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名字要改了!可誰又來清理那些容易引起歧義的招牌和廣告呢?

小區名字要改了!可誰又來清理那些容易引起歧義的招牌和廣告呢?

民政部網站21日消息,民政部要求各地穩妥推進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據民政部區劃地名司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是進一步規範地名管理、傳承和弘揚優秀地名文化的重要舉措。各地要準確把握政策,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和原則標準組織實施,防止隨意擴大清理整治範圍。要重點清理整治社會影響惡劣、各方反映強烈的城鎮新建居民區、大型建築物中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要進一步規範工作程序,充分進行專家論證,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審慎提出清理整治清單,嚴格按程序推進實施。要加強宣傳,為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為民政部點個贊!本人非常支持地名規範管理!

小區名字要改了!可誰又來清理那些容易引起歧義的招牌和廣告呢?

但是,在瀏覽網絡上很多吃瓜群眾的觀點後,有點迷茫了!一家很有名氣的酒店“維也納酒店”也在整治範圍內,而一些在很早就在老百姓心中紮根的名字也在整治之中,別的地方我也沒去過,就本地來說,就很多很多。本地有家婚紗攝影店,就叫“維也納婚紗攝影”看來也難逃了!還有像“希爾頓酒店”、“威尼斯餐廳”、“巴黎麗都小區”等等,應該也在清理整治的名單中吧?這讓很多老百姓叫習慣了的地方,突然改口,恐怕很難吧?就連公交站臺也要改了吧,那公交公司又要花費不少了。而甚至有的地方政府還把這些名字和崇洋媚外、文化自信掛鉤,也讓人太跌眼鏡了吧!

在一片質疑聲中,我卻突然看到一個早就應該規範管理的現象,而很早以前就有專家提出過的問題,到現在還是遲遲沒有清理整治,不知道為啥?

小區名字要改了!可誰又來清理那些容易引起歧義的招牌和廣告呢?

這個問題就是那些容易引起歧義的招牌和廣告。那些為了吸引眼球、為了拉攏顧客、為了自身利益的濫用中文字的招牌和廣告,什麼時候能夠得到徹底的淨化和整治呢?

比如:一家賣衣服的叫“衣往情深”,一家賣奶茶的叫“烏所味”,一家服裝店叫“挑衫撿飾”,什麼“麻麻愛”“衣拉客”“衣衣不捨”“衣心衣意”“真粥道”等等,這些看似很有創意的名字,卻讓人笑不起來。

想象一個場景吧:你在教你的孩子漢字和成語的時候,突然發現路邊有著這些同音不同義的詞語,甚至根本就是錯別字的時候,你會是個怎樣的心情?“一往情深”,你肯定不會教你的孩子讀成“衣往情深”吧?“一心一意”,你也決不會讓你的孩子寫成“衣心衣意”吧?

小區名字要改了!可誰又來清理那些容易引起歧義的招牌和廣告呢?

雖然我國古典名著裡也會有很多的諧音字,但那是為了讓讀者更容易記住故事。傳統藝術相聲中也經常用諧音字來製造笑料,但那時為了取悅聽眾,讓聽眾在哈哈大笑中暫時忘記煩擾。而這些招牌和廣告語卻是實實在在的在侵蝕著我們的傳統文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文化的傳承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在大規模的清理整治不規範的地名的同時,我們是不是該想想:啥時候整治這些容易引起歧義的招牌和廣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