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日報】告別居家

【漢中日報】告別居家

在漢臺區濱江體育公園,市民正在打籃球。

李佩蓉 攝

本報記者 李佩蓉 曹娜

疫情尚未完全過去,人們在逐步有序復工復產的同時,對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隨著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在家待了兩個多月的市民陸續走出家門,走進春天,走進各類運動場館,重新開啟健身生活。天漢溼地公園、城郊山野、部分室內健身場館逐步有序恢復往日熱鬧,迎接著健身意識越來越強的廣大市民。

居家健身熱科學戰疫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年初人們工作生活無法正常開展,對於日常熱愛體育鍛煉的市民,難以適應長期宅家,居家鍛鍊悄然成為大眾“剛需”。許多健身愛好者熱情不減,“居家健身”成了新興的健身方式。

今年35歲的陳女士是我市某單位的公職人員,疫情期間通過手機軟件進行健身,兩個月的時間她成功地減掉了6斤體重。她告訴記者:“過年在家吃的油膩,疫情原因不能出門,所以完成‘keep’APP打卡是我每天的‘必修課’。每天堅持運動,不光為了維持體重,更是想增強免疫力抵抗病毒。”

網絡上,居家健身的各類APP在此期間受到大家熱捧。微博上,“居家健身”的話題,受到了健身愛好者們廣泛關注。“體育惠民”一直是我市體育主管部門的重點工作。尤其是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全市加大力度推動全民健身火熱開展,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4月8日,記者從市全民健身服務中心瞭解到,疫情暴發後,我市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積極開展線上體育健身活動,充分利用各類網絡平臺(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豐富疫情防控期間廣大群眾體育文化生活。疫情爆發期間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發佈防疫抗疫居家健身視頻、圖片、文章等共計100餘條。市本級38個體育運動協會,通過拍攝短視頻,科學引導、指導廣大人民群眾居家健身。

春暖花開豐富運動場所任君挑選

4月6日,正值清明小長假的最後一天,記者在漢臺區河東店鎮花果村看到,不少市民帶著風箏、平衡車、登山杖來此遊玩。市民崔先生告訴記者:“今天全家總動員一起來春遊,我們先爬花果山,下山之後再去山腳下釣魚。幾個月沒好好活動,山郊野外空氣流通,人員密度小,我們也想好好呼吸下這春天的氣息。”家住漢臺區南團結街的薛先生一早也帶著兒子來花果山爬山,他說:“過年前,我們每週都要爬山鍛鍊。疫情期間,孩子一直在上網課,活動量小。娃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長時間不參加戶外運動,我也擔心他的視力。現在疫情穩定了,能出來運動了,趁著復學前,我們就多帶他出來運動一下。”

【汉中日报】告别居家

4月8日傍晚,記者來到濱江體育公園,在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健身場地看到,不少市民在球場中揮汗如雨,揮拍聲、喝彩聲充斥期間,大家都享受著運動的快樂。在西安上大二的廖雨晴,目前還沒有接到返校通知,平時就熱愛運動的她今天約上幾位同學前來打球。“我們下午4點就趕過來佔場地了,因為人實在太多。前幾天連續來了好幾次都沒打成,今天就早點來。我是舞蹈專業的,疫情期間就在家練練基本功,當做鍛鍊。但每天運動量還是不夠,長胖了很多。現在天氣暖和,疫情也穩定了,我就趕緊約上同學出來鍛鍊。江邊空氣清新,運動場所硬件設施也不錯,鍛鍊完,出一身汗,感覺非常輕鬆。”她說。

【汉中日报】告别居家

據瞭解,今年2月期間,按照疫情防控總要求,我市關閉了濱江體育公園、漢臺體育運動中心等公共體育場館設施,暫停一切體育賽事活動和聚集性體育鍛煉。在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後,根據上級部署,按照“科學防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精準施策”的原則,做好全市公共體育場館消殺清潔、有序開放。並要求體育管理部門在做好體溫測量、日常消毒的同時,積極開展健身指導,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體育鍛煉需求。

“全民健身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以‘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後疫情時期,全民健身已經由‘增強體質’進入到‘健康促進’的發展階段。”採訪中,市全民健身服務中心主任秦峰表示,如今通過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體育鍛煉在增強人群體質、提升免疫力、有益身心健康中的積極作用在此次疫情特殊時期再次彰顯。

秦峰介紹,針對新時期建設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市民對體育健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越來越迫切,我市將持續推進、全力打造“15分鐘健身圈”,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培養市民終身鍛鍊的健康意識。隨著復工復產,我市將以工間操為推手,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開展健身活動;隨著公共體育場館的開放,群眾喜愛的太極拳、廣場舞等健身活動也在逐步恢復。未來,我市還將通過舉辦線上體育賽事活動,做到人不聚集、鍛鍊不止,降低疫情影響,確保《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圓滿收官,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上合格的“體育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