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不走神的孩子,可能學習不差,但卻成不了“學霸”

自從孩子上學以後,每天家長囑咐最多的話,可能就是“上課認真聽講”,但是認真聽講,就一定學習好嗎?

1804年,瑞士物理學家特克斯勒發現了一個現象,被稱為“特克斯勒消逝效應”,最近熱播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中也提到過。

上課不走神的孩子,可能學習不差,但卻成不了“學霸”

當我們把目光集中到貓臉上的那個“叉”上時,漸漸的這隻貓的臉就會消失,只剩下牙齒。

這個現象說明,我們的注意力如果過分集中,大腦就會自動排除那些“無關的信息”,以防止信息過載

這樣的情況,在聽覺中也如此。

上課不走神的孩子,可能學習不差,但卻成不了“學霸”

試想,老師一堂課需要講40—50分鐘,如果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每句話,想把話都記住。那麼,一節課下來,他根本記不住多少知識點。

其實,孩子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一邊聽老師講,一邊去思考和理解,這樣才能抓住要點

上課不走神的孩子,可能學習不差,但卻成不了“學霸”

如果聽課“太認真”,學生的大腦就會信息過載,既不能把所有信息都記住,又會干擾思考,一些重要信息反而被淹沒了。

因此,相對於會“走神”的學生,太認真聽講的孩子,反而課堂效率會更低。

上課不走神的孩子,可能學習不差,但卻成不了“學霸”

比如,一個孩子有很好的抽象思維,老師在講解數學題時,他需要自己思考,除了老師提供的解法,是否還有其他解法。

當他邊聽課邊思考時,就會走神,老師講的後續內容他“聽不到”,但他思考過的問題卻是記憶最深刻的。因而,同類型題在考試中發生變化時,他還是能夠完美的解答。

上課不走神的孩子,可能學習不差,但卻成不了“學霸”

有實驗發現,人們在處理視覺信息時,不能同時進行兩項以上的任務。

比如,你正在開車,但腦中卻想著新裝修的家裡的景象,這時你就會偏離原來的車道,可能造成危險。

同樣,有些孩子上課時,比如立體幾何課,當他在頭腦中想象出一個立體形象時,老師黑板上畫的圖形,他就不會注意到。

但卻可以憑想象獨立思考,進行解題步驟的模擬,因而學習效果也最好。

上課不走神的孩子,可能學習不差,但卻成不了“學霸”

但是,人可以同時進行兩種不同類型的任務。

比如,你一邊開車,一邊聽音樂。開車時,你用的是視覺,而聽音樂用的是聽覺。

所以,有些畫家在創作時,喜歡聽音樂,這樣既不干擾思路,還能激發靈感。

與此類似,孩子寫作業時,如果不涉及默讀或背誦,只是單純的抄寫,聽音樂不會影響任務完成。

上課不走神的孩子,可能學習不差,但卻成不了“學霸”

但如果邊聽音樂,邊閱讀或邊記憶,音樂就會干擾他的聽覺,除非他有極強的注意力,可以屏蔽音樂的干擾。

因為默讀與大聲朗讀一樣,都用的是聽覺通路。

因此,許多“學霸”學習,不會讓視覺或聽覺通路同時進行兩項任務,但卻可以同時讓視覺和聽覺通路同步運行,雖然他們可能不知道原理,但卻是在實踐中自己思考總結的,有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