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你一定還記得。

小學試卷裡,有一道作文題目叫《20年後的我》,要求不少於300字。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我不會忘記,因為那是自己想象力第一次被開啟的時候。

咬著筆頭,腦子裡閃過無數個對未來世界的憧憬,會飛的汽車?還是會做飯的機器人?最重要的是,未來我是做什麼的?

我要做科學家!發明沒有輪子的汽車;

我要做老闆!賺多多的錢,買最貴的辣條;

我要做醫生!永遠不會給自己打屁股針;

我要做老師!這樣我就可以不用寫作業了;

那時候的我,每天盼望的就是長大。只有長大了,才能去做成年人可以做的事情,不用再去做小孩子必須要做的事情。

於是,我飛快地拿起鉛筆在作文本上寫下了這份珍貴的“夢想”。

“夢想”中的我,是一個有錢的老闆,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機器人秘書,還有一輛沒有四個輪子,可以無人駕駛穿梭於樓宇之間的汽車。

那是我第一次對汽車有了模糊的概念。

-01

誰的青春,不是從一輛自行車開始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高中,父親給我買了第一輛屬於我的座駕—自行車。

一輛藍色的公路賽,我每天騎著它上下學,好不拉風。

學生時代的我們已經有了攀比的心態,女生比的是自己的QQ空間裝修的有多絢爛。男生則炫耀著自己的MP3。

高中的校園裡有一條非常現實的“交通工具鄙視鏈”。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騎摩托的小混混後座拉著校園裡的大姐大,瞧不起騎著可以雙手插兜的公路賽,油門一踩尾氣一排,速度面前把你秒成渣渣。

騎公路賽的,瞧不起帶後座的普通自行車,哪怕後座拉著漂亮的女生,也會傲嬌的從他們身邊躥過。有一種速度叫孤獨。

當然,“鄙視鏈”的最頂端永遠被打得起出租車的小土豪霸佔著,而那些只能坐公交的,則在鄙視鏈的最底端穩若泰山。

我們享受著自行車帶來的奔放與自由,享受著就算上學遲到也會有一席之地可以塞進我的座駕。

我曾指著馬路邊停靠的一排汽車,轉身問我的小夥伴,“你看到這些車有什麼感想麼?”

他迷茫地看著我搖搖頭。

“總有一天這排汽車裡,會停著屬於我的一輛。”

這是我當初的原話,到現在還記得。

那時,汽車在我的眼裡,依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玩具”。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02

我以為成年人最快的事情,是“得到”

不曾想“得到”的背後叫責任。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一輛車對於男人意味著什麼?

我曾看到過一條扎心的回答:

車對男人來說是工具,是兄弟,是夥伴,是私人空間,是自我,是絕對不容侵犯的領域。

下了車,我是兒子,我是男朋友,我是員工,我要遵守各種規則,我要應付各種各樣的人,只有在駕駛室裡,我是最真實的自我,爛大街的口水歌我想聽就聽,想吼兩嗓子就吼兩嗓子,想抽菸就抽菸,甚至壓抑的不行了我還能哭兩聲,可是一旦下了車,我就得面帶微笑,精神抖擻的面對家人、同事、朋友、客戶。

我開心不開心的時候都是他陪著我,這就是車。

原來成年人的世界,不會因為有了車就可以好好享受生活,而是因為有了車會加快奮鬥的腳步。

買車前,我們安慰自己,這是我們“代步的工具”。


買車後才明白,這也是我們“吃飯的工具”。

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或者說,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地球上,每個人都有太多的追求,又裹藏著太多不敢反抗的壓抑。

從風雨中來,到烈日下去。日常的上班生活讓我們無法離開交通工具,很多的無奈,也會在這一刻開始慢慢發酵,搖晃的公交車太太緩慢,地鐵上把自己揉得像個沙丁魚罐頭般還是無法抵擋洶湧的人潮,共享單車很方便,可還是有很多距離無法到達,沒有理想的人,一天天得過且過,不知明天為何物。

多想擁有一輛自己的座駕,縱情馳騁,讓世界所有的不友好都消失在後視鏡裡的世界。

都說男孩長不大,只是玩具變大了,那麼車幾乎就是男人最後一樣玩具了。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03

成年人的世界需要“童話”

你是否記得自己父親最愛看的電視是什麼?

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天氣預報?

我父親最愛看的電視,是動畫片。

一個人並不是到了所謂的年紀,就要看這個階段該看的電視。而是不管到了什麼年紀,心中永遠保持著那顆“童心”。

就像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所“霍格沃茨”。

每個女生都有一顆“迪士尼公主”的夢。

而男孩的童心則被動畫片裡那輛特別的小汽車,牢牢栓死。

中國早期有一部動畫片叫《藍皮鼠與大臉貓》,如果看過這部動畫片的90後,百分之九十都是被那輛“巧克力汽車”所吸引。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巧克力哎!對小孩本來就是一種殺傷力的存在,更何況它是一輛小汽車。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真羨慕大臉貓能偶爾偷吃一口方向盤。

時光到了1995年,當中央電視臺在綜合頻道每週日上午的《週日國際劇場》中,播出了一部美劇《霹靂遊俠》。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這部劇徹底刷新了當年我對汽車的認知,原來那種看上去扁扁的汽車也可以這麼帥,最重要的是可以“說話!”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按現在的話來講,那種扁扁的車叫“超跑”,可以說話的車配備了“語音識別”。

那是我第一次沉迷美劇無法自拔,或者說是被那輛跑車深深吸引。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我看的第一部3D電影是2011年上映的《變形金剛3》,票價是國語120元,英語100元,對於當時高中畢業的我來講,已經刷新了我所承受的票價認知。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就是這部電影我連續看了三場,國語一場,英語兩場。

很多人說我有病,是不是錢多燒得慌。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對於一個生活在只能看2D電影的五六線小城市出來的人,一場3D電影對他視覺上的衝擊已經遠遠不能用震撼來形容了。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何況還是一堆會變形的汽車!這簡直就是給男生專門拍的電影好麼!

汽車人每一幀的變形特效,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牛逼”!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04

有一種成熟,叫“看淡”

2019年的端午節,咬了咬牙,買了自己人生中第一臺車。

當這個讓我夢寐以求,魂牽夢繞的“大玩具”擺在眼前的時候,內心並沒有想象中的激動無比,就連掏兜取手機,拍照發朋友圈炫耀的慾望都沒有。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我看到這輛車,思考的卻是背後的生活。

在面對財大氣粗的合作方時,我要靠它帶給我一絲絲底氣;

在跟家裡介紹的姑娘約會時,我要靠它帶給我一絲絲信心;

在同學會的現場互相探底時,我要靠它帶給我一絲絲面子;

有時候連你自己都搞不明白,到底是車服務於人呢,還是人服務於車。

90後!可還記得《20年前的你》誇下的“海口”?

-05

“未來”以來


距離2020年還有25天倒計時。


每天清晨,依舊是枕邊的舊手機準時叫我起床搬磚;


高峰期的路上,還是會被“不會飛”的汽車堵得水洩不通;


雖然我們實現了創業的夢想,但距離有錢還是遙遙無期;

好在不管世界如何“虐待”我們,我們仍溫柔對待這個世界。

畢竟“生活原本沉悶,但跑起來就有風。”



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寫“20年後的我”是什麼願望麼?

有哪些願望實現了?有哪些成了至今的遺憾?

動動手指,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來聊聊“那些年共同編織的夢想”。

說不定還能找到你志同道合的夥伴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