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寧區健康復學晨午檢 體溫數據“碼上傳”

連日來,集寧區初、高中各年級學生陸續返校復學,學校嚴格落實復學晨午檢報告制度,充分利用“城市人人管”二維碼學生管理平臺對學生進行體溫健康監測管理。目前,集寧區14所中學開學復課,對17293名學生進行體溫健康管理,嚴守入校第一道關口,確保學生健康復學。

集宁区健康复学晨午检 体温数据“码上传”

集寧五中學生上學前測量體溫(圖/喬敏)

早上7點半,集寧五中初三學生王劭遠已經收拾好書包,準備出發去學校。自3月30日復學後,每天出發前的體溫檢測、二維碼掃描信息上傳已經成為王劭遠的“固定流程”。而這一“流程”正是集寧區各學校嚴格落實晨午檢報告制度,利用“城市人人管”平臺,全力做好學校復課工作的“硬核”舉措。

“在復課期間,我們家長通過‘城市人人管’平臺,在每天早晨8點之前和下午3點之前,一天兩次上報孩子的體溫測試,每一次提交都特別快捷、準確,讓家長和學校更好地掌握孩子的健康情況,對疫情防控起到了積極作用,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大數據’的魅力”學生家長張連芳說。

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及助力返校復學等方面,“大數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市委常委、集寧區委書記劉程民在調研學校復學工作時強調,要充分發揮“大數據”在疫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用好“城市人人管”平臺,助力復課復學。

集宁区健康复学晨午检 体温数据“码上传”

學生進行體溫測量(圖/喬敏)

為做好校園防疫工作,“城市人人管”平臺新增了“學生體溫統計”系統,學生每天要進行晨午2次體溫測量,掃描所在班級二維碼進行體溫數據上傳,班級、年級、學校、教育局“四級管理”設置了查詢權限,精準實時掌握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全力確保教育教學有序,保障校園安全穩定。

第一時間從手機上打開該平臺,學生們的體溫情況一目瞭然。集寧五中教師翟雪峰說:“作為班主任,以前只能等學生來到班裡測量統計後,瞭解學生的健康狀況,而且存在體溫未報、漏報的情況,到底測沒測、是否準確並不能真實地反映,‘城市人人管’為班主任緩解了很大的壓力。”

校園是學生聚集地,隨著各校各年級陸續復學復課,校園安全防疫工作可謂重中之重。相對於市民掃描“城市人人管”二維碼出入場所,“學生體溫統計”系統的校園屬性更強、人員區分更明、安全等級更高,讓家長更安心。集寧五中德育處主任池飛滿說,“城市人人管”平臺是集寧城市智慧化的一個重要平臺,每一個關注的市民都可以從上面及時瞭解疫情防控以及便民服務的信息,在這平臺上增加了學生填報體溫的功能,對於學校來說大大地減少了紙質上報、微信回覆、微信通知這樣的環節,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區教育局學校管理股股長吉日說:“各學校充分利用該平臺,嚴格執行晨午檢制度,通過家校聯手大數據平臺,實現了關口前移,為校園防疫工作把好第一道防線。”

學校復學,保護好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頭等大事,科學有效防控疫情,必須嚴字當頭,守好學校一方“淨土”。集寧區億利東方學校常青校區實行封閉式集中管理模式,這對於學校、學生和家長都提出了新的防疫要求。在億利東方學校常青校區,學生宿舍門口設置了紅外測溫通道,只需1-2秒鐘,即可對學生體溫進行測定,一樓還設置了測溫消毒點,配備有耳溫槍、酒精棉球、免洗洗手液、消毒溼巾等物品。除此之外,寄宿生由宿管員或班主任每天晨午2次測量體溫,上傳到“城市人人管”,並做好在校學生每日晨午體溫上報、日常校園巡檢等工作,最終在“城市人人管”平臺生成每日一份學生健康總報告。

集宁区健康复学晨午检 体温数据“码上传”

工作人員對寄宿學生進行體溫測量(圖/喬敏)

“我們是全日制寄宿學校,學生每天離舍之前會由宿管和工作人員先進行一次體溫異常排查,體溫正常後進入教學樓,在上早自習之前由班主任再進行全班測量,然後統計數據上報‘城市人人管’平臺。”億利東方學校常青校區宿管主任楊建國說。

據瞭解,“城市人人管”平臺學校管理系統是由內蒙古耀靈天華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開發。打開後臺數據頁面,集寧區各校學生“已上傳人數、未上傳人數、異常人數”實時顯示,數據統計分析一目瞭然。通過線上管理,各學校可以做到一生一檔案、一班一檔案、一年級一檔案、全校一份總檔案。

集寧區中小學、幼兒園共計66所(含民辦)共1236個班級,46313名學生信息已全部錄入“城市人人管”平臺,並進行晨午檢體溫填報。對於還沒有復學的年級,該系統還將發揮健康動態管理功能,在學生進入校園之前,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自動核驗身份並及時上報體溫等健康信息,牢牢構築起校園復學前的安全堡壘,為做好復學疫情防範和應對突發狀況提供數據支撐,保障學生在校安全。

記者:許敬 王子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