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匯票“供票”推出,票交所1元票據會改變銀行業競爭格局麼?

導讀:

單張票據面值從千萬元、百萬元、十萬元,直接降至標準單位1元。這種“供票”是一種新型票據,可以低至1元在所有企業間流通,也可以通過票據包方式組合成任意金額流轉,票據包還可以再次拆分為任意小額度再次流轉。

更有想象力的,1元票據還可以聚合成數億元的“標準化票據”銀行間市場發行,成本可以甚至低至3%以下水平。

似曾相識?對於仍未擺脫新冠恐怖的國人來說,不難理解一個孢子傳播的威力,更不難理解“病毒式傳播”的真實含義。特別是兩種新型票據相互組合,一種是可以“裂變”為1元的供應鏈票據,與另一種可以“聚變”為億元的“標準化票據”。此時此刻,我們可能正在迎來票據市場的一場真正變革。

隨著1元票據的病毒式傳播,會改變銀行業競爭格局嗎?會有銀行藉此收割對公賬戶麼?


新型匯票“供票”推出,票交所1元票據會改變銀行業競爭格局麼?


票據場景化

一個可以裂變、聚變的商票,如果仍然侷限在銀行的網銀上、在UKey的庇護下才能使用的話,那就太沒想象力了。本次“供票”的最大革新,實際上是直接嵌入了場景,嵌入了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場景,嵌入了產業互聯網的場景,嵌入了企業ERP、財務系統的場景,嵌入了在甲方、乙方交貨完成就要選擇是現金支付、還是延期支付的場景,嵌入了點擊“我要付現”還是“我要開票”的電閃雷鳴的那一刻。

一切在場景中發生,一切在場景中完成。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合同、訂單、收貨單、發票、付款審批單,一切都已經在場景中,一切都無需上傳,一切都自然發生。票據開立了,有了源頭活水,大型企業每年動輒數千億的支付流水,自然而然的化身為票據。

1元票據,讓易綱行長所稱的“應收賬款票據化”,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新型匯票“供票”推出,票交所1元票據會改變銀行業競爭格局麼?

圖文無關

再次見證標準化票據的魅力

如今銀票可以“秒貼”了,商票“秒貼”還遠麼?商票秒貼已來,在1元票據面世後,我們將再次見證“標準化”的威力。

除了面值標準化,商票秒貼所需的“標準化”還包括銀行直貼白名單、預授信、自動審核、線上簽約、自動放款、收益自動清分、到期自動扣款等幾個要素。這些要素,都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執行問題了。

秒貼背後所對接的銀行放款渠道,可以是貼現資金、質押貸款資金、投行與私行非標資金、理財與金融市場標準化資金,充分釋放銀行對核心企業的授信額度,充分釋放核心企業與供應商的信用利差,充分釋放不同類型資金的槓桿效應,充分釋放銀行家、企業家、科技專家的想象力。

當票據面值1元之後,核心企業與一級供應商開具的千萬元“票據包”,可以像風兒一樣自由的拆分、組合、再拆分、再組合,自由的貼現融資、質押貸款融資、非標融資、標準化票據融資、ABS融資。票據產品將會發揮真正的價值。

新型匯票“供票”推出,票交所1元票據會改變銀行業競爭格局麼?

圖文無關

  1. 關於授信問題:一個核心企業會有大把授信,但用於“保貼”的永遠只有丁字褲那麼一點點。如何把全部授信都可以用作商票業務呢?
  2. 關於徵信困境:票據徵信如何做,票據評級如何做,票據定價體系是什麼,各家銀行、銀行內風控、授信、計財等部門如何對商票徵信、分層、白名單、定價等逐步達成共識?
  3. 關於子公司問題:核心企業無限好,可以開票的都是一級、二級、三級子公司、孫公司、曾孫公司,即使對於全資、控股的下屬公司,母公司會否合法、惡意逃廢債呢?
  4. 關於貿易背景問題:核心是發票問題、稅點問題,本不應是問題,卻是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