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胡仁村的六百畝‘搖錢樹’



井陘:胡仁村的六百畝‘搖錢樹’


“有這六百來畝‘搖錢樹’就不愁過不上好日子!”指著滿溝鬱鬱蔥蔥的林木,井陘縣辛莊鄉胡仁村黨支部書記路五元信心滿滿。


井陘:胡仁村的六百畝‘搖錢樹’

胡仁村地處井陘縣西部深山區,全村130戶,430口人,屬片麻岩地質。1998年,該村借勢全縣“圍山轉”工程,集體栽植了200多畝板栗樹。“品種不行,管理跟不上,產量低,賣不了幾個錢兒!再加上附近礦山企業多,人們有地方掙錢兒,拿著也不當回事兒,形成惡性循環!”路五元說,後來縣裡產業轉型,礦山企業關閉,靠以前那種開礦的“靠山吃山”方式行不通了。“說到底,山裡人還得靠山吃山!”怎麼辦?他們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板栗樹。

井陘:胡仁村的六百畝‘搖錢樹’

2016年,下定決心在板栗樹上做文章的路五元開始忙乎起來,請專家論證、組織外出參觀、開黨員、村民代表會……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大家統一了思想,決定引進遷西板栗優品對原有的200畝成年板栗進行重新嫁接。定了就幹,當年完成嫁接,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村集體又擴種了300多畝。在村集體的帶動下,村民自發種植板栗50多畝,目前全村板栗種植近600畝。

井陘:胡仁村的六百畝‘搖錢樹’

“樹在集體手裡,成規模、好管理。”路五元說,村裡常年僱著10來個人打理板栗園,去年僅工資一項就支付了十多萬多元。以前吃虧就吃在管理技術跟不上,這個檻必須邁過。村裡每年都請邢臺的技術員上門指導,手把手的教,包括他在內,板栗園工人現在都成了“土專家”。

井陘:胡仁村的六百畝‘搖錢樹’

品種優良、管護到位,棵棵板栗樹長勢喜人。“最早嫁接的那部分樹去年就開始掛果,平均畝產300多斤,今年畝產能超過500斤。新種的那部發今年也開始陸續嫁接。按去年行情,今年集體至少有15萬元的收入,減去人工工資,還能剩小5萬來元。越往後產量越大、集體收入越多。”路五元信心十足的說,他們村產的板栗皮薄肉厚個頭大、香甜綿軟口味兒好,不愁賣。去年掛果第一年,按人頭分了,讓大家嚐嚐鮮兒,今年不分了,要賣。集體手裡有了錢,辦公益事業就有了底氣。

井陘:胡仁村的六百畝‘搖錢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話兒說的一點沒錯。”路五元說,他們村這些年在發展板栗種植的同時,還根據山上的野生植被規劃並初步形成了千畝山杏園、千畝洋槐樹園,20餘畝精準扶貧戶也在村裡的支持下連片發展中藥材,形成了中藥材觀賞區。“俺們村曾是抗戰時期路北縣政府所在地,有山有水,山形好,春天山上到處都是花兒,離村一里就能聞到香味兒,像世外桃源。”路五元說,這些年成群結隊的驢友和自駕遊往他們村來。接下來,他們不僅要打深井、建冷庫、註冊商標,把板栗產業做大,還要建農家樂把旅遊也搞起來,讓他們這裡的優質山貨通過遊客後備廂變成錢兒。(井陘發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