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伊蘇斯戰役中,看亞歷山大帝國的民主政體

公元前334年初春,亞歷山大把馬其頓和希臘事務安頓完畢,親率大軍開始遠征。遠征軍順利地通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了亞洲的土地。為了紀念踏上亞洲的歷史性時刻和這次遠征的偉大意義,大軍到達埃雷昂時,亞歷山大親自到普羅左西勞斯的墳墓上祭奠憑弔。

伊蘇斯之戰

亞歷山大這番憑弔一是表明自己作為希臘人總代表的合法性,二是祈禱他此行比先人更為順利。大流士三世聽到亞歷山大已經渡過海峽,一路殺來,於是命令小亞細亞的總督邁農為前線指揮。亞歷山大推進到格拉尼卡斯河附近,接到偵察兵的報告,說波斯軍隊已在河對岸嚴陣以待。亞歷山大一聲令下,全軍調動成戰鬥隊形,準備投入戰鬥。

波斯軍隊做好了準備,如果馬其頓人企圖強渡,只要在河岸上一露頭,就衝殺過去,一定把他們壓回河內。表現馬其頓人忠勇的時候到了,亞歷山大命令阿明塔斯和蘇格拉底為前鋒率部先攻,自己親舉右翼各部,吹起進軍號角,高喊著響徹雲霄的戰鬥口號,奮勇衝入河中。馬其頓軍進攻的方向與水流的方向成斜角,這使波斯人不能在漫長的戰線上一齊向他的部隊衝擊,而馬其頓軍儘可能地用密集的隊形攻擊波斯人,以便衝開一個缺口。

從伊蘇斯戰役中,看亞歷山大帝國的民主政體

馬其頓的先鋒部隊開始遭遇到強有力的阻擊。居高臨下的波斯軍先是放起密如雨點的排箭,而後是鋪天蓋地的長矛。在較平緩的地方,波斯騎兵已經衝到水邊。由於波斯騎兵的精華部署在強渡地點,且地勢有利,指揮官邁農身先士卒,馬其頓的先鋒部隊首戰失利,幾乎全軍覆沒。這時,亞歷山大率領的右翼部隊已經冒著生命危險登上河岸,雙方絞在一起,展開了猛烈的廝殺。這時,馬其頓部隊已經一隊一隊陸續過河。前面的步兵和波斯騎兵拼命廝殺起來。

這邊馬其頓要一股勁把波斯人從河岸推開,強行登岸;那邊波斯軍則竭力阻擋他們登岸,要把他們趕回河裡,雙方都施展了力量,拼命地搏鬥。

從伊蘇斯戰役中,看亞歷山大帝國的民主政體

然而,亞歷山大所率右翼部隊漸漸佔了上風。在這種面對面的近距離作戰中,馬其頓方陣開始顯示出它的巨大威力。他們不僅英勇頑強,紀律嚴明,手中6.3米的長矛左刺右扎,威力甚大。波斯人使用的短矛在這種格鬥中幾乎派不上用場。未及交手,就被對方刺中。混戰中,亞歷山大手握長矛,接連把波斯軍中的幾員大將挑落馬下。長矛斷了,再換一支。波斯人開始只有招架之功了,人臉馬面都吃了敵人的長矛。先是亞歷山大所進攻的波斯中軍開始後撤,接著兩翼的騎兵也被突破,波斯全軍開始退卻。兵敗如山倒,一發而不可收拾。

亞歷山大的民主政體

亞歷山大沒有對波斯逃兵窮追猛打,而是轉向波斯的外籍僱傭部隊。馬其頓方陣兵,連同騎兵從四面八方把波斯軍最有戰鬥力的這部分包圍起來。一陣廝殺過後,波斯僱傭部隊被生俘2000人,其餘全部陣亡。是役,波斯軍損失慘重,國王大流士三世的兒子、女婿、小舅子及數位督撫大員、高級將領陣亡。 初戰告捷,亞歷山大先是把陣亡者隆重安葬,並下令鑄銅像以表紀念,同時下令國內對他們的父母子女一律免去地方稅、財產稅和一切勞役。而後,他親自探視傷員,查看傷情,鼓勵他們詳敘自己的功勞,以便得到獎賞。對於那些被俘的希臘僱傭部隊,都被戴上手銬送回馬其頓做苦工,因為他們違背全希臘人的意願,和東方的敵人一起攻打自己人。此後,他把300套波斯盔甲送到雅典向雅典娜獻禮。

從伊蘇斯戰役中,看亞歷山大帝國的民主政體

此役勝利影響巨大,不少城市獻城來降。亞歷山大一面率主力部隊繼續前進,一面分遣將領帶兵去接收歸降城市,並攻下那些仍臣服於波斯的城市。一旦得手,就命令他們摧毀寡頭政權,建立民主政體。各地可以制定自己的法律,並繼續交納和過去交給波斯同樣數目的捐稅。

在小亞細亞沿海城市米萊塔斯,馬其頓海軍與波斯海軍相遇。當時波斯軍隊有400艘戰船,而馬其頓只有160艘。儘管雙方力量懸殊,部將帕曼紐還是向亞歷山大提議發動進攻。因為人們看到了一隻鷹落到了亞歷山大船尾後的海岸上,他估計希臘必勝。帕曼紐分析說,如果這一仗打勝了,對整個遠征有很大的好處。萬一失敗了,影響也不會太大,反正波斯海軍本來就掌握著制海權。這次亞歷山大再次指出帕曼紐的錯誤判斷。他說,如果現在進攻,無疑是以卵擊石。

馬其頓的水手連海上訓練還沒完成,而對方由塞浦路斯和腓尼基水手組成的海軍久經訓練,戰技嫻熟。這種情況下進攻,簡直是發瘋。亞歷山大說,在沒有把握戰勝的情況下,他不想拿馬其頓人的生命和勇氣去冒險。萬一失敗,將是對他們過去作戰威望的沉重打擊;而且,某些不死心的希臘人,聽到海軍失利的風聲,有可能還會發動動亂。所以,此時海軍作戰很不適宜。

從伊蘇斯戰役中,看亞歷山大帝國的民主政體

亞歷山大集中兵力攻下了米萊塔斯城,對波斯海軍的挑釁不予理睬。儘管波斯海軍百般引誘出戰,馬其頓海軍就是無動於衷。由於沿海地區為馬其頓軍佔領,波斯海軍須到遙遠的地方取得供給。回來後,又不敢靠岸作戰。僵持了一段時間之後,波斯海軍無所作為,只得離開米萊塔斯城。

亞歷山大的用人之策

這時,亞歷山大決定遣散他的海軍。然而,佔據海軍優勢的波斯也有自己的打算。邁農已被任命為海軍和沿海軍區的總司令。他打算利用海軍優勢,以圍魏救趙的戰術,攻馬其頓本部,把戰爭引到馬其頓和希臘去。在他指揮下,波斯海軍奪取了開俄斯島。

然後波斯軍又駛抵累斯博斯島,把該島首府米提利尼圍了起來。在此關鍵時刻,波斯軍隊主帥邁農病死,這對於波斯是個沉重打擊。他死後,手下部將奉命繼續封鎖米提利尼,最後迫其投降。附近島嶼也被波斯軍隊征服。

從伊蘇斯戰役中,看亞歷山大帝國的民主政體

留守馬其頓本部的安提培特獲悉敵人意圖後,從優卑亞和伯羅奔尼撒蒐羅了一批戰船,用以守衛希臘本土。 亞歷山大繼續率軍前進。一路上,或戰或降,勢如破竹。大軍到達弗裡吉亞境內的高地亞時,雅典派來代表求見亞歷山大,乞求把俘虜中的雅典人放回去。亞歷山大認為在對波斯戰爭尚在進行之際,保持對希臘人的威懾很是必要的。否則,他們還有可能作出親者痛、仇者快的叛亂事來。

從伊蘇斯戰役中,看亞歷山大帝國的民主政體

亞歷山大離開高地亞,一路收服了哈利斯河以西的卡帕多啟亞的廣大地區。波斯軍聞風而逃,西里西亞關口輕易取得,並直下西里西亞,佔領了這裡的城市塔薩斯。在這裡,亞歷山大突然病倒,險些喪命。這裡有一條流經城區的西德那斯河,又累又熱的亞歷山大,急於洗個澡。想不到,下水後身體受涼馬上抽起筋來。隨從人員將其救起,所有醫生診斷後都覺得他已經病入膏肓,不可救治。只有一位叫菲利普的大夫堅持給亞歷山大開了一副猛力的瀉藥,煎好送上。

從伊蘇斯戰役中,看亞歷山大帝國的民主政體

正在這時,有人送給亞歷山大一張條子,上面寫著:小心菲利普!我聽說他被大流士收買了,要害死你。亞歷山大把條子遞給菲利普,讓他念;一手接過藥杯,一飲而盡。菲利普見亞歷山大如此信任自己,越發感動,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不久,亞歷山大恢復了健康。自從,亞歷山大用人不疑、英勇無畏的美談佳話久久在軍中流傳。

結語

亞歷山大足智多謀,驍勇善戰。卻是天妒英才,不滿33歲便英年早逝。給後世留下諸多傳說,他愛民卻又易怒。有人說他是天生的戰士,他一生數次征戰,擴大了波斯的領土,將波斯發展為當時領土最大的國家。

參考文獻:

《亞歷山百大遠征記》

《波斯帝國史》

《亞歷山大的將道與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