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可以通過學習改變——讀《終身成長》


一切都可以通過學習改變——讀《終身成長》


說句真心話,我一點都不喜歡這種類型的書籍,總覺得太枯燥乏味了一點。而且作者還特別喜歡用運動員和企業家舉例,偏偏這兩者都是我不感興趣的。尤其是那一大串外國人的名字,看得我頭暈眼花。

所以一開始看這本書我是有怨念的,當時一直在想,作者的觀點兩句話就能說清楚——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一切都是不可改變的,他們更重視天賦而不是後天的努力;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認為一切都可以通過學習改變,他們相信自己能夠不斷成長。就這麼簡單,為啥還要整一本書出來呢?

好在我一直堅持看完了,現在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需要走過的旅程吧。

01

接受:擁抱固定型思維模式

我之所以沒有棄書是因為,但我看到書中描寫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常有的一些表現時,內心有一個聲音在大喊:天啊,這說的不就是我嗎?

而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思維是不正確的,它會對我自身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接著往下看了,因為我想成為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

在看前半部分的時候,我陷入了一個誤區,我覺得固定型思維是不好的,所以當時也一直有一種羞恥感,覺得自己太失敗,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也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在搗亂,其實固定型思維是很常見的,還有很多人同時擁有兩種思維。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有固定型思維,不要驚慌,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它就像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好好抱抱它,先讓它安靜下來。

02

觀察:是什麼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

現在好好回憶一下,什麼時候你能夠清楚的感受到固定型思維出來影響你了?

我最常見的是遇到挑戰的時候,比如我們學校每個學期每個年級都要選一名老師出來上公開課,我們組長問過我幾次了,每次我第一個想法就是——我不敢去,萬一沒上好多丟人啊,學校那麼多領導老師看著,他們會不會覺得我很失敗?

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了,其實不敢參加側面反映了害怕失敗,認為只要自己不去參加,就不會失敗,那樣別人也不會質疑我的能力了。

上個學期我終於鼓起勇氣參加了一次公開課(主要是推不掉了,其他年輕老師都上過了),其實遠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可怕,每次試課時前輩們都會指出不足、提出建議,而且他們很貼心,每次都會肯定我的進步。

除此之外我發現在面對學生時我也常常會用固定型思維去看待他們,我甚至覺得學生的能力決定了他們的成績,後天的努力其實不能改變什麼,聰明的孩子不聽課也能考得很好,智力一般的孩子哪怕努力也考不到高分。

現在再來看這樣的想法,我簡直驚出了一身冷汗,我是老師啊,如果我抱著這樣的想法教學生,那眼裡哪裡還看得到那些努力的孩子?好在我及時發現了,現在改正還不算太晚。

03

命名:給你的固定型思維起個名字

當你決定接受你的固定型思維,就不要再對它抱有厭惡思想,給它起個名字吧,當你發現它又出現了,不要衝它大喊大叫,好好和它打個招呼吧。

你好呀,我的艾莎,我很奇怪你怎麼又出來了,好吧好吧,我想起來了,我今天把事情搞砸了,特別難受,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你也是這樣想的對嗎?

可是看到你之後我就想起來了,我不能因為自己的一次失敗,就去否定我這個人。

我承認我今天確實沒做好,不是因為天氣不好或別人的打擾(固定型思維很愛給自己找藉口),主要是因為我自己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我以後會加油的,爭取下次可以成功。

好了,我的艾莎,我已經沒事了,也請你回去吧,這段時間我暫時不想和你見面哦。

04

教育:和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一起成長

親愛的艾莎,我現在需要去尋找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鑰匙,你願意和我一起去嗎?是的是的,我知道自己可能會失敗,但是請你對我多一點耐心,不要打擊我好嗎?我需要你的陪伴。

在未來的道路上,艾莎還是會突然降臨,但這是正常的,就像書中所提到的“改變並不是一場外科手術。即使你發生了改變,你以前的舊信念也不會像磨損的髖關節和膝關節那樣,被換成一個全新的”。

但我已經無所畏懼,我現在已經知道一切都可以通過學習改變,擁有天賦的人可能更容易成功,但這並不代表努力的人不會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