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勿花冤枉錢:從被坑十多萬元醫藥費悟出的擇醫新“技巧”

缺德折磨人,庸醫害死人,擇醫當謹慎。

當今醫院、診所林林總總,良莠不一,“坑人”之事時有發生。學會“擇院就醫”也是“學問”。如果選對了醫院和專業大夫,那麼找準病杜的機率就大,治療的風險就小,病痛消失的就快,康復的時間就短。否則,不僅貽誤治療時機,也會使患者倍受病痛折磨,並付出高昂代價。

看病勿花冤枉錢:從被坑十多萬元醫藥費悟出的擇醫新“技巧”


那麼,如何選擇治癒率高的醫院和醫生呢?就讓我從身邊發生真實故事中來揭曉答案吧。

1⃣️

一次,甲先生連續幾日疲勞駕駛回來,頸椎突然出毛病了。脖子僵硬,背肌生疼,腿腳發麻。

在一家省級“三甲”醫院檢查後,神經外科醫生說,病毒皰疹,這些藥吃上兩、三個療程應該沒問題。甲先生遵照醫囑用藥治療。

七、八天後,康復跡象沒有出現,病情反而更重了。每日,患者“望藥興嘆”,坐立不安。甲說,疼啊,切膚之痛。

曾在一家就過醫的友人,向甲推薦了另一家“二甲”中醫院。理療科中醫對著x片說,頸椎五、六節椎節間隙小,肌肉組織鈣化明顯,神經出現壓迫症狀。

電針、拔灌、牽引…輪流上陣,一、二個療程,甲先生的症狀減輕了許多,直至痊癒。


看病勿花冤枉錢:從被坑十多萬元醫藥費悟出的擇醫新“技巧”​​

甲先生一比較,在“二甲”中醫院只花了不到三百元,而在“三甲”醫院,上幹元醫藥費只打了個“水漂”。

俗話說,同病相憐,久病成醫。就診前 ,應多方瞭解、諮詢同症患者的治療狀況,再依據個人症狀,選擇專業水準高的醫院就醫。切勿生病亂投醫,或輕信廣告誤導。

2⃣️

現在,許多人就醫總信俸“三甲”、“專家”、“名醫”。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凡事應相對而論。醫院再大,也不能包治百病;醫術高明,那得分專長、看醫德。

有位乙患者去一家著名省級三甲醫院做胃鏡,苦不堪言。

掛號、預約、繳費、排隊、診斷,醫院人流如織。僅排隊等侯就耗費二個多小時,等到上午11時醫生還沒到崗。

當患者檢查時,專家居然邊接電話邊檢查,乙患者痛楚異常、度日如年、有口難言…

看病勿花冤枉錢:從被坑十多萬元醫藥費悟出的擇醫新“技巧”​​

3⃣️

醫德不高,難患者;醫術低劣,損病人。有一位老人丙在異地做過食道癌胸外術,十幾年過去後,有段時間一直喊胸悶、胸疼,人漸消瘦,夜不能寐。

幾年中,老人丙在當地有名“三甲"神經外科住院治療多次,疼痛依然如故。主治醫生診斷結論是癌症復發。止痛針、抗癌藥、營養液等治療手段輪番上陣,但效果甚微。


看病勿花冤枉錢:從被坑十多萬元醫藥費悟出的擇醫新“技巧”

有一年,老人丙前後連續住院三次,病痛仍不見好轉。究竟原因何在?患者家屬對醫生的結論產生懷疑。醫生難以自圓其說,醫患關係日趨緊張。

當丙患者轉到一家普通省立醫院檢查時,醫生排除了癌症結論,確診為老年抑鬱症、神經性疼痛。


兩週的治療,基本就化解了老人多年痛苦,使患者步入康復之路。

誤診,不僅白白花費了老人十多萬元積蓄,而且使患者飽償了多年病痛折磨和不必要的家庭付出。

“山不在高,有仙則嗚”。看病也一樣,選擇醫院不能圖“高大上”,不要輕信醫院所謂“等級”、“專家”、“名氣”,而應著眼其相關科室醫生專業能力和服務水準。

治癒才是硬道理。就醫前,可以多徵求各方專業人士意見、建議,分析、比較後再做出正確判斷。就醫時,患者家屬要細心觀察瞭解患者病情,主動與醫生溝通交流,如果發現異常或庸醫應及時轉院醫治。

4⃣️

患同一類病,去治癒過的醫院專科診治,不失為一種正確選擇。

那天,丁突然感覺右胳膊的肩甲、肌肉隱隱生痛。丁習慣性地選擇了以前治癒的醫院去治療。

針炙中醫問診、檢查後說,受涼了、肌肉炎。

一會兒,十多根銀針”長滿”在肩膀四周。通電後,丁開始“享受”肌肉有節湊的跳動。

丁說,“第一個灌,拔在了後背。疼啊,象把皮肉裝入了吸灌裡。”

“又是十幾個灌伺候。人象被捆住、動彈不得了。”

“取灌時,醫生說,後背的圈全黑了,寒氣太重。幾個回合下來,胳膊變輕了,肌肉不疼了。”

能治癒,乃“神醫”。無論醫院大小,名望高低,治癒才是硬道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患者就醫看病,要達到“治癒”、“康復”之目的,也應遵循此理,學會“去莠擇良"的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