能變成了超人工智能,智能將達到普通人類的17萬倍。

這個級別的超級智能,已經完全超出了我們能夠理解的範圍,就好像螞蟻不會理解凱恩斯經濟學一樣。在我們的語言中,我們把超過128的智商叫作聰明的天才,把低於80的智商叫作笨蛋,但是我們面對高達17000000的智商,人類既沒有辦法形容,也沒有辦法想象。

一個超人工智能,一旦被創造出來,將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存在,而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只能屈居其下。這一切,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變成現實。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智商100的大腦,都能夠發明wifi,那麼一個比我們聰明100倍、1000倍、甚至10萬倍的大腦,就有可能隨時隨地操縱這個世界所有的原子,如果是那樣,這個超級智能有能力滿足人類對慾望的一切追求,包括長生不老。

人類將步入天堂!

我們想得可能有點太多了。

當一個超人工智能誕生,對我們來說,就像一個全能的上帝降臨了地球,那意味著一種全新的智慧文明誕生了。面對這樣的高級智慧,人類如果還在妄想能夠去掌控,就會像螞蟻妄圖掌控人類一樣的可笑。要知道,在超級人工智能眼裡,看到的世界,和我們完全不一樣,它的境界,是人類所無法想象的。如果我們指望控制這樣的人工智能,來為人類服務,只能說是我們自作多情。這和螞蟻指望控制人類全心全意為它們服務,一樣地是痴心妄想。

可以斷定,超級人工智能,也就是真正的超級AI一旦產生,立刻就會脫離人類的控制,進而取代人類成為這個藍色星球新的主宰,至於把人類帶向天堂,還是地域,無論是哪一種,人類都將完全無力干預,只能等待AI做出決定。

AI時代降臨!


我們來大膽猜測一下,AI將會如何處理人類?只要低頭看看地上的螞蟻,我們就能夠明白,AI對於管理人類社會,不會有絲毫的興趣,就像我們沒興趣去管理螞蟻。

那麼AI會消滅人類嗎?還是那個同樣的看法,人類會刻意去消滅螞蟻麼?自然也不會,因為沒有那個必要。但是,如果螞蟻在人的家裡安家築巢,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事實上,留給人類的選擇並不多。

第一種選擇,血戰到底。

人類像《終結者》《黑客帝國》裡面一樣,面對新的統治者,進行英勇頑強的抗爭,危急關頭,人類英雄橫空出世,帶領人類浴血奮戰,成功奪取最後的勝利,至少也能逼迫強大的AI低頭,和人類在地球上共建和諧社會。

AI時代降臨!


《黑客帝國》

這個嘛,用來拍電影就可以了,你要是相信人類可以戰勝智慧超過我們10萬倍的AI,後面的部分就不用看了。

電影電視劇裡面,這樣的場景很多,總是讓我們熱血沸騰,然而很遺憾,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的。影視劇裡的機器人,表現出來的智力,大多十分感人,這是反派角色的宿命,也可能是電影拍攝時,人工智能的概念並不清晰,導演們並不知道,原來AI是可以不斷進化的,如果導演們知道,AI只需要眨眨眼睛,就可以殺死地球上任何生物,劇本肯定不敢這麼寫。

抵抗軍的路數,很顯然是行不通了。

第一方案生存幾率:等於0。

第二種選擇,人類成為AI的工具,為AI服務。

這個其實也不用多說,因為不需要。在AI面前,以碳水化合物為基礎的生命形式,不僅要吃喝拉撒睡,還要喜怒哀樂,還要談朋友結婚生孩子,和機器人相比,又麻煩又低效率,這個事情不用AI他老人家回答,我做主,選擇機器人。

第二方案的生存幾率:約等於0

第三種選擇,惹不起我們躲得起。

像比爾蓋茨和千千萬萬末日備戰者學習,逃離城市,躲到深山老林和沙漠中去,總之,離AI遠點。

既然AI轉念之間就可以消滅地球上任意生物,逃得遠遠的,就有用了嗎?然而答案很讓人意外,這個方法很可能是有用的。

AI是一種高度理性的智慧,只做有意義的事情,那麼只要不和AI發生衝突,也就是資源爭奪,一般來說就是安全的。就像我們不會追到森林裡,去踩死每一隻螞蟻。由此可見,比爾蓋茨先生果然是深思熟慮。聽說馬雲也在新西蘭置辦了大宅子,看來能當上首富的人,都不是一般人,佩服佩服。

第三方案生存幾率:大於50%。

第四種選擇,逃離地球。

馬斯克的火星移民方案,準備帶領一部分精英人類,經過漫長的旅途,安全抵達火星,然後戰勝火星上惡劣的自然環境,在那裡建立人類的永久移民點,最終建立馬氏文明。這個目前看來,理論上是有可能的。AI就算吃飽了再無聊,到火星上去追殺老馬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不過,這趟旅行的距離至少是5500萬公里,人類到達那裡需耗時至少7個月,而目前老馬的火星生態系統,據說只能支撐68天。“火星一號”賣的都是單程票,旅客在上船以前,可要想想好。

第四種方案生存幾率:小於50%。

第五種方案,人類放棄AI開發。

如果人類現在全面終止人工智能的開發,很明顯能夠有效地阻止強人工智能的產生,進而把來自於人工智能的滅絕威脅,掐死在搖籃裡,從理論上來說,這個方案是最徹底的終極方案。燃並暖,我們都知道,讓全人類統一行動,這不過是一個笑話。人類的歷史反覆地證明一個真理,人類最熱愛的傳統運動,就是內訌。即使明知道AI的威脅,也有瘋子會搞,最終逼得大家一起搞,搞了最多大家未來一起死,不搞的,現在馬上就死。這才是人類。

所以,第五種方案,理論上的成功率是100%,現實中實現的可能性為0。

看來,我們要麼逃到深山老林,要麼只能躺下,等著挨錘。

尾聲

一百萬年前,人類祖先學會了使用火,從那時開始,人類逐漸成為了地球上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進而最終成為了這個藍色星球的主宰,創造了燦爛的文明。

慾望和好奇心,推動著人類不斷地探索世界,從簡單的工具到蒸汽機,再到電力,核能,計算機,互聯網;從細胞,到分子,再到原子,量子,終於,我們接近了自然的核心秘密,距離創造全新的文明,只剩下一步之遙。

AI時代降臨!


然而,這最後一步的邁出,或許會把我們帶進天堂,也有可能會把我們拉入地獄。

如果那個最壞情況發生,我們能去到哪裡?面對比人類智慧高級10萬倍的超級智能,無論是比爾蓋茨的安全社區小鎮,沃爾頓家族的安全堡壘,還是馬斯克的火星文明,也許都不過是自我安慰。

也許,從第一個人類使用火的那一天開始,這個結局就已經註定,人類作為碳基文明代表的使命,就是承載硅基文明的誕生。

我們劃燃了最後一根火柴,卻不知道,這一次點亮的,也許是文明的末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