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作為古代高考的必考書目,《論語》裡的智慧是無窮的,今天小編就節選了其中27個教人如何為人處事的句子,尤其是第22個,看完真的受益匪淺!一起來看一下吧!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出自《論語·衛靈公》。

譯文: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這句話告誡我們,凡事要未雨綢繆,不要限於眼前的事物。

2、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出自《論語·微子》。

譯文:過去的事情已經不能挽回了,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呀。這句話是“楚國狂人”接輿諷勸孔子的一支歌。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3、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出自《論語·衛靈公》。

譯文:小的事情不能忍耐,就會破壞大的計謀。這句話說明,凡事要學會忍耐,只有學會忍耐,才能成就大事。

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出自《論語·子罕》。彫:同“雕”,凋謝。

譯文:到了天氣寒冷的時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後凋零的。天氣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了,只有松樹與柏樹永遠是碧綠的。這句話說明在艱難困苦中才看得到品格的高低。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5、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出自《論語·衛靈公》。濫:不加選擇,不加節制。

譯文:君子雖然窮困,但還是堅持著;小人一遇窮困就無所不為了。這段話說明了君子與小人對貧窮的不同態度。

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出自《論語·里仁》。

譯文:與君子談事情,他們只問道德上該不該做;跟小人談事情,他只想到有沒有利可圖。可見,小人為了私利無所不為,而君子則重義輕利。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出自《論語·子罕》。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後一代不如前一代呢?”俗話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更比一代強。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後代一定會超過前人,這種今勝於昔的觀念是正確的。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論語·學而》。

譯文:不因別人不瞭解自己而憂慮,卻應當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德才兼備的君子,無論做人還是處事,總是有一種寬恕的心態。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9、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出自《論語·衛靈公》。

譯文: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孔子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學會寬容。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寬容是成就事業的基石,化解矛盾的良藥,利己利人的法寶。

10、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出自《論語·學而》。

譯文:貧窮而不去巴結人,富有而不驕傲奢侈。這句話說明了對貧窮與富有應持的態度。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11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出自《論語·季氏篇》

譯文: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12、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衛靈公》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1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顏淵》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1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里仁》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1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16、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衛靈公》

譯: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17、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里仁》訥”音nè,

譯: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8、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19、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子路》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2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2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衛靈公》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2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子罕》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這是孔門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有四個絕學,不以主觀意識妄斷客觀現實,不犯絕對主義錯誤凡事辯證看待,不固守成規而深知變通,不存我見以事實說話。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23、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雍也》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

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不遷怒,不貳過”的意思是,自己不高興不要轉移到別人身上,不要犯兩次同樣的錯誤。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24、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衛靈公》

譯: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幹,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5、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子張》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子夏說:一個小人對於自己的過錯,總想辦法說出一套理由,把過錯掩蓋起來。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2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衛靈公》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7、三思而後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覆的考慮後才去做。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筆者最喜歡的是第22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這句被孔子的弟子認為是孔子的四絕!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不憑空臆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己見,不自以為是。人只有首先做到這幾點才可以完善道德,修養高尚的人格。

人是種很自我的動物,從起心動念處,喜歡無根據妄加猜測,表達觀點時主觀武斷,一旦行動起來則喜歡固執己見,做事的過程中更是自以為是。這四種毛病,可以說是人人都有的,它涉及到了人的本能心理和行為習慣問題,會對人們認知客觀世界和行為做事有著深刻的影響。為了糾正這幾項錯誤,孔子提出了人生四戒,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做人艱難怎麼辦?《論語》中的這27句話,讓你待人接物不再焦慮

能真正做到這四絕的人,一定也能為人處事十分順遂。

文中有沒有你喜歡的句子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