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華坪村:“三色經濟”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興國華坪村

“三色經濟”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客家新聞網 陳鵬 朱佐治

春夏之交,走進興國縣江背鎮華坪村,田間地頭機聲隆隆、鐵牛“鬧春”,蔬菜大棚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好一幅村興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近年來,江背鎮華坪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基層、打基礎的重要抓手,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示範帶動、逐步推進”的原則,堅持自力更生與政策扶持相結合,多條腿走路、多形式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條紅色引領、金色置業、綠色發展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紅色引領,打造服務創收型集體經濟

今年,受疫情的影響,許多群眾開展春耕生產較為艱難,翻耕、育秧都是個不小的問題。華坪村黨支部書記謝長榮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經過與村“兩委”班子反覆商討後,他決定以黨支部牽頭,組建一支農機服務隊,而在此之前,華坪村的農機都是農戶各自購買使用,沒有進行有效整合使用。針對這種情況,華坪村黨支部通過與本地合作社合作、村集體購買農機設備、整合農機大戶資源等方式,組建起了一支農機服務先鋒隊幫助群眾開展春耕春種。

“我們村耕地面積大,耕地播種是一個不小的問題,所以我們村就與本地的合作社共同購置了1臺大型耕種機以及5臺小型農機,並動員村裡買了農機的農戶一起加入,組成農機服務先鋒隊,採取合作社託管模式,為我們村裡需要幫助的農戶提供服務。目前,農機服務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群眾們都很認可。”謝長榮說。

村集體按照每畝150元的農機服務費用為群眾耕作提供服務,其收入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每年預計保底可獲得收益3.5萬元。“種了十餘畝地,人工犁這些地的話得好幾天,現在委託給村裡農機服務先鋒隊,只要幾個小時就犁好了,服務費用也不算高,而且翻耕的土地深,泥土更細,更易於莊稼生長,村裡有這種服務是真不錯。”農戶洪立慶對村裡的農機服務讚不絕口。

兴国华坪村:“三色经济”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華坪村農技服務先鋒隊在給村民耕田。

金色置業,打造資產經營型集體經濟

華坪村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交通方便,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村裡閒置的土地和房屋較多。“不能捧著金飯碗要飯。”華坪村書記謝長榮一直在思考著,他多次召集村幹部、“三類小組長”、黨員和村民代表開會,反覆討論、收集建議。“大棚蔬菜項目投入運營後,有一些搞種養基地老闆和我們交流,能不能租一些房屋給他們的員工居住。”

一語驚醒夢中人,僅僅依靠一個大棚蔬菜基地,無法有效帶動村民致富增收,還需要經營好手上握著的資產。思路有了,可該怎麼做呢?面對困難,有些村組幹部開始產生疑慮甚至打“退堂鼓”,但謝長榮的一席話又再次穩定了軍心:“我們前面做了那麼多工作,老百姓也對我們寄予厚望,定了的事情隨意反悔,我們還有何信用可言?只要想幹,辦法總比困難多。”

華坪村黨支部一班人馬不畏艱難開始對村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資,盤活村集體閒置的土地、辦公用房、校舍等資源,通過出租、入股等方式盤活閒置資源,把資產資源變成資本,同時整合閒置土地與外出務工人員自願流轉土地,重新發包經營。另一方面更加重視用好國家光伏扶貧政策,加強對村集體光伏發電站的運維管護,確保發揮最大效益,促進集體增收,拉動群眾收入。通過固定資產運營,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可達4萬元。

兴国华坪村:“三色经济”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圖為華坪村蔬菜基地。

綠色發展,打造產業增收型集體經濟

為了留住人才致富強村,村“兩委”通過發展集體經濟振興華坪村。經村“兩委”組織黨員群眾代表學習考察後,決定依靠華坪村廣闊的土地優勢發展大規模種養產業。

剛開始村民大多持懷疑態度,華坪村的村幹部通過入戶走訪、集中宣講等方式,講鄉村振興、講脫貧攻堅、講特色產業,打消村民的疑慮,築牢群眾脫貧攻堅增收致富的思想基礎。圍繞華坪村的特色農產品,轉方式調結構,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動村集體和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雙增收。

“一開始計劃合作搞這個大棚蔬菜基地項目的時候,大家都不是很看好,但是現在大家的看法都改變了。”致富帶頭人邱軍說道。華坪村緊緊圍繞支柱產業,與興國縣堃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項目、公婆山種養專業合作社合作,利用中央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0萬元,入股大棚蔬菜和甲魚養殖項目,每年保底有近6萬元的收入,這讓華坪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