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醜書”的前世今生

近日,在書法界莫名掀起了一股"醜書"風。首先請大家欣賞一番:

說說“醜書”的前世今生

說說“醜書”的前世今生

上列幾幅圖便是"大名鼎鼎"的醜書。然而,何謂醜書?古人云四寧四毋:"寧拙毋巧,寧醜毋魅,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醜書便是追求古拙而不追求華巧,應追求一種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藝術境界。如此見來,醜書更顯得超然。醜書能在中華文化歷史長河中流傳至今,定有其獨特之美。

可是呢,書法人對醜書的抨擊由來已久。在他們看來"醜書"是未能掌握傳統書寫法則、懷著一顆功利之心譁眾取寵的書寫形式。近日,因"醜書"負面評論過多,書法博導沃興華書法展被叫停。沃興華在書法界被譽為"醜書"代表人物。他的書法為了追求所謂的視覺衝擊力、造型的獨特性,把字的結構搞得支離破碎。沃興華認為這是書法創新,但是貌似傳統書法界人士並不買賬,把沃興華列為書法界十大"醜書"代表,群起而攻之。可見,"醜書"之美並不受傳統書法家待見。

初識醜書,認為其毫無文字的端莊美,顯得雜亂無章。再看醜書,又覺得它彷彿是有不一樣的格調。"醜書"又稱"民工體"書法,是書法界對追求"返璞歸真"境界書法家的蔑稱。"民工體"就是沒啥文化的民工在小城市建築工地工棚周圍亂寫亂塗的文字字體。可正是這為人所詬病的書法體卻在微博、朋友圈掀起一股有一股風潮,人們競相模仿。

"醜書"的爆火,從其風格來看,也並無道理。"醜書"本身便象徵著一種返璞歸真的大成境界。像是書法家書法寫膩了,就必然就要追尋的"返璞歸真"的俗世境界。就比如大魚大肉吃膩了,粗茶淡飯、白菜豆腐就很美味了。錦衣名牌穿膩了,就追求簡約樸素、淡泊名利。而對於普通人來講,在如今的快餐社會,傳統書法早已見慣不怪,而"醜書"橫空出世,更是滿足了人們的求異心態。

換而言之,傳統的書法更多的是模仿古人,缺乏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沃興華的醜書更像是在對前路的探索,他敢於創新,讓我們見識到了何謂藝術的創新美,也確實令人佩服。

美的書法紛繁複雜,"骨骼清奇"的醜書卻讓人眼前一亮。這也讓我們見識到了傳統書法文化的另一面:不以外表為重,而以內涵格調取勝。我們對醜書的推崇,追尋到深層次,更像是我們審美觀、價值觀產生了新變化。這種觀念的轉變毫無疑問是極好的,這說明我們慢慢淡化了外在,沉下心來審視被忽略的內在;說明我們真正的開始重視傳統文化,並在其基礎上開拓創新;說明我們的國民性正在逐步覺醒,不在被歐風美雨所迷惑。

醜書的風靡一時亦給了我們提醒。書法文化從最早的甲骨文到五體,可能窮其一生我們也沒辦法完全吃透,更何況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的東西還沒有學完吸收完,作為當代青年的我們更應多挖掘傳統文化,真正沉下心來發現獨屬於咱們中國的傳統美。

"醜書"是大家之書法,也是中華文化之書法,更是當代社會之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