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價值、地位,宋朝文人為何會和玉器“扯上”關係?

“畫圖歲久或湮滅,重器千秋難敗毀”,一生愛玉的皇帝乾隆曾經這樣評價玉器之珍貴。我國是世界上用玉曆史非常之早的的國家,我國的玉器經歷了神玉——王玉——民玉三個大的階段。

自新時器時代起,華夏祖先就將玉器作為溝通人與神靈的媒介,這一時期稱作神玉時期,夏朝到唐末,玉器被應用於帝王貴族之間以維護禮制,《周禮》《禮記》《儀禮》就提到大量關於君子與玉的關係,諸如“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比德與玉”等等。

但由於稀少昂貴,玉一直為少數人壟斷。一直到了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宋代,玉器才真正的走進普通文人的生活中。

品格、價值、地位,宋朝文人為何會和玉器“扯上”關係?

一、玉與君子的品格

玉象徵著溫文爾雅、堅毅不屈、含蓄包容。孔子開創的儒家文化十分重視玉器。儒家經典如詩經、禮記中大量提到玉 ,以玉作為美好君子的特徵,將玉器精神化、人格化,賦予其豐富的精神內涵。

比如《禮記·聘義》中說玉有十一德:“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絀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又有許慎五德之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

無論十一德還是五德說,玉都被賦予儒家道德思想,代表著君子內斂、仁義、不屈不撓、忠貞不二的高貴品格,一位謙謙君子,佩戴美玉,透露出的是其高貴的修養和豐富的精神內涵。

歷代文人都以謙虛、堅毅、忠貞、含蓄、仁愛等作為美德的象徵,可以說玉體現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人們把人才比作一塊“璞玉”,君子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把美好的人比作“玉人”,把高尚的氣節叫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君子與玉實在是解不開的關係。

品格、價值、地位,宋朝文人為何會和玉器“扯上”關係?

二、玉器在宋代文人間廣泛流行的表現

首先,宋代玉器受當時文人的繪畫書法藝術影響甚深,可見玉器受到當時文人的欣賞。宋代大量玉製花、鳥、蟲、魚等飛禽走獸、人物等圖案取代之前的死板威嚴的玉雕定式,它們普遍清新雅緻、形神兼備,極具文人情趣,說明玉器在文人中間流行且受到文人的影響,而不再侷限在宮廷匠人手中。

其次,宋代文人筆記中也出現了玉器。大文豪歐陽修《歸田錄》中記載:“餘家有一玉罌,形制甚古而精巧,曰此寶器也,謂之翡翠。”可見,在文壇中具有極高號召力的歐陽修也喜歡玉器。

南宋詩人陸游有《玉笈齋書事》一詩,筆者推測其書齋就叫玉笈齋,且他有詩云“花如解語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可見陸游也喜歡玉石。

詩詞中描寫玉器的也不少,比如宋代詞人晏殊的《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中的“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

北宋宰相丁謂專門寫了《玉》一詩,“為詩誰負連城美,須思韞櫝藏。輝山知稟異,被褐喻韜光。”

另外,頗值得一提的是,玉製文房用具比之前大量出現,有玉製硯臺、玉筆管、玉筆架、玉鎮紙等。宋人李玄彥《硯譜》中記載,“許漢陽筆似白玉為管,硯碧玉,以玻璃為匣。”

在墓葬出土文物中,1974年浙江衢州南宋墓中就出土了白玉兔鎮紙、白玉獸紐印、青玉筆架、水晶筆架,據墓誌記載,其主人是南宋曾官至朝議大夫的史繩祖。玉製生活用品也較多,比如安徽休寧曾任工部侍郎的朱晞顏夫婦墓出土青玉獸面玉卣(yǒu)(古代盛酒的器具)、玉帶等玉製品。

品格、價值、地位,宋朝文人為何會和玉器“扯上”關係?

三、玉器被文人廣泛應用的原因

(一)經濟上,商品經濟高度發達。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代的經濟奠基於唐代,加上宋政府對商業的寬鬆政策、科技的發展、交通的便利促成了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宋代打破了坊市分離,用於商品交易的市也打破了時間限制,大城市如開封、洛陽的夜市十分繁榮。

《東京夢華錄》卷三載:“(馬行街)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宵不絕。”與此同時,交通便利的地方性集市和草市也大大繁榮起來。商品經濟的高度繁榮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代玉器市場的空前發展,卞梁、揚州、杭州都出現了專門經營玉器的店鋪。

(二)文化上,文化的高度繁榮與文人地位的提高

經濟的繁榮、政府的重文輕武、文人治國政策促成了宋代文化的高度繁榮。從書法、繪畫到宋瓷,宋代將傳統文化和藝術審美髮展到空前絕後的高度,活字印刷術更是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提高了民眾的文化水平。

各種喜聞樂見的世俗藝術也出現了,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崇觀以來,在京瓦肆伎藝就有小唱、傀儡、雜劇、小說、講史、散樂、影戲等內容。宋代文人地位很高,早在宋太祖時期,就確立了“文人立國”政策和“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的規定。

品格、價值、地位,宋朝文人為何會和玉器“扯上”關係?

曾中過進士的宋代理學家呂祖謙說:"進士之科,往往皆為將相,皆極通顯。”相比唐代,宋朝還拓寬了科舉制的錄取範圍。唐代錄取進士,每次不過十幾人或幾十人。宋代每次錄取多達百人。

而且,宋代還開創了殿試製度(武則天時未形成常制),使進士們都成為了“天子門生”。總體來講,文人們進入仕途的門檻降低,綜合素質大為提高。

(三)玉器的大量開採,玉雕技術的進步

歷朝歷代,採玉工作都十分艱辛。據宋代《太平御覽》記載:“取玉最難,越三江五湖至崑崙之山,千人往,百人返”可見當時採玉之艱難,不過也在另一方面說明採玉人之多。宋代不抑商業,筆者猜測,對於民間採玉,政府也是採取寬鬆態度。

宋代的玉雕技術比之前也有較大進步,比之技術較為生硬的唐代,宋代的玉雕技術有如下特點:陰刻線(即在玉器表面往深處雕刻的凹下去的線條)更加流暢;善於運用玉材之色澤,加以適宜之雕刻。

即巧色巧雕;雕鏤工藝上,鏤雕法應用極為廣泛,開創元明清鏤雕之先河;刀法上更加純熟,造型更加生動有趣等等。

品格、價值、地位,宋朝文人為何會和玉器“扯上”關係?

(四)封建統治者的個人因素

君子如玉,溫文爾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對玉愛不釋手。封建統治者賦予玉“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思想內涵,成為美好德行的象徵物。

在宋代,封建統治者更加喜愛玉器,尤其是宋徽宗,這位政治上昏庸誤國的君主,卻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藝術家,書畫堪稱一絕,對玉器也是嗜玉成癖,愛玉如命。徽宗的這些愛好使得士大夫們也競相效仿,民間百姓也爭相玩玉、藏玉,形成了一股潮流。

不僅如此,由於統治者的重視,知識分子中間興起了一門研究青銅器物、玉石、竹簡、甲骨等銘刻的金石學,也導致了宋代出現大量仿古玉器。

結語

文人愛玉,但至少宋之前,因為稀少貴重,大部分被貴族壟斷,作為禮制的象徵,禮器尤其多。到了宋代,由於商品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的進步以及統治者的個人因素等等,玉器逐漸走下神壇,被文人廣泛使用,這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並且,玉器具無法取代的獨特魅力,它比青銅器可愛活潑,比金銀器雍容質樸,比石瓦高貴優雅。玉器更配宋朝人溫和的精神氣質。宋代人相較於唐之前,精神風範頗為不同。

品格、價值、地位,宋朝文人為何會和玉器“扯上”關係?

在宋代,由於崇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和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文人被大量重用,政治和生活待遇大大提高,精神上溫和安靜,有一番雅緻風韻。加上理學的盛行,使儒家思想重新煥發了魅力,加上經濟水平的提高,玉器的身價下跌,使文人們終於和玉實現了完美對接。

參考文獻:

李昉,《太平御覽》,中華書局出版社,1960年版;

張睿祥,楊筱平,歐秀花,《從神壇走向民間:中國古代玉器的發展歷程》,《文物鑑定與鑑賞》,2018年,第11期,第84-86頁;

賈勇峰,《玉·玉雕·玉文化》,《公關世界》,2017年,第10期;

張蘭香,錢振峰,《世俗化、裝飾化的宋代玉器》,《大美術》, 2007年第1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