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什麼資格去抱怨培養孩子辛苦呢?

我們有什麼資格去抱怨培養孩子辛苦呢?|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

育兒,乾貨,正能量

昨天我在某博上看了一篇熱搜,看得是感慨萬千。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10年培養特殊教育畢業生近800人】鄭璇是重慶師範大學教授。2歲時她因意外醫療事故,墜入無聲世界。經過漫長語言康復訓練,她依靠雙眼“看課”和課外自主學習,先後考入武漢大學和復旦大學,並於2009年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她還精通漢語、英語、中國手語和美國手語。

我剛開始以為,鄭璇老師只是會手語跟看中英文的字,打開視頻一看。天啊,普通話說得那麼好,這讓付出多大的努力啊。

而且看她上課的樣子,真的太美了,笑得好燦爛,真的好為她的學生們感到高興,能遇到這樣的好老師。她被評為2018年最美教師,真的是實至名歸。

可是,作為為人父母,我開始在想,她的父母真的很偉大。我在網上沒有找到關於她的父母的介紹。

但是,我在想,如果我是她的父母的話,我能不能培養好她。我能不能足夠堅強,給她足夠的耐心,帶她去康復,給她足夠的自信,讓她去跟正常孩子一樣去學習,上大學。答案是,我不確定,我覺得好難啊,一想到這個問題就覺得好想哭,如果是我的話 ,我真的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想想我自己,帶著兩個孩子,累的時候就經常好想哭。孩子學習接受能力差的時候,我就開始著急,不夠耐心。想想都覺得很慚愧。

這讓我也想起前些日子看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歲多就因疾病成了失明又聾啞的海倫·凱勒。她的父母承受著巨大的悲傷,但是,他們首先沒有放棄,而是積極想辦法為她找家庭教師。

而海倫·凱勒在安妮·莎莉文老師幫助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成為了一位學識淵博,掌握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五種語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小時候,記得語文課本就有海倫·凱勒的故事,但是又失明又聾啞的她會五種語言,這是我看了她的書才知道。五種語言啊,我跟孩子說個英語都覺得費勁。

當我跟孩子分享這個故事的時候,還一起玩遊戲,假裝是海倫·凱勒,用手去摸對方的嘴巴學說話。孩子們表示太難了,很快就放棄了。但是,我想他們也從心裡佩服她。

想想她們的故事,她們那麼難,都能做到不放棄,努力書寫自己的篇章。而我們又有什麼資格抱怨,中年危機一地雞毛,生活太難,工作太累,教育孩子太不容易。

再想想他們的父母,我們又有什麼資格抱怨,培養孩子太辛苦呢。

也許他沒有你想象的聰明,也沒有你想象的乖巧聽話,總是問題百出,但是想想他們的父母吧,也許困難真的沒有我們想象的大。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管他是學霸還是學渣,每個孩子都值得我們給他信心和力量,讓他在自己的跑道中跑得精彩。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該給予更多的是相信跟鼓勵,不是嗎?

感恩上天給我們的是健康的孩子,還記得剛生下來那會,我們的誓言嗎,孩子,我願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開心開心、喜樂地成長就好了。當我們向孩子要求的太多的時候,可以回頭來想想我們的初心。

我是養樂多媽媽,養著樂樂(6+)和多多(4+)的媽媽,浙江大學碩士,曾是500強IT工程師媽媽。分享育兒,乾貨,正能量,提升自己,遛娃兩不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