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彈三國(三)——當幸福來敲門之“董卓的逆襲”

亂彈三國(三)——當幸福來敲門之“董卓的逆襲”

亂彈三國(三)——當幸福來敲門之“董卓的逆襲”

“劉焉們”忙著自己的事業,經營著各自的地盤,作為東漢帝國的權力中樞,皇城內外也一刻未曾平靜過。東漢中平六年,漢靈帝終於掛了,前面提到的少帝劉辯以17歲高齡走上了東漢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崗位。當然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只有兩類人才是東漢王朝的實際掌權人,而現在輪到皇帝的“親朋”也就是少帝他大舅何進,何大將軍坐莊了。

那麼這個皇帝的大舅,何進何大將軍究竟何許人也呢。何進字遂高,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同父異母的妹妹被漢靈帝看中了,被封為貴人,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由此何進開始了人生的輝煌之路(如果愛因斯坦早生幾年,可能會告訴何大將軍,這也可能是他的悲催之路。)。何進的仕途一路高歌猛進,先後任郎中、虎賁中郎將、穎川太守。到了光和三年,何進的妹妹相當爭氣,何貴人變成了何皇后,何進也隨之提檔升級,侍中、河南伊。

勤奮努力的何進沒有就此停止他前進的步伐,中平元年黃巾之禍的爆發,正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因此掉烏紗,掉腦袋的,也有人升官發財的,很顯然何進屬於後者。何進被封為大將軍,並率左右羽林軍總領都城防衛,成為東漢帝國實際意義上的最高軍事長官。隨後,黃巾軍首領張角的部下,悲催的馬元義本來準備在雒陽起兵,但因為保密工作不到位,被何進提前查覺,一鍋端了。何大將軍因此大功而進封慎侯。封侯拜將,何進終於達到了人生的最高潮。

亂彈三國(三)——當幸福來敲門之“董卓的逆襲”

話分兩頭,漢靈帝雖然是個標準的雙黃蛋(混蛋加糊塗蛋),但絕對不是笨蛋(其實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劇,你要是傻點,可能還好點。)。在給予何進越來越多權力的時候,也意識到了將來可能出現的尾大不掉的嚴重後果,於是不可避免的按排了一些牽制方案。在他最後的日子裡,設立了一個特殊的軍事機構,史稱“西園八校尉”。先說說這個西園,本來充其量也就是個皇帝玩過家家遊戲的地方。原來東漢未年天下大亂,有人向皇帝建議,天子應該親自進行軍事演習,給天下打個樣瞧瞧,雖然在今天的我們看來,皇帝全身披掛的在演武場上轉一圈跟社會維穩沒有半毛錢關係,可是當時的人可不這麼看,並且靈帝的目的顯然不僅僅如此。首先他將一個演出性質的軍事表演單位,設立成了一個常設機構。並且正經八百的設立了級別極高的常設官職,就是前面說到的“西園八校尉”,更為重要的是除了皇帝自己親任“無上將軍“(好像皇帝任將軍也只好用這個名字了。)外,更讓自己的“好朋友”太監賽碩為“上軍校尉”統領諸軍。試想一下,在京城這樣一個極為敏感的地方,在何大將軍直管的衛戍部隊之外,又設立這樣一個獨特的軍事機構,在這個單位裡就算是大將軍也歸“上軍校尉”管轄。很顯然的這就是針對何大將軍的鉗制手段。關於這個“西園八校尉”還有一件事特別值得一提,他們中的一些人在隨後的三國時期鼎鼎大名,且大大影響了整個三國的歷史進程,如除了蹇碩為上軍校尉外,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都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校尉,淳于瓊為佐軍校尉。上面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官N代,家裡祖祖輩輩都是當官的,還是當大官的。

怎麼樣,現在有沒有覺得這個“西園八校尉”有點漢末黃浦軍校的意思。漢靈帝的這一招確實起到了牽制外戚何進專權的作用,卻也為東漢的最終覆滅埋下了一顆華麗麗的定時炸彈。

亂彈三國(三)——當幸福來敲門之“董卓的逆襲”

靈帝一掛,所有的矛盾終於不可避免的爆發了。首先,第一回合,太監賽碩本來想騙何進入宮,然後在宮中下手。可惜自己的手下潘隱是何進的老兄弟,何進收到風聲來個稱病不朝,賽碩這樣的太監幫,權力再大,也只能限於宮門之內,完全拿何進大將軍沒有辦法。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人才的選拔及甄選機制是多麼的重要,悲劇呀……

第二回合,賽碩又與同是太監的中常侍趙忠、郭勝兩人商量如何除掉何進,悲催的是賽碩再次被自己的同夥出賣,這兩貨把賽碩的密信交給了何進……這一次何進再也不能躲了,立馬痛下殺手,除掉了賽碩。

第三回合,何進再飯桶也看出了當下的形勢,如果不跟這群太監幫來個徹底的了斷,自己遲早有一天要被這幫太監給陰了。於是先跟此時已是太后的自己妹子商量,這位太后覺得自己的哥哥,把事情想的太嚴重,再說把太監都殺了,這宮裡這麼些事又讓誰來做?人要問了太監能做什麼事?這事不好說,也說不好,咱也沒在宮裡待過,總之皇帝、妃子身邊一切能讓人知道,不能讓人知道的事,都得太監們來做,總之一句話,太后不同意除掉太監。何大將軍只好回來跟自己的手下人商量,於是此時為“西園八校尉”中的“中軍校尉”的虎賁中郎將袁紹閃亮登場,給自己的老上級何大將軍,出了一個曠世絕倫,閃瞎了眾生眼睛的“好主意”——招外援! 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對付幾個太監,居然還需要招外援,你說這事亂不亂……

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等人謀劃著殺宦官,卻又不聽陳琳曹操的勸告執意召董卓帶兵進京。董卓是當時西北的牛人,把西北的羌胡吃的定定的。因戰功拜前將軍。之前朝廷因為疑慮他擁兵自重屢次要升遷他為少府(財政部長,九卿之一),幷州牧,來個明升暗降,拿掉他的兵權,老董都藉故推辭掉了。這次是個苦差事,他能高高興興地來嗎?一旦來了,又會是為了什麼呢?

董卓真的來了,但何進卻沒看到。這個大將軍實在太廢物,還沒等到董卓的兵馬就因為事情洩漏引火燒身,自己反被“殘疾人”騙進宮中作掉了。袁紹袁術等人一看這還行,當即放火燒宮門進攻要完成何大將軍“遺志”。宦官們見勢不妙,連忙劫持了少帝及陳留王劉協(就是後來的漢獻帝,當時只有9歲)逃跑。董卓在路上看到城中火起,匆忙趕來,正和逃難的少帝獻帝撞上。17歲的少帝看到董卓和他手下這些西北兵,一個個長的五大三粗、凶神惡煞一樣,皇帝整天待在宮裡,身邊都是太監宮發,那見過這個。嚇得就只剩哭了。倒是9歲的劉協四平八穩不慌不忙的,跟董卓對答如流。17歲的大哥哥還不如9歲的小弟弟,也難怪被人看不起後來倒黴。

亂彈三國(三)——當幸福來敲門之“董卓的逆襲”

外戚宦官兩敗俱傷,董卓這樣的野心家當然要混水摸魚。可惜他來得太急,生怕錯過這樁大生意,隨身的兵馬只有三千,於是他在大家的眼皮底下演了一出偷天換日。他先在洛陽城外紮了一個大軍營,夜裡把自己的人馬偷偷調出洛陽,白天再堂而皇之、大張旗鼓的開進洛陽。就這樣,這個把戲重複了四五天都沒被人戳穿。可見當時的東漢朝廷上上下下這些官員大佬們是爛到了什麼程度。

大家看到董卓的大軍源源不斷,洛陽城中哪個不是肉長的,還敢抗拒董卓的鐵騎?何進的部將群龍無首也只好投靠了董卓。呂布殺掉執金吾丁原後也歸降了董卓。於是,董卓大權獨攬,官職也蹭蹭蹭往上漲,太尉,相國,還來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自比蕭何。看著少帝飯桶,更欺負少帝窩囊,廢為弘農王,另立9歲的陳留王劉協為獻帝。後來大概是因為大老粗看窩囊廢,越看越彆扭,直接殺了少帝弘農王了事。

董卓廢少帝立獻帝,標誌著東漢朝延的權威徹底被摧毀。這樣看來,“三國演義”以何進董卓開頭還是很有道理的。從此,各地諸侯對東漢的中央政權不再有任何實質上的尊敬。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也好,叫嚷著安漢興劉的劉備也罷,都是在口號喊的振天響,撈起外快不手軟。挾天子令諸侯,挾天子是手段,令諸侯是目的;安漢興劉,安的是哪裡的漢,興的又是誰家的劉?

亂彈三國(三)——當幸福來敲門之“董卓的逆襲”

等董草真正在朝廷上安定了下來之後,仔細這麼一看,簡直就是樂瘋了。原來在西北那是個什麼地兒?現在長安洛陽又是什麼地兒?說到底董卓終究是個粗人,到了天子腳下也幹不了細活。看洛陽城軟玉金香,就放開士兵這一通搶劫強姦,直接就當上了強盜頭子。搶完活人搶死人,何太后下葬不久,董卓連陪葬的寶貝也席捲一空。“又奸亂公主,妻略宮人,虐刑濫罰,睚眥必死”

,搞得人人自危。看著洛陽和長安的銅人挺好,就直接拿來化了造錢花,真心是人才呀。心又特大還貪。原料有限就粗製濫造、缺斤少兩。這麼一弄,一來引發了通貨膨脹,一石穀子能賣到數萬銅錢(大概也要有一石了)?;二來這樣粗製濫造的貨幣質量還差,丟地上能碎八塊,又不好用,天下當然是怨聲載道了。

董卓也知道大家都痛恨之前的宦官和大將軍專權鬧出禍來,所以雖然他董卓這樣的胡作非為,無法無天。但明面上也得裝模作樣地禮賢下士,大力提拔了一些名士來給現在的朝廷裝裝門面,而他自己的心腹親友還真沒有誰佔據了要職(主要是董卓更喜歡吃獨食,誰也別惦記。)。不過那些名士講的“道理”當然也是聽不進去的。袁紹雖然早已經和他翻臉,他也不計前嫌拜袁紹為渤海太守(袁紹自稱還兼任司隸校尉),又封袁術為後將軍,曹操為校尉。可是,這些原本朝廷的大佬們,從心底裡就看不上董卓這個西北來的大老粗。袁家兄弟、曹操先後腳底抹油逃之夭夭。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該來的總是要來的,一場大戲終於還是要上演了……

下節預告:

是群雄逐鹿還是烏合之眾?敬請期待《亂彈三國》第四回——《一聲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