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川技術——工控界的小華為

匯川技術——工控界的小華為

基本面分析

1. 出生“華電-艾默生”系,基因優良

談到匯川技術的出生,先要了解下創始人朱興明,朱興明最開始是華為電氣產品部門的總監。

2001年,任正非發表經典文章《華為的冬天》。同年冬天,華為以7.5億美元,將安聖電氣100%的股權,出售給美國艾默生,斷臂求生的華為度過了資本寒冬。這一舉動成了國內自動化公司草莽創業的源頭。時至今日,與華為-艾默生團隊相關的上市公司已超過10家,成為工控甚至電氣電子行業中一股重要的力量。2003年朱興明帶領一眾華為電氣部門前員工獨立創業,創辦了匯川技術,正是因為創業團隊和華為有一定的淵源,所以有工控界小華為之稱。

匯川技術——工控界的小華為

2. 一次創業變頻器

朱興明創辦匯創技術的第一桶金來源於低壓變頻器的突破。在20世紀初的時候,我們國家在裝備製造業就像如今的電子產業一樣,被國際巨頭卡著脖子,當時的變頻器作為裝備製造業的必備部件,幾乎是被國外的變頻器產業獨佔。發展到如今,匯川技術才有了一席之地,在全球市場上來看可以比肩ABB和西門子。對外資的進口替代是匯川市場份額提升的主要原因,在完成了對中端市場的佔領後,目前匯川與外資爭奪的焦點是高端項目型市場。

匯川技術——工控界的小華為

當年匯川押注矢量變頻這一技術方向,在此基礎上推出了NICE3000電梯一體化控制器,這款產品將設備現場安裝工期縮短了一半,解決了用戶痛點。這個爆款產品成為公司初期的立足之本,並藉助國內房地產的大發展帶來的電梯火爆行業,賺了個盆滿缽滿。

時至今日,變頻器仍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佔比總收入50%左右。變頻器的應用範圍非常廣,其中佔比比較大的有電梯、風電、紡織機械、起重機械。匯川自2005年攻克了矢量控制算法的技術難題,並且推出電梯行業一體化專機之後,其變頻器業務便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電梯行業一體化專機的成功使得匯川具備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到後續伺服系統、多機傳動大功率,並且使得匯川開闢出了一條不與外資正面競爭的道路,這個成功的市場策略後續被用在伺服等多個產品中。

匯川技術——工控界的小華為

3. 二次創業伺服機

目前國內市場伺服系統主要供應商仍以外資企業為主,日系品牌約佔50%,主要是松下、安川和三菱三家公司,內地品牌約佔10%的市場份額,其中匯川5%。

匯川技術——工控界的小華為

在推廣變頻器的過程中,同一個客戶往往還有伺服產品的需求,這是匯川發展伺服的初始動力。2008年開始公司認識到單一的變頻器業務不利於長期發展,匯川開始求變,當年公司戰略上明確了兩點:第一:只有綜合自動化產品才能在中國市場長遠發展;第二:伺服是未來自動化最核心的產品。

目前匯川的伺服產業鏈齊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編碼器三大件均可自產,伺服產品被用於工業機器人、半導體制造設備、貼片機、印刷電路板打孔機、注塑機、搬運機械、食品加工機械、機床、紡織機械等設備,已形成比較完善的產品線。以手機行業為例,匯川針對手機制造領域有很多應用,其伺服產品已經進入蘋果和國產品牌的OEM廠商的生產線,包括雙攝像頭、雙面玻璃、OLED屏幕工藝產線。

匯川技術——工控界的小華為

4. 風險點

1、 工控產品需求下降

2、 上游材料IGBT價格持續上漲

投資面分析

1、按月線來看,股價一直穩定在20-35之間,一旦突破這個平臺,那就會有加速上漲,近期一季度業績向好,市場給予認可,加上行業發展政策支持,今年股價翻倍的可能性還是很大。

匯川技術——工控界的小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