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改革開放為上海送來了發展的春風,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上海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我們在此收集了一些80年代上海的鳥瞰照片,帶大家回到那個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

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人民廣場東南向俯瞰


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蘇州河西望西藏路橋


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十六鋪客運站碼頭


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蘇州河口俯瞰


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外灘近延安東路口向北俯瞰


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復興島南瞰


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張華浜北望三岔港,遠處即為黃浦江注入長江處


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1983年正在舉辦第五屆全運會開幕式的江灣體育場


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平日裡的江灣體育場


鳥瞰80年代的上海 Ⅱ

江灣水上樂園

(本文轉自食硯無田新浪博客)

關於作者

李建華,筆名“無田”,網名“食硯無田”,1957年生人。曾在企業、機關長期從事文字工作,現為上海城市記憶空間研究院研究員。2006年3月建新浪博客“食硯無田”,至今已有十餘年,發文千餘篇,2009年繼開新浪微博,為資深歷史博主。一直以“城市影像的拾荒者”自勉,追尋老上海記憶,研究上海近代史,文字和介紹散見於《東方早報》、《蘇州日報》、《生活週刊》、《老照片》、《上海灘》等紙媒,並參與多部電視紀錄片製作。

關於上海城市記憶空間研究院

上海城市記憶空間研究院(UMS)是具有法人實體地位、實行雙重管理的“規劃+文化”實驗型機構,我們力爭以規劃為體、以文化為魂,以激活存量、銘記鄉愁為己任,努力體現創新性、開放性、公益性、融通性等特徵。

我們的主要研究對象為存量空間和既有環境,圍繞城市更新、產業轉型、舊城改造、村莊改造、城市修補、生態修復、文化遺產保護、歷史建築保護、歷史風貌保護、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存量空間管理與治理等主題開展規劃設計和規劃研究。

同時,我們也圍繞上述內容,深入開展歷史文化挖掘、歷史場景再現、城市記憶素材共享、市民城市認知教育、存量空間產業創新、歷史空間數據系統建構等方面工作,逐步形成歷史智慧應用平臺、學科交叉融通平臺、產業發展促進平臺。

中國的城市將進入存量空間時代。上海城市記憶空間研究,將努力回答城市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等問題,結合網絡、數字、視覺、體驗等現代科技手段,解讀空間密碼,發現文化基因,梳理現實問題,理清來龍去脈,探索優化路徑,實現城鄉存量空間和既有環境的可持續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