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導 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人們深刻感受到科學發展對於捍衛生命安全和保障人類福祉的極盡重要作用。新冠疫情之後,各國必將更加重視並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全球科創格局也將因此重構。我國正在各地積極推進的科學城建設,正是落實科技強國戰略的具體舉措,更加需要博採眾長、集思廣益。作為一衣帶水的近鄰,韓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力克經濟薄弱、科技落後的困境,在化工、半導體、電子等領域躋身世界前列,創造出“漢江奇蹟”,主要得益於韓國政府對於科技創新的持續關注與有力引導。以大德科學城為代表,其在政府引導下實現了創新鏈條完善、空間結構優化和屬地能級提升,成為科學城建設的成功案例,值得我們學習研究。


一、大德科學城概況


1973年,為提高國家基礎科學水平,同時疏解首爾地區過於集中的科研功能,調整區域空間結構,韓國政府在大田廣域市北部劃定約27.8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於建設大德科學小鎮(Daedeok Science Town),成為大德科學城(Daedeok Innopolis)的前身。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大德科學城的區位


發展至今,大德科學城的規劃面積已經拓展至70.4平方公里,包括五個主要的功能分區,集中了30家公立科研機構、5所大學、400多家企業研發中心以及超過1200家科技中小企業,在信息科技、生物功能、納米技術等領域建立了世界級的創新集群,成為韓國當之無愧的創新引擎。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大德科學城的空間佈局和主要功能


二、大德科學城的發展歷程


1 階段一:科學小鎮(1973—1990)


韓國中央政府建設大德科學城的初衷是對國立科研機構進行投資和管理,通過在首都外圍建立一座相對獨立的科學新城,創造更加方便科研人員工作和學習,促進知識、信息和技能高效傳遞的全新科研環境。為此,韓國政府進行了長達20年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國立科研院所的搬遷工作,原子能研究所、韓國標準科學研究院、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韓國技術科學院、忠南大學等一批國家科研領軍力量在這一時期落戶大德科學城。與日本筑波科學城相似,1993年的大田世博會,將大德科學城作為韓國科技創新的名片推向世界舞臺。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韓國技術科學院(KAIST)校園環境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大德科學城大田世博會科學公園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大田世博會科學公園平面示意圖

2 階段二:創新聯合體(1990—2004)


由於重視國家意志,輕視屬地發展訴求,最初規劃中科學城與母城大田廣域市消極的發展關係被廣為詬病。1983年,大德科學城納入大田廣域市管理,科學城開始與屬地發展相融合,雙方積極探索,旨在強化產業轉化功能,彌合基礎研究與生產製造之間的斷層,在基礎研究集中區域周邊,成立了以大德科技谷(Daedeok Techno Valley)為代表的若干創新聯合體,融合基礎研究、產業轉化、生產製造等鏈條環節,通過空間集聚催生協同創新,有效帶動本地產業集群發展。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大德科學城創新聯合體空間分佈


3 階段三:區域創新集群(2005年至今)


隨著科創產業發展規模的不斷壯大,大德科學城的人力、技術、資本優勢超出行政管轄範圍,依託軌道交通實現了與周邊世宗產業集群、清州高新技術園區以及五松生物谷等重點功能區協同互動,形成創新功能融合發展的區域創新集群(Daedeok innopolis)。


2008年,韓國政府提出了國際科學產業帶的國家戰略,通過對基礎研究的持續投入,引導創新成果產出,帶動區域產業集群發展,也因此明確了大德科學城對於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平臺作用。目前,大德區域創新集群已發展成為覆蓋大德、光州、大邱、釜山和全北五個園區,包含5081家科研創新主體、78家韓國科創版上市企業、7.28萬科研人員及10.5萬產業工人的國家科技創新中樞,年均R&D經費投入達9.96萬億韓元(約合100億美元),科技創新總產出44.6萬億韓元(約合450億美元),累計國內國際專利授權量超過11萬件。


三、大德科學城的經驗


日本筑波科學城與大德科學城年齡相仿,前者是大德科學城起步對標的榜樣,半個世紀之後,後者卻比前者獲得了更多的讚譽,榮膺政府行政力量主導下科學城建設的經典範本。那麼,大德科學城如何實現“徒弟反超師傅”?其經驗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1 經驗一:舉國體制+財團加持+企業支撐—韓國特色的產學研融合創新之路


舉國體制保證科創要素的快速集聚。大德科學城建設伊始就被定位為國家級科技發展戰略,在選址、產業定位、規劃建設等方面均帶有濃厚的國家意志,聚集科創要素方面更是體現了舉國體制特色。


在選址方面,著重考慮首都地區和南部工業區輻射的均衡性。在大田、華城和清原三個選址方案中,最終確定的大田市是距離首都最遠的一個,彼時的交通條件難以支撐與首爾之間的通勤,但從空間區位看,大田居於國土中央位置,也是京釜高速和湖南高速的交匯點,交通條件有利於全國人員往來,且靠南的選址對於韓國而言安全風險相對較低,綜合比較而言更具優勢。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大德科學城選址示意圖


在科研要素集聚方面,充分發揮出舉國體制優勢。首先,大德科學城由韓國科技部管理,是直屬於韓國中央政府的開發特區,有《大德科學城行政法》和《大德研究開發特區法》等作為專門法律保障。其次,在大德科學城的發展初期,政府採用一系列行政手段,短時間內將一批國家級公立研究機構(GRI)和高校引入。公立研究機構的進駐過程相比於同時期的筑波科學城更加順利,一方面是因為科學城與首爾的距離超出了首爾通勤圈,有效形成了反磁力中心;另一方面是由於20世紀70年代韓國經歷了新技術的快速興起,大量新興學科在大德科學城建設第一所研究院,有效規避了院所搬遷的問題。啟動搬遷之後的11年時間內,這裡實現19家國家公立研究機構總部和3所大學主校區的進駐。


財團加持助力科研成果轉化。財團(chaebol)是韓國經濟生態中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控制著國家經濟命脈。大德科學城早期建設階段,新興研究機構的成立有效滿足了財團業務轉型的訴求,使大德科學城獲得了強勁的產業轉化動力。財團介入還注入了豐富的資本和人力資源,科研成果也加強了財團在新興領域的綜合實力。20世紀70-80年代,電子通信產業興起,三星、LG等財團覺察到巨大發展機遇,開始部署相關業務板塊,開展電子交換機、CDMA移動通信技術商用化的研發工作。由於自身技術基礎薄弱,長期倚賴技術進口也時常遭遇不對等待遇,韓國本地財團逐漸意識到提振本國研發力量的重要性。1987年,韓國通信電子研究院(ETRI)在大德科學城成立,三星電子、LG等財團企業即刻與ETRI發起多個合作項目,後者負責技術研發,財團協助完成商用轉化,最終實現了CDMA等技術在韓國的商用化。


開放政策贏得中小企業的支持。儘管財團介入有效推動了科技成果產業化,但其模式推廣程度有限,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數企業無法為公立科研機構項目提供充足資金;二是彼時大德科學城不允許科研機構開設盈利性業務,且政府對於科研成果轉化保有諸多限制,合作機制尚不健全。在此背景下,1997-1998年的金融風暴中,中小企業大量破產,極大打擊了韓國經濟。之後,韓國政府通過一系列政策調整,逐步構建開放的政策環境,贏得中小企業等多元創新主體的支持。具體來說,1999年,政府出臺大德開發特區修正法案,允許在大德科學城內進行生產性行為,並在後續開發的大德科技谷和大德工業園區中規劃了更多空間用於引入中小企業的研發生產部門。同時,加快公立科研機構,尤其是大學的產業孵化職能,大德科學城內5所高校成立技術創新中心和技術商業孵化器。此外,政府積極引進風險投資相關的金融機構,輔助創新成果的活化。在一系列努力之下,2010年前後,大德科學城實現了單一研究開發園區向複合創新功能的轉型,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從基礎研究向成果轉化的完整創新生態系統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大德科學城研發支撐機構


2 經驗二:分期開發實現產業邏輯與空間邏輯耦合


分期開發的土地利用思路是大德科學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在空間佈局上,除偏安於西側山間的國防科研片區,由南向北依次佈局科學小鎮、大德科技谷、大德產業綜合體和綠色空間四個組團,各組團分別代表一個建設分期,每個建設期內只集中開發一處,各期間隔5-15年。各組團功能的差異性很大程度取決於所處時代的發展主題。從科學研究到成果轉化,再到產業集群發展,客觀反映在了空間佈局上。依據大德科學城規劃,作為戰略儲備區的北部綠帶中的Sindong地區和Dungok地區將佈局大科學裝置與生活配套設施。


3 經驗三:適應發展階段變化,建立靈活的調控機制,不斷完善空間佈局


大德科學城的可持續發展還得益於高效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及時調整城市佈局,保持城市活力。前期開發的綜合科學研究區、技術產業園等區域功能單一,用地鬆散,對於提升大德科學城的創新活力和市民生活便利度具有消極影響。因此,在新的規劃方案中,一方面摒棄單一大院的模式,鼓勵土地混合利用和適應自然的空間佈局,縮小道路尺度、優化路網格局,保障宜人的城市形態;另一方面強化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在科研用地周邊均衡佈局居住以及服務功能,特別是優質的基礎教育設施,讓科研人才切實感受到最為便捷的城市生活服務。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大德科學城的用地構成變化情況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科學城如何建設?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帶您對韓國大德科學城一探究竟

大德科技谷1997版(左)與2000版(右)規劃方案對比


從科學小鎮到創新聯合體,再到區域創新集群,大德科學城的案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由舉國體制建設科學城的研究範本。面對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問題,在政府主導以及適應市場需求的轉型過程中持續優化調整思路,與時代特徵相耦合,與發展規律相匹配,最終成就了大德科學城的高水平發展。在我國全面推動新型舉國體制發展科技創新的今天,韓國大德科學城的經驗也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啟發與借鑑。


目前正在加緊編制的懷柔科學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在深入探究屬地特徵的同時,注重廣泛學習借鑑國際經驗,集思廣益,擇善而從。立足於百年科學城的戰略目標,規劃在營造高品質的山水生態環境、構建基礎研究到創新轉化的科學創新生態體系,以及剛彈結合適應近遠期發展關係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為建成宜學宜研、宜業宜居的國際一流活力智慧之城提供有力支撐。


本內容由詳細規劃處(城市更新處)、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懷柔科學城控規項目組、國際規劃情報研究專班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