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每一個新的地方都會很陌生,你對你所在的城市認識多少?

阿亮看農村世界


確實,人到每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陌生,但這個社會就是一個由人和人構成的社會,無論在哪都不可能不與人打交道,但你只要能夠掌握住這幾個準則,相信在哪裡都能適者生存:一是與人為善,二是樂於助人,三是勤奮好學,四是奉獻擔當,五是團結忍讓,六是處處當家,相信有這六點,你無論走到哪裡不僅能夠生存,而且還能生存得更好。

還因了這幾點,我就會在生存的這個城市找到新的朋友,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事,找到讓我有興趣的地方,找到我的立足點和我應有的位置,找到和而不同的和諧,找到在這個城市的歡樂。還因了這幾點,我不僅可以充分的瞭解這個城市的過去和歷史文化,還懂得了它的長短優劣,學習了更多的風土人情,對它的未來也有更大的信心。所以,你只要在感情和態度上深深紮根於這個城市,就會慢慢了解它,懂得它,愛上它。


正定李鳳岐


前天吃飯,隱約聽到有人喊我名字,趕緊應答,回頭一看,原來是叫別人。他們相視一笑,你推我嚷的點了餐,然後開始聊起工作生活。街頭偶遇的好友,總能唏噓半天生活的多苦多難,而獨居的人就沒有這種幸運,尤其是在陌生城市。

因為工作變動,我從長住的上海搬到杭州,沒有認識的夥伴,沒有相識的舊友,暫時也沒遇到志同道合的同事。忽然發現,我就這樣隻身來到陌生的城市了。有時感覺像是流浪過來的遊客,看看周圍的風景,吃吃當地的美食,然後處理一些事情,很快便會離開。

其實,也蠻好,不用洗衣拖地,不用準點回家,睡自己的覺,過自己的生活,恍如一絲塵土,隨風自由的在狂舞。當然,一個人在陌生城市生活,也會偶爾有小煩惱。吃飯的時候去加飯,菜就被收了;取票的時候,座位就被別人佔了;下雨了的時候,只能躲在屋簷下等雨停。

工作:我是個入侵者

上班的時候,進入陌生的環境,像個闖入者,擾亂了同事平靜的生活。大家都有小圈子,想要融入,還真需要花點時間。人家愛打遊戲,你聊英雄聯盟,就能奏效;大家喜歡八卦緋聞,你恰好知道王寶強內幕,就能插上幾句;大家喜歡購物血拼,你有海淘心得,就能歡聚一堂。

可是,想要找到一個志趣相投,不用說違心話,不用做討厭的事,其實挺難。聊來聊去,好像還是獨處更好,不用被硬著頭皮去唱K,不用虛情假意搶著買單,不用裝著很熟稱兄道弟。 慢慢就會變得離群索居,格格不入,最後落得形單影隻。

老闆說,你要熱情一點,新人要多學習,孤僻沉默總是不受歡迎。於是,趕緊點頭答應。沒有人幫忙,總會多走彎路。大家害怕你進步快,受領導賞識,幫助中總會有意無意有所保留,常常需要工作很晚。

回頭一看,大家早已下班,辦公室早已空空如也,倒也自由。至少可以聽首歌放鬆一下,沒有想法的時候伸個懶腰,瞌睡的時候在椅子上玩競速。學會自娛自樂是一個人獨處的本領,不然,工作該多乏味?

其實,並不是不想下班,而是,下班了,去哪呢?房間也是一個人,公司也是一個人,還不如待在公司,既可以做做事,又能自由自在。

於是,漸漸習慣了獨來獨往,讓自己的小宇宙變得越來越強大,不用拜託前輩也能一個人完成工作,不去討好領導就不會與大家為敵,偶爾有交集就盡心盡力,生活平平靜靜。

生活:這城市那麼空

週末的時候,待在房間裡,關上門,坐在飄窗上,看書一整天。外面下著雨,屋裡亮著燈,很有秋天溫暖的味道。一本《瓦爾登湖》,就可以江上泛舟;一本《霍亂時期的愛情》,就能感受濃烈的感情;倘若心情好,來一首《走馬》,生活立刻換上了色彩。

你有你的大天地,我有我的小世界,我們隔著一扇門,兩個世界,互不打擾。你可以抱著手機,窩在沙發裡,一桶爆米花吃一整天;我可以摟著一本書,躺在床上,一把彩虹糖就能融化整個下午。各有各的愛好,各有各的生活,大幸福與小確幸,有一個便知足。

樓下的公園裡,不知名字的小奶貓,喵喵叫個不停,捏一點麵包渣,它就能吃的很香,知恩圖報的在腿邊蹭來蹭去,破殼雛鳥般依偎在你身旁,半個身體都要融化在它的叫聲中。與這樣一隻精靈戲耍,就能打發一整個孤獨的午後。

園中心的池塘裡,幾隻曬殼的烏龜一動不動,你放一點龜糧,它們便會慢悠悠的走來,像吃饅頭一樣一個一顆,老態龍鍾的踱著步子,眼睛裡全是時間的秘密。兩棲的靈物,帶著一種穿越時光的神秘,讓你看不透猜不到。

公園的長凳邊,城市的鴿子咕咕叫個不停,電線上的麻雀點綴出五線譜的模樣,遛彎的小京巴憨態可掬的看著你。這樣稀鬆平常的生活,總能發現非比尋常的故事。不必刻意,便會與周遭融為一體,你與世界,距離變得很近。

原來,不被城市接受的陌生人,總會和城市的角落裡,和這些無家可歸的居民打成一片。城市自有它可愛之處呢,花點時間,都能慢慢發現。這樣的生活,蠻好!

旅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就像在固定的地方吃飯,膩味之後,總需要換換口味。於是,旅行就成了枯燥生活的調劑,脫軌般的撒歡在某個地方,等到放鬆完畢,迴歸正常,誰也不知道,就像從沒發生。

喜歡旅行,坐在穿越城市的火車上,去感受一個又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去看未看過的世界,去經歷未經歷過的人生。聽著車輪滾過的聲音,穿越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城市,放鬆警惕,去接納陌生人的友好。

旅行中的友人,不分年齡,不分國籍,不分貴賤,迅速熟絡。沒有身份,年齡劃分的旅友,常常能夠發自內心的提供最無私的幫助。借給我硬幣坐公交的帥哥,真的沒指望我有機會還他吧;送我明信片的大叔,也沒想過要什麼回報吧。

旅行中的互幫互助放佛成了約定俗稱的規矩,不談工作,不談生活,你我眼中只有此刻的旅行。像一群理想主義者在高談闊論人生,總能碰撞出無數令人回味的瞬間。愛上旅行,就像喜歡咖啡,在不經意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再也割捨不掉。

一個人的旅行,只為風景,關上手機,與世隔絕。親近自然,無所顧忌的放肆,毫無包袱的暢遊,不必在意形象,不必在意身份。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也許,尋找一份脫離正常生活的瀟灑,不必在意他人的放縱,恣意人生,揮斥方遒,才是旅行的意義。

感受:外向的孤獨患者

喜歡街角的獨立書店,哆啦A


歪歪鍋鍋Tt


人到每一個新的地方都會很陌生,你對你所在的城市認識多少?(原問題)

說白了,人初到一個城市是有一段兒時間會陌生的。人生地不熟,言語不同,習俗有別。但是當你呆一段兒以後,你真的能發現,現在的城市都差不多呢。

因為大家都是相互模仿著建造城市的,從人的切身著眼來講,衣食住行樂,大都極其相似。從城市的佈局風格、公用設施來看,基本也是小巫見大巫。還有互聯網的推波助瀾,流行風尚的快速蔓延,我們的城市越來越沒有了個性,幾乎可以說,中國內陸城市都差不多呢,大到一線,小到縣城,都越來越接近。

無非格局不同,規模有別,經濟總體量和消費層次的區別、人口文化素養的區別。

我所呆的這裡,和中國大多數內陸城市相似,歷史短、底子薄、文化差、傳統少。好在白紙好畫畫,這些年確實鹹魚翻身,能把好多大城市的模式都搬來,微縮一些堂而皇之擺放在公共場所。

雖然時間不長,湧入的外來人口作為大部分,當地周邊人口作為小部分湊成了個熙熙攘攘、倒也快快樂樂,其實比較混雜,貌似沒有地主的平和包容城市。歷史短則牽強附會講歷史,底子薄就努力發展交通樞紐,文化差那隻能拼命逼孩子們拔苗助長,傳統少甚至地道的當地人並不擅長餐飲。

未來很美好,當地沒個性,可以說沒個性本身也是種個性吧。


阿尚青子


百分之八十


鄉村牛姐


在陌生的城市裡面開始是很孤獨寂寞的,一個人身在異鄉難免會想家和一些消極的情緒。還記得我剛剛來時,我很不習慣這裡的生活,飲食,起居。一個人的世界是孤獨的,在那個時候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得自己一個人抗下,因為是剛剛接觸,往往都是一些尷尬的事情,不同的地區風俗習慣也不同,語言也有迥異之處,所以在有些地方也少不了別人的笑料,還記得那段時間我天天都在向家鄉的地方眺望,天天都在想家鄉的朋友和過去的一些人和事。不過,人在成長,有很多的事情都得自己面對,處理,解決。有一位前輩曾給我說起:“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有的只是絕望的思維,只要心靈不曾乾涸,再荒涼的土地也會變成生機勃勃的綠洲”。 朋友,剛剛到新的地方一定有很多不習慣的地方,時間長了,你就習慣了,認識的人也就多了,慢慢的也就瞭解了,就不會再那麼的茫然,那麼的孤單,那麼的無助和傷感。 所以剛剛到一個新地方時,你不要給自己心裡壓力,時間會告訴你的選擇的,該面對的就不能選擇逃避,那樣自會對自己有害,在艱難的路你都要好好的走下去,我一直都是這樣勉勵自己的。


CC看世界1


是的,每個人到了一個新的地方都有一個適應度。像我在這邊的話也呆啦兩年多。也沒適應到多少。


用戶陳裕妹


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會覺得那裡山是陌生的,水是陌生的,空氣也是陌生的,一切都得慢慢熟悉。你會覺得人適應環境的能力超級強,身邊的人和事,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隨著時間和你一步步融合,熟悉,在腦海中留下記憶.......


似水流年treasure


所在地為家鄉


1零咪子醬


長沙:以吃喝聞名


一杯喜茶


一個新的地方,即是熟悉又是陌生的!有熟悉感只不過是新的地方,象街道,建築物都有相似的地方,公交車等都差不多!

新的地方,新的人,全不一樣。要想了解新的環境,需要一點時間,去了解新的人。

熟悉自己住的城市,也是需要一個過程!只要不是土生土長的,在自己居住的城市,在這日新月異的城市,要認識這個城市,需要不斷去熟悉,去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