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蘭:文旅產業發展成為脫貧攻堅的助推器

近年來,皋蘭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依託縣域內豐富的自然、歷史、文化資源,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參與相結合、核心資源開發與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相結合,不斷加快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目前已初步構建了以什川“世界第一古梨園”國家4A級景區為核心,石洞寺國家3A級景區、高新農業示範園、蘭州綠洲賢居綠色種養殖休閒等一批鄉村旅遊點為延伸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格局。文化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農民致富的“金鑰匙”,全縣脫貧攻堅步入快車道的“助推器”。

四月的皋蘭,是花的海洋。百年梨園梨花鮮豔,桃花杏花爭相競放。28日,記者來到位於皋蘭縣忠和鎮六合村的蘭州綠洲賢居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這是一家以綠色種養殖休閒為主體、吸納周圍農村勞動力就業為主的合作社,走進合作社基地讓人感受到了防控疫情下當地文化旅遊經濟復甦發展的強勁春風,也實地看到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

皋兰:文旅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六合村貧困戶、60歲的村民薛金元告訴記者:“我和老伴之前種著幾畝旱地瓜,由於年齡逐漸增大,再加上賣瓜難,每年收入僅夠吃喝。去年起我響應政府號召到合作社打工,每月掙三千多,再加上賣瓜收入,感覺生活也有盼頭了。”

給周圍村民帶來福音和脫貧致富希望的蘭州綠洲賢居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牟先菊是土生土長的忠和鎮人,之前一直在青海從事農業開發。受有關領導邀請,近年回家鄉忠和鎮創業。流轉承包土地700餘畝,種植西瓜、白蘭瓜、白鳳桃、紅富士、早酥梨,蔬菜豐富多樣,有生菜、西蘭花、菜花、豆苗、辣椒、西紅柿、西芹、荷蘭豆、甜豆等十餘種農產品。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年產量近3000噸,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2019年被授予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合作社現有員工120多人,專業技術人員30多人,擁有高標準的生產車間、保鮮庫、設備以及管理系統。合作社和農戶嚴格信守合同,穩定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基地和農戶的雙贏。

50歲的陳海花是忠和鎮四社村民,兒女在外上學,夫妻倆在家種瓜及蔬菜,三四畝旱地一年僅收入二、三萬根本不夠維持生計,為此,夫妻又租種了它人的地,並從去年開始起利用農閒時間到家門口的合作社來打短工。“剪樹澆水施肥打掃衛生啥都幹,在家門口一個月收入三千多,既能增加收入還能顧上家裡”陳海花一臉滿足的表情。牟先菊介紹說,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與500多農戶簽訂入社、種植協議,收購合同,同時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177戶628人,通過積極探索、創新“包銷+貧困戶種植”的扶貧模式,合作社無償向貧困戶提供免費的技術培訓和服務,由貧困戶負責種養,合作社按不低於市場價進行集中收回,為困難群眾打開一扇扇脫貧致富門。同時,合作社在綠色旅遊開發上做文章,發展田園觀光、採摘、餐飲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提高當地的知名度。

牟先菊還介紹,蘭州綠洲賢居種植專業合作社致力於打造現代農業觀光產業,大棚的甜瓜種植採用甘肅省農科院的新型吊式種植方式,種植的甜瓜味道鮮美,大家可以攜親朋好友來採摘,體驗親子採摘的樂趣,同時讓孩子們瞭解農業生產知識,在快樂中成長。

蘭州綠洲賢居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經理牟志軍介紹,合作社打造生態農家山莊,農家餐飲,以休閒觀光、親子採摘、木屋民俗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在綠洲賢居莊園,可以吃到自己養的溜達雞,散養的羊,營養價值高,還可以吃到近20種有機蔬菜,新鮮可口。

皋兰:文旅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目前,皋蘭縣文旅產業開發仍以政府部門為主體,今後要充分發揮旅遊公司投融資作用,廣開籌資渠道,按照“景區管委會+旅遊開發公司”模式,依託什川古梨園景區資源優勢,建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經營實體和市場主體,鼓勵扶持旅遊資源富集、設施農業規模較大的村集體成立小微旅遊公司發展旅遊餐飲、特色民宿等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是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發展的必然選擇。

皋蘭縣提出要以什川、忠和、九合等旅遊資源富集、設施農業規模的鎮村為主,藉助“農村三變”“鄉村振興”等政策,大力實施旅遊示範鎮村創建工作,通過“公司+村集體+農戶”模式,建成一批以田園農業觀光、民俗文化體驗、鄉村休閒度假等為特色的鄉村旅遊示範點為基礎,打造鄉村旅遊品牌工程,鼓勵通過舉辦採摘節、田園美食節、戶外健步節、露營節等鄉村旅遊節慶活動,不斷增強鄉村週末休閒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在牟先菊看來,根據皋蘭縣文旅產業發展總體要求,合作社以基地建設為基礎,將種養殖和旅遊開發結合起來,延伸文化旅遊休閒為主的產業鏈條,進入新時代,要跟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速度。今後合作社首先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種植技術,有序地擴大種植面積,實現產業化經營和多元發展,完成基地從簡單的種植業向觀光農業的轉變,努力構建現代農業科技展示平臺;其次要立足於產銷一體的經營模式,努力提升品牌影響力,致力於打造皋蘭縣第一現代農業品牌;最後要發揮合作社引領和輻射作用,流轉更多土地,為周邊貧困村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

皋蘭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陳大名介紹,近年來,皋蘭縣大力推進文旅事業發展,通過開展“黃河鼓韻”文化藝術節、“三下鄉”活動和深入實施“一村一品”群眾性文化精品創建工程,實現群眾文化活動多樣化、常態化。配齊配全文化體育活動器材設施,有效保證了群眾性文化活動正常開展。將旅遊扶貧作為實現生態保護和產業扶貧雙贏的關鍵之舉,建成農家樂200多家,依託特色文化資源,打造太平鼓、魏振皆書法、蘭州鼓子3張縣域文化名片,軟兒梨、白蘭瓜、禾尚頭面、接官亭羊肉旅遊商品等縣域文化旅遊商品品牌,實現年銷售收入1.8億,探索出了一條文旅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