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兩位“黑臉”醫生的中醫思考

最近幾天的熱點新聞,武漢市中心醫院的兩位醫生,42歲的年紀,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經過幾個月的搶救,用了ECMO(人工肺)一個多月後,轉危為安,撤掉了ECMO,病情好轉,但是遺留臉色發黑令人心疼。


關於臉色發黑的原因,後續報道是使用了一種叫多粘菌素的抗菌素的副作用,藥物說明書上有寫:會導致臉部和頭頸部的色素沉著。


停用相關藥物之後,其中一個醫生確實是臉色變白了,病情逐步好轉。但是另一個醫生胡衛峰臉色卻並沒有怎麼恢復,幾天之後,又發生了腦出血,後面又再次插管了,病情再次危急,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


武漢兩位“黑臉”醫生的中醫思考

那臉色發黑到底是不是用了ECMO的副作用呢?


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也很多,ECMO的副作用主要有:插管併發症、氧合器功能障礙、血栓形成、出血、腎功能不全、感染、肢體末端缺血、溶血等併發症。


臺北市長柯文哲先生,以前是著名的重症醫學科醫生,是ECMO方面的專家,其發表的公開演講“生死的智慧”裡面就提到有患者裝了ECMO之後四肢發黑,需要截肢的案例。西醫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原文:“一個七歲的男孩,得了肺炎雙球菌敗血症,引起呼吸窘迫,後來裝了葉克膜。裝了之後,出現併發症,四肢都黑掉了。如果要救他,就要把四肢都剁掉,如果不救,就要把機器關掉。”


胡衛峰醫生的臉黑表現,應該不單是藥物副作用的問題了,應該跟肝腎功能損害、凝血功能障礙和ECMO的使用都有關係。胡衛峰醫生有腎功能損傷,需要隔日進行透析治療。


最後中醫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中醫來思考就是沒有陽氣的推動,陽氣到不了。李可老中醫講:“哪裡陽氣不到了,哪裡就是生病了”。用一個機器ECMO是代替了血供的問題,血液循環可以維持,但是血中的氣沒有,這個不能由機器生成。


其實有不少中醫在感慨,西醫沒有四逆湯,不懂補陽。西醫輸液、輸血這些手段是可以解決補津液、補血的問題,但是不懂補陽,沒有補氣的概念。


中醫理論講:氣與血是相互依存的關係。血以載氣,氣行則血行。使用機器代替,血是在運行,但是不靠氣的推動,所以出現肢端發黑這些問題。


中醫理論講:黑色是跟腎相關的,正常面部的色澤以明潤而含蓄為佳。全臉黑的話可能是腎的真髒色的表現,中醫書上的描述是“黑如炲”,提示腎的精氣衰敗,預後非常不良。


腎為先天之本,也是陽根之所,腎的精氣衰敗也就是陽氣衰微的意思,陽氣衰少之後,四肢末梢、頭面部都是離腎(陽根之所)比較遠的地方,無法到達,出現發黑的表現。中醫治療是要補元陽和運大氣,可以用破格救心湯加大劑黃芪、桂枝,理論上粗淺的思考。


很多人都認為,病人都用上最先進的ECMO了,還需要中醫這個慢郎中嗎?


其實,中醫不是慢郎中,起死回生有一套,不管到了哪一步,中醫治療都有思考的空間,有可供使用的手段,至於是否採用就看個人選擇吧。


最後祈禱胡衛峰醫生能挺過這次難關,平安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