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的隔離生活變得不那麼無聊?

如何讓自己的隔離生活變得不那麼無聊?

這段時間,可能是全世界人類無聊情緒最密集、無聊指數最高的幾個月。

當生活忽然出現更多的自由時間,很多人也忽然驚覺,我們好像沒有那麼多事情可以做。

從做蛋糕、做涼皮到立掃帚,人類想方設法把自己從無聊的情緒中拯救出來。但短暫的新鮮感過去後,依然不知道接下來還能幹什麼。

如何讓自己的隔離生活變得不那麼無聊?

面對內心的空虛,我們就無計可施嗎?

或許可以換一個思路,感到空虛,可能是我們理解生活的方式出了問題。


01 Ikigai:生命的實現

我們習慣性地用幸福感、滿足感這樣的詞語,來定義生活中應當追求的那些事,但問題在於,那些不幸福的時刻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調和這兩者的關係,可能比一味想著幸福更加實際。

找到你自己的Ikigai,或許可以幫我們調和這種關係。

什麼意思呢?

這個Ikigai是日語裡的一個詞,它的意思接近我們說的幸福,但在日語中,“幸福”是有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詞語。Iki對應“生命”,Gai對應“價值”,Ikigai直譯過來,其實是“生命中讓我們感到有價值的東西”。

說的更具象一些,Ikigai就是每天起床的理由。如果你是個起床困難戶,那你肯定能感受到找到這個理由的不容易。

Ikigai,強調的是生命的實現。《日本人的生活哲學》這本書中,作者三橋由香裡就認為,說到人生的實現,人們的考慮主要是基於現實的邏輯,比如是要擁有更多的金錢,獲得更多選擇的機會,這時我們關心的是“該不該做”。但生命的實現,卻更多是從情感的邏輯出發,比起“該不該”,更在乎的是“想不想”。

如何讓自己的隔離生活變得不那麼無聊?

《日本人的生活哲學》| [日] 三橋由香裡機械工業出版社 | 2019年12月


Ikigai代表一切生命中遇到的、能夠提供情緒價值感的事物。

聽上去有點抽象。不過,三橋由香裡採訪了很多人,發現Ikigai其實是有共同因素的。它們一般都有一種A>B的傾向,而這些傾向,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辨識出自己的Ikigai——

  • 日常生活>人生

我們可能都有人生的偉大目標,但不要忘記我們的生命還是一個時刻、一個時刻地度過的。沒有通向重大事件的那些次要時刻,重大事件也不會發生。

  • 外部世界>內心世界

Ikigai不僅僅是內心的東西,往往也是聯結你和外部世界的橋樑。如果有人能從攝影或烘焙中獲得享受,不僅僅是因為愛好本身,還因為他們可以藉此,和他人分享自己的體驗或擅長的東西。

  • 付出>接受

為他人的生命做出奉獻,是我們體驗到收穫感和活力的最佳途徑。

  • 流動>固定

我們都有一種潛在的願望,希望在我們的生活中尋找和見證進步,而且這個變化並不需要多麼劇烈。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Ikigai可能會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竹下隆一郎,是《赫芬頓郵報》日本站總編輯,他的Ikigai和工作有關,但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這份工作的特殊性或者令人滿意的報酬。竹下隆一郎說,自己在進行平面和數字媒體的融合工作時發現,當他將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事物聯繫在一起,會讓他感覺很好,內心會產生真正的驅動力。所以,竹下隆一郎便把聯繫不同世界的事物,作為驅動自己日常生活的Ikigai。

如何讓自己的隔離生活變得不那麼無聊?

竹下隆一郎說,自己日常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實都和這個Ikigai有關。比如,他會在業餘時間教一些中學生如何撰寫和編輯新聞報道,這些學生要麼不上學了,要麼是受到了霸凌。竹下隆一郎的目的,是希望教孩子們學會表達自己,能夠把自己和社會聯繫起來。這件事需要搭進去大量的時間,也沒有報酬,但竹下隆一郎強調,這個看似得不償失的事情,能讓他感受到使命感。


02 Ikigai:從匱乏中發現細節

Ikigai之所以值得借鑑,並不是它提供了一種“好生活”的定式,它更像是一種提醒,Ikigai從來都不是現成的,需要我們通過不懈的行動去追求它。

如果有10個人,就會有10個不同的Ikigai。同樣,任何時候一個人也可能不止有一個Ikigai,而且Ikigai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改變。

比如上一個階段,Ikigai可能是我們的喜好或消遣;過了一段時間,Ikigai就可能不再是這個,也許是我們剛剛出生的孩子,也許是陪伴照顧的父母或愛人,甚至只是一份回憶或者夢想。

所以,Ikigai作為一種生活哲學,要求的並不是Ikigai的具體好壞,而是對於“Ikigai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們能夠一直給出答案的能力。

日本沖繩縣人是世界上最快樂、最長壽的人群之一,百歲老人的比例世界領先,每十萬人中就有五十位百歲老人。科學家想要研究他們的生活方式,找到健康長壽的秘訣,但最常聽到沖繩人的回答就是“ikigai”。

可以說,Ikigai就是一種在日本文化中生長出來的生活哲學。

島國的資源匱乏,讓日本人一直保持物盡其用的習慣,也讓他們漸漸擁有留心豐富細節的稟賦。日本人對萬物都懷有崇敬和感激的心態,也非常擅長在簡約中追求豐富性,在平淡中找到趣味。

如何讓自己的隔離生活變得不那麼無聊?

《簡素》| [日] 岡田武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2016年9月

在《簡素:日本文化的根本》中,日本儒學家岡田武彥用“簡素”和“崇物”來概括日本的文化特質。在他看來,簡素的要義,就在於把握事物的時候細細體會事物的存在,將複雜的內涵綜合在簡要的形式裡;而崇物,就是把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都看作是擁有靈魂與情感的存在。這兩者,其實都要求在匱乏的狀態中,去看到事物豐富的細節,感受到其中的活性和張力。

這不就是今天日本人掛在嘴邊的Ikigai嗎?

不管是“簡素”“崇物”,還是Ikigai,其實都是在提醒我們保持和生活之間的情感張力。不管正處於人生的那個階段都記得,歸根結底,是情感撐起了我們的生活。


03 用Ikigai的方式,打開不喜歡的工作

Ikigai告訴我們,生活不只是由必要的事情組成的,也要看得到必要之外的生活。

那工作中,我們也可以找到Ikigai嗎?

把工作僅僅當做一種滿足經濟需求的手段,這當然沒什麼不對,但如果你想一想,我們每週要投入那麼多時間在工作當中,在工作找到Ikigai,難道不是很有必要嗎?

如何讓自己的隔離生活變得不那麼無聊?

就像拆分我們的生活一樣,也不要將工作看成是一個宏大的整體,試著將它分解成不同的組成部分,去發現工作中的哪些元素能給你帶來快樂和動力。

就算工作不太理想,但只要你仔細尋找,也一定能在工作中找到某種讓你喜歡的元素。“全都好或者全都糟糕”的心態,只會阻礙你發現空間去改善工作,但發現積極的一面,會讓我們更容易堅持下去。

如果你不想把工作變成痛苦的來源,那下次如果你發現自己正在想“我的工作糟透了”時,可以試著去換一種表達方式:

當然你得承認,那一刻你所想到的工作中的元素,可能是你很不喜歡的,但也要記住思考一下你喜歡的那些元素,不管是你在與同事一起工作的過程中獲得的團隊合作感,還是你按時完成工作時獲得的成就感。

比起被動工作,你可以積極地塑造你的工作,讓它更適應你的動機、長處和愛好,這叫作“工作形塑”。

經濟學家邁克爾·豪斯曼做過一項研究,他想要弄明白,某些客服人員為什麼能在工作崗位上幹得比別人更持久。然後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那些幹得更久的員工,都主動下載了Firefox和Chrome網頁瀏覽器,代替了Windows或Mac電腦上的默認瀏覽器。大約有2/3的客服人員,都會一直使用默認瀏覽器,他們甚至都沒考慮過是否可能還有更好的瀏覽器。

並不是說一種瀏覽器就比另一種更讓人感到快樂,而是那群人採取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質疑默認設置,並按照具體需求改造自己的工作時,會使得他們在工作時更為愉快,縮短了業務通話時間,也提高了他們的銷售業績。

如何讓自己的隔離生活變得不那麼無聊?

“工作形塑”這個詞並不高深,其實就是在工作中做一些小的改變和調整,更好地滿足我們的需求,讓工作變得更有吸引力,也讓我們更有收穫感。

當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懷疑和不滿時,可以問自己這麼幾個問題:

我正在做哪些工作?

我對這些工作有什麼感覺?

我是如何花我的時間的?

我實際上是在和誰交談或聯繫?

這些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弄清楚工作的方方面面,也讓我們找到創造的空間,不斷地嘗試改變。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以及感受如何時,我們才知道如何在具體的地方,發現改變的突破口。

櫻花可能是易逝、無常、短暫的,但對於尋找Ikigai的日本人來說,春天裡的櫻花,意味著和親朋好友在櫻花盛開的樹下吃喝,是和喜歡的人共同欣賞美景,是無論走到哪裡,都會遇到一群人在享受。

收起我們腦海的判斷,越是踏實地感受生活,我們越能夠擺脫空虛的狀態。

好與壞都各有自己的AB面,比起整體的定論,細緻的體會,對處於無聊期的人類來說,可能更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