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非新冠”患者就醫恢復:有患者馬上進行心臟支架手術

新冠疫情,延緩了武漢各大醫院收治其他病人的時間,縮緊了一些科室的正常治療空間。

隨著武漢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近日武漢正常的醫療秩序已經逐步恢復。根據武漢市衛健委的數據,截至4月10日12時,武漢已開放接診非新冠肺炎患者醫療機構有66家。65家醫院全面恢復普通門診,59家開設了急診。66家醫院核定床位57911張,目前已開放床位35252張。

武漢各大醫院全面恢復正常醫療後,一些慢性病重症患者立刻得到有效救治。

“4月8號武漢解封后,來看心臟、心血管方面疾病的病人明顯增多。我一天做了三臺手術,有兩臺都是要給血管搭支架的手術。”4月20日,武漢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賀立群說。

但也還有一小部分患者因為擔心感染新冠肺炎不敢去醫院,從而延誤病情。

“如今,我院日門診量為3000餘人次,僅佔疫情前正常門診量的3成左右。患者對來醫院就醫有顧慮、害怕,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市民有病要及時看病,以免將小病拖成大問題。”武漢市第一醫院副院長陳國華表示,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就醫安全,醫院會按國家要求進行規範防護,對就診和住院的患者進行嚴格篩查,市民就醫大可不必那麼擔心。


武漢“非新冠”患者就醫恢復:有患者馬上進行心臟支架手術

恢復正常診療後,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門診預檢分診臺前患者排隊就醫


患者疫情期間心絞痛發作,恢復診療後立即進行手術

武漢爹爹肖金林今年76歲,從二月初開始,他就出現了心絞痛的症狀,“嚴重的時候會喘不上氣”。肖金林的女兒肖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當時心急如焚,“疫情期間,武漢市大部分醫院沒有精力收治非新冠病人,而且我父親年紀大又有慢性病,屬於易感人群,只能選擇先在家靜養緩解症狀。”

肖金林的情況不是孤例,疫情期間武漢有許多像他這樣的慢性病患者難以就醫,為此武漢許多醫院也開設了線上問診服務。據肖女士介紹,通過線上診療,醫生判斷肖金林是心臟、血管方面的問題,等診療恢復後要及時就醫、動手術。

疫情期間,肖女士也嘗試過尋求所在社區的網格員的幫助。“聽了我們的情況,他們也立刻說可以幫忙派車送我父親去醫院。但我們出於保險起見,還是想再等等。”

3月19日,武漢市第一醫院的新冠病人轉移到其他定點醫院後,對醫院進行了徹底的消毒,消毒過程一直持續了數天。3月24日,武漢市第一醫院正式恢復正常診療秩序。“武漢市第一醫院是一個三甲醫院,我們需要儘快恢復到正常的醫療狀態,滿足其他病人的看病需要。”武漢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賀立群說。

在得知武漢第一醫院診療恢復正常後,肖金林又特意再等待了十幾天。“當時我們考慮到有感染風險,所以決定再等十幾天再去治療,心想醫院消毒肯定非常徹底了。”肖金林的女兒解釋道。

4月12日,肖金林在女兒的陪同下前往武漢第一醫院就醫。據肖女士的觀察,與他們家相同情況的人很多,“我們那天是早晨七點半到的醫院,那會兒醫院才剛開門,門口已經排了很長的隊,大概有二十多米那麼長。”肖女士說,前來看病的人也都嚴格防護,“我看到有些人穿得比護士醫生還嚴實,防護服、口罩、手套都穿戴上了。”

4月16日,肖金林在老伴的陪同下去醫院拿檢查結果,醫生判斷後安排他立即入院,第二天就進行手術。


武漢“非新冠”患者就醫恢復:有患者馬上進行心臟支架手術

肖金林的診斷結果。


“他的心絞痛是血管狹窄導致的,需要進行血管造影,然後進行血管支架手術。這種情況十分危險,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會發展為心肌梗塞。”賀立群說,“但患者運氣還算好,狀況沒那麼糟糕。我們緊急評估了一下,給他快速做了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就安排他入院,第二天立刻手術。患者入院治療做核酸檢測是必須的,沒有檢測的話病人不可以入院。”

4月17日上午十點半,肖金林的手術開始。“手術進行得很順利,一個多小時就結束了。這個手術雖然是與心血管有關的,但只是微創手術,恢復得好不到一週就可以出院了。”賀立群說,目前肖金林已經可以下床活動了。

“父親今天在醫院走了一圈,說感覺已經好很多了。”4月20日,肖女士欣慰地告訴記者。

據賀立群介紹,從武漢疫情暴發,到疫情控制,再到恢復正常診療,醫護人員每一刻都在堅守。“我們從大年三十到現在,基本上沒有閒下來的時候。我們停下來,就會有人看不上病,所以我們一天都不能鬆懈。”

武漢“非新冠”患者就醫恢復:有患者馬上進行心臟支架手術

賀立群和同事在做心血管介入手術。


武漢最大皮膚科日均門診量過千,醫生提醒莫因恐懼延誤治療

據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陳柳青介紹,該院已於3月24日起恢復門急診,該院皮膚科作為武漢最大皮膚科,恢復門急診以來,線下日門診量從剛開始的百餘人增長到如今的800人左右,線上日均門診量200人左右。目前該科病房已開放,各項檢查和治療大部分已恢復,患者可在線預約掛號,按要求分時就診。

說到恢復診療期間患者就醫的情況,陳柳青舉例,日前一位患者背部皮膚有一處表皮囊腫感染,已出現嚴重蜂窩織炎,需住院治療。經詢問,他的皮膚囊腫一直都有,一個月前微微發紅、疼痛,因在疫情期間,他自行塗抹藥膏並服用抗生素,效果不佳。後來雖醫院逐漸恢復正常就醫秩序,但他擔心被傳染不敢去看病,最近背部腫痛越來越重,這才來就醫。

因擔心被傳染而拖延就醫,導致病情加重的患者並不少見。

武漢市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袁敬東說,一週之前接診了一名膀胱腫瘤患者,患者半個多月前出現血尿,當時很多醫院普通門診已恢復,但患者因畏懼拖延許久,以致出現排尿困難、血尿嚴重才來就醫。幸好經成功手術,患者順利康復。

在肝膽外科病房,已有數十名膽囊結石、肝臟腫瘤患者在住院。

“從最近接診情況來看,一些患者剛開始出現不適不敢就醫,在家熬著,結果拖出大問題。”武漢市第一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龔昭說。

一些疾病雖不致命,但延誤治療也會影響生活質量。武漢市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馬豔說,前幾天該科收治了一名今年1月中旬中風的患者,經及時治療和一週左右的康復,本可以站起來了。疫情期間,他在家活動較少,武漢恢復正常醫療秩序後,他又擔心被傳染一直沒來做康復,近日家人發現其足部內翻嚴重,這才趕緊帶他前來。

馬豔提醒,中風後、骨折後的患者要注意功能的及早恢復,康復介入越早越好。如耽誤時間太長會造成機能的改變,想要恢復就更難了。

“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就醫安全,醫院會按國家要求進行規範防護,對就診和住院的患者進行嚴格篩查,市民就醫大可不必那麼擔心。”武漢市第一醫院副院長陳國華表示,醫院按普通患者、急診患者、發熱患者來分區接診。急診只接診非新冠肺炎急診需求患者或病情急危重症需立即救治的患者。普通患者進診室要歷經兩道檢測關卡,做到“一醫一患一診室”。普通患者住院前有個排除新冠肺炎的過程,需兩天左右,在接受了核酸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抗體檢測、肺部CT檢查後都沒問題的話,就可轉到普通病房。

“市民有病要及時看病,以免將小病拖成大問題。”陳國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