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碰撞」2:“爸爸裸殺”的三股叉

「巨人的碰撞」2:“爸爸裸殺”的三股叉

1941年6月22日凌晨四點,蘇德戰爭爆發45分鐘後,蘇聯紅軍第九機械化軍軍長羅科索夫斯基少將根據第五集團軍命令,打開了絕密作戰文書。

他聯繫不到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盧茨克,聯繫不到基輔特別軍區所在地基輔,當然也聯繫不到蘇聯心臟和大腦莫斯科。

戰爭就是這樣,在打斷你手腳的同時,一定會損害你的神經。

羅科索夫斯基決定將在外而自專。他驍勇善戰,幽默多謀,曾經獲得兩枚“紅旗”勳章,也曾在內部清洗中陪法場(他身邊的兩名將軍都被擊斃,而對他用的是隻有火藥沒有彈頭的空包彈)。軍事素養和人格勇氣決定他不像別人那樣唯唯諾諾。

他帶人去打開彈藥庫,訓斥了拒絕開門的管理員,打了若干白條,而後帶著他倉促武裝起來的部隊向指定地域開進。

他是機械化軍軍長,但他自己說這個機械化軍徒有虛名,因為坦克陳舊,不超過應有編制的三分之一;兩個坦克師的步兵沒有汽車,同時沒有普通步兵師可使用的馬匹。

此時用上帝視角來看,羅科索夫斯基和他的缺這缺那的這個軍向西去,簡直就是一枚雞蛋正在迎戰一塊巨大的石頭。

德軍把在西歐獲得成功的“閃電戰”放大後,刺向蘇聯紅軍。只不過在西歐,德軍還是一根鋒利的長矛,而在蘇聯,則是一把三股託天叉。

巨大的俄羅斯國土,讓任何一種單刀直入都面臨嚴重的側翼威脅,如果希特勒集中全部能源和兵器,狂飆突進地殺向莫斯科,他也許能更快地拿下這座紅色首都,但問題是那樣一來,南北兩翼的蘇聯軍隊都會刺向他的兩肋。

而且,元首政治經濟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北方的列寧格勒,原來的聖彼得堡,有冬宮,有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是布爾什維克奪取天下的“龍興之地”,是蘇聯共產黨的聖地,也是全世界共產主義者的聖地。希特勒不能抵擋摘下布爾什維克皇冠珍珠的誘惑,他一定要佔領,繼而摧毀敵人的精神高地,獲得一種他格外看中的歷史榮耀。這多少有點像當年的十字軍東征,為了耶路撒冷,可以屍山血海。

南方的高加索地區和烏克蘭平原,是石油、煤炭、糧食和牲畜富集地,對於沒有石油就打不下去的現代戰爭來說,簡直就是《聖經》所謂“流奶與蜜之地”。而德國偏偏又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內陸國,它的海外補給線被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切斷,而且沒有恢復的希望。迄今為止,它獲得的最大的油田,是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那裡在蘇聯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之內。1940年,斯大林迫使希特勒同意蘇聯佔有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後,蘇聯步兵的大皮靴離油田也不遠了。元首需要更多的坦克加油站。如果拿下南部蘇聯礦產富饒的地帶,則德國氣血充盈而蘇聯嚴重失血。

德國入侵蘇聯的作戰計劃由參謀長保盧斯將軍在1940年9月提交大綱,在當年11月完成了細節,並做了兩次兵棋推演。計劃的目標是:第一,首先消滅在俄羅斯西部的紅軍。第二,乘勝向蘇聯內陸推進,但推進範圍有所節制,確保不會受到蘇聯東部空中力量的打擊,戰線因此處於阿爾漢格爾斯克和伏爾加河之間。這個計劃,由元首親自取名為“巴巴羅薩”,那是北歐傳說中一個嚴厲而大能的神。

按照這個計劃,德軍分兵三路,北方集團軍群由馮·萊布元帥統領,沿波羅的海國家北上,最終目標是攻佔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由馮·博克元帥統領,經明斯克、斯摩稜斯克,殺向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由馮·龍德斯泰特元帥統領,經基輔、頓巴斯,最終直撲高加索。

這就是“巴巴羅薩”大神德意志版的三股託天叉。其中最鋒利最有力的,是中央這一股。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15分,中央集團軍群第二裝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大將的坦克部隊打響了第一炮。古德里安是“閃電戰”之父,他的想法是高速攻擊前進,心無旁騖地拿下莫斯科。如果那樣,蘇聯會很痛苦。

此時的莫斯科,不僅是政治中心,布爾什維克的大本營,更是蘇聯工業中心和最大交通樞紐,兵家必爭,不可能像當年對付拿破崙那樣放棄並燒燬。

戰後英國戰略學者、二戰史超一流著作者李德爾·哈特集合德軍將領訪談錄,寫成了《山的那一邊》,其中布魯門特里特將軍就堅持認為:如果採納古德里安別出心裁的作戰方案,如果不是希特勒猶豫不決浪費了極為寶貴的時間,德軍原本是可以攻克莫斯科的。

這是戰爭史上常見的“如果怎樣就會怎樣”,類似“如果諸葛亮讓魏延奇襲長安”。不過這種事後諸葛沒有價值,當事人的選擇自有其考量,且未必就不對。對於希特勒來說,他不能想象蘇聯龐大的南北方兵力會坐視中央戰線的敵人隊首都黑虎掏心,也不能想象蘇聯統帥部大本營會笨拙到只靠中部力量來阻擊德軍,而不是從南北發起側翼打擊,當然他更不能想象沒有石油支撐的德國戰車怎樣隆隆前進。

元首的糾結來自他發達的想象力和直覺。在他那裡,列寧格勒和高加索都很重要,都必須拿下,所以當這兩個任務遇到麻煩時,他會不由自主地削弱莫斯科方向的力量,而這將會給中線德軍帶來嚴重的掣肘效應。而他的對手,雖然被他的三路攻擊起初搞得焦頭爛額,但卻有足夠的兵力和資源來分兵應對,同時還有餘力集中後備力量打擊他的其中一路。一個紳士,劍法精妙,卻遇到了烏央烏央的丐幫,不,丐幫是假象,蘇聯有的是降龍十八掌。

簡單地說,“巴巴羅薩”計劃的用意,是用兩隻手分別按住蘇聯兩隻手,同時在蘇聯胸口插一刀。問題是,既然兩隻手被佔用了,怎麼騰出手來插人家的心臟?所以中央這一刀,最終沒有達到應有的力度。

蘇德戰爭的進程表明,元首按住蘇聯兩隻手的努力,總是干擾插一刀的努力,他總是在北、中、南三個目標之間來回搖擺的過程,每一次搖擺,都給蘇聯人寶貴的喘息和調整空間。這大約是因為德國不是哪吒,沒有多出來的手。德軍將領認為他們至少應該有個輕重緩急,對北方的列寧格勒,監視即可,拖住蘇軍不使南下即可,犯不著為了一種虛榮,耗費寶貴兵力,尤其是寶貴的裝甲兵力。

或者我們再加一層意思:德國在向蘇聯宣戰的同時,正在和英國摔跤,這已經是兩線作戰了;而在蘇德戰場,德軍又陷入了自己設計的兩線作戰。當然我們以後還會談到,希特勒還有個毛病,就是一層層地兩線作戰,到了攻克莫斯科的關鍵時刻,最需要集中兵力的時候,他還會在莫斯科城下分兵。元首一定有多動症,無法恆久集中注意力於一個目標。

在南北方向上,希特勒魂不守舍;而在東西方向上,他又不斷否定自己。

其實最初的“巴巴羅薩”計劃不打算深入俄羅斯內陸,希特勒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出發,都知道那是一個大泥潭。可隨著西部邊境地區最初的順利進展,希特勒受到鼓舞。

消滅有生力量而不是佔領城市,這是他非常高明之處,但是如果敵人的有生力量不斷後撤,而德國人又覺得只要再往前邁一步就能兜住他們,那他們就會揮舞著漁網不斷邁向深水區。這樣一來,南北方向不斷搖擺,東西方向越陷越深,“巴巴羅薩”越來越像“爸爸裸殺”:

蘇聯人頑強的抵抗和越來越精明的打法,他們被喚醒並日益加速的國防工業,他們遼闊到令人悲傷的國土,他們大雨大雪都很嚴厲的氣候,最終讓一個完美的計劃日漸走形,最後不可收拾。

問題是在戰爭中暴露的,問題清單很長,我們會慢慢道來。可是在戰爭最初的關頭,這些問題都被德軍順利的進攻遮掩了。蘇聯方面最初是驚慌失措的,因此不會注意到德軍自身有很多困難;德國方面是高奏凱歌的,所以也不會注意到。

全世界只看到一個場景:德軍勢如破竹,蘇軍節節敗退。

1941年6月22日下午1點左右,斯大林打電話給總參謀構長朱可夫,要他立刻飛到西南方面軍,擔任統帥部代表。他同時獲知,沙波什尼科夫和庫利克要以同樣身份去西方面軍。

朱可夫問:“在目前這樣複雜的情況下,由誰來領導總參謀部呢?”

斯大林:“把瓦圖京留下吧。”

據朱可夫回憶,斯大林帶著一點怒氣補充到:“請你抓緊時間,我們這裡好歹可以應付。”

40分鐘以後,朱可夫已經在飛機上,這時他想起來,從昨天起就沒有吃過任何東西。飛行員給他帶來茶和麵包。

這是一個縮影。

最高統帥部尚且如此,一線該是何等倉皇!

下節預告:榮辱佈列斯特

如果喜歡

請掃碼進入導彈熊文史私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