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編者按:當下,中國已經步入老年社會,老齡化問題日益突顯。老年收入水平總體不高,老年人口數量逐漸增加,因病因老致貧風險持續加大,全社會理當做好應對準備。“老有所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民生問題。

浙江普農家電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文標先生,從蘭溪來衢州發展,三十年來,艱苦奮鬥,終成大業。有責任的企業,總是關注各項公益事業,普農也不例外。在這篇文章中,蔣文標先生回顧了自己的成長經歷,憶往事,看今朝,這殷殷之情,既表達了對慈愛雙親的誠摯感恩,也體現了對天下老人的關愛溫情。值得一讀,值得一想!

母親今年八十三歲了,自從我89年到衢州創業以來,一直和我們住在一起。剛來衢州時父親幫我做生意,母親則幫我帶小孩和做家務,在我創業時期,多虧了他們呀。

母親是蘭溪馬澗鎮人,十八歲就到當時鎮上的合作商店上班。那時,外公是鎮商業系統的一名小領導,很有點威望。母親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還有五個弟弟。

我爺爺原本也開店, “土改”後,讓父親到供銷系統工作,到了該成家的時候,就託媒人到外公家說親。我們當地風俗,託媒人上門後,要安排有威望的人到男方家“看東家”,當時我外太婆親自去到我爺爺水閣家裡去。

聽我母親說,外公家當家的人是外太婆(外公的母親),家規很嚴,說是外公三十多了,外太婆責罰時,他還要下跪。可是,嚴厲的外太婆卻被我父親左一聲奶奶右一聲奶奶叫得很開心。最後,喝了一碗糖茶之後,當場同意了這門親事。就這樣,家父家母就把親定下來了。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父母結婚三年後,生下我哥,當時的供銷社,生活條件還算好。哥兩歲時,父母下放農村,第二年生下了我。據母親說,生我的頭一天,她還在給別人做裁縫,第二天我就出生了。那個冬天特別冷,母親把我放在床邊,一時疏忽,差點把我凍傷。還好正巧我大姑姑來我家,我哥拉著她的手來看我這個小弟弟。當大姑姑看到我凍得臉色發青,忙叫我母親抱在身邊取暖。這件事,父母不知道給我講了多少遍,要我牢記大姑姑的恩德。大姑姑也是命苦的人,從小在家裡當男勞力做,結婚後也未生育,五十多歲就得了重病去世了,葬在我們村外的墳地。逢年過節,父親都會帶著我們兄弟姐妹去祭拜。


小時候,我對母親的記憶不多,但特別怕她打。

文化大革命嘛,我家成份差,父母當時都是低著頭做人,凡事都不敢和村裡人計較。母親也從一個嬌弱的大家閨秀變成了一個能幹的農村婦女。白天在生產隊什麼活都幹,晚上回家還要做家務,心力交瘁。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我從小性子野,有時還和村裡小夥伴打架。母親知道後會狠狠地打我,有時出手很重,我就會跑得很遠不敢回家。奶奶和我們住一起,她對我最好。捱打捱罵後,我會跑回家到房子後面的小窗戶偷看,奶奶在家,我才敢回家,也只有她才能出面攔阻。

有一次父母吵得很兇,原因是家中無糧,家父到小姑姑家去借糧,幾十裡地往返,卻空手而歸。失望的母親,把氣撒到了家父身上,兩人大吵起來。我們兄妹三個嚎啕大哭,這是我見過父母吵得最兇的架,也是讓我覺得最悲傷的記憶!“貧賤夫妻百事哀”,活著,本來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啊!那個年代,有飯吃成了最大心願,年份差的時候,用番薯、洋芋當主食;農民乾死幹活,起早摸黑,都填不飽肚子,講給現在的孩子聽,他們都不會相信。

終於文革結束,中央來了新政策,凡夫妻雙職工下放的,可以上調一人工作。家父被安排到一個離家有兩個小時路程的偏僻的山村小店。過了一年,父親申請調到離家近點的農村代銷店工作。後來通過關係,也把母親安排了一個臨時工做做。家裡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我家的生活條件才有所好轉。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我從小學六年級起便追隨父母在蘭溪市柏社鄉鐘王村讀書,後來考上了柏社中學。讀初中時,我成績一般,有段時間還產生過厭學情緒,不想上學了,結果被母親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她生氣地說,你哥哥當時成績好,想讀初中卻因為家裡成分差不能讀。現在我們辛辛苦苦、節衣縮食讓你有機會讀書,你卻不好好讀書。只有讀書好了才能考上大學,才有“金飯碗”。考不上讓你當農民、天天日曬雨淋,穿草鞋!經過嚴厲責罰,我也懂事起來,成績也慢慢趕上去了,後來考上了高中。


改革開放以後,家裡的生活條件漸漸好了起來,父親買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我有時候到學校也騎一下。那時候農村有自行車的人不多,很多同學也叫我借他們騎。那時的自行車,可以說比現在的奔馳、寶馬還珍貴!後來我到杭州讀書,第一次帶母親和妹妹到西湖、靈隱寺玩。母親第一次到省城,玩得非常開心。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畢業後,我分配到蘭溪廣電局工作,後來辭職“下海”來到衢州創業,父母為了幫助我,也一起來到這人生地不熟的衢州。30多年轉眼過去了,一切都像夢一樣。

1989年3月3日,我兒子蔣晨在老家鄉衛生院出生。過了二十幾天,我們帶著父母就到衢州來了。

起初,我在南街大光明理髮店租了幾節櫃檯,買點電器配件,維修家電,代銷百樂黑白電視機。父親幫我拉貨,拿貨。當時黑白電視倉庫租在店的三樓。父親雖說已經五十多歲,力氣很大。兩隻手能提二臺電視機上下樓。母親在家帶孫子和燒飯。那時的“家”很簡陋,是在弄堂租了四十幾平方一層內外二個房間。我們夫妻住裡面一間,父母住外面一間,晚上兒子蔣晨由他奶奶帶。一家人的飯菜,全靠一隻煤油爐。生活非常艱苦。半年以後,生意才有了起色。當年12月份,我們在市區坊門街99號打鐵鋪家裡租了2間店面,取名“普農家用電器商店”,增加了自行車,電扇,收錄機的銷售,生意就更好了。思來想去,93年,我們在貿易商場六樓買了自己的房產,69個平方,不到四萬塊錢。我們夫妻倆自己動手,刷了油漆就住進去了。

突然想起一件事,蔣晨四歲時,我出差到杭州,花了十幾元錢,買了輛遙控汽車給他玩(其實我自己也很想玩)。回到家裡,母親問我多少錢,我說十幾塊錢,她大罵了我一頓,說我“金米蕩”(蘭溪土話,意思是不會持家),花錢大手大腳。後來給兒子買東西,我都告訴母親很便宜的價格,看我那麼“乖”,那麼“能幹”,老人家很高興,我們也很高興!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在衢州三十多年,我們換了四五次房子,父母一直與我們住一起,母親脾氣不好,有時候為了一點小事情,就會責備我和妻子。我有時候,會和她辯幾句,我妻子很有教養,經常和我說,讓老媽罵下,不要和老人一般見識。這麼多年與父母住一起,從沒有發生過大的矛盾。

在衢州的三十多年,我們帶著父母去過國內外很多地方:德國、新西蘭、泰國、日本、塞班島、臺灣、雲南、麗江、哈爾濱、海南等。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帶著父母兄妹去安徽九華山時,臺階又陡又長,母親出現了低血糖休克症,冷汗,乏力,幾乎暈厥。全家人都嚇得不輕,還好休息了一陣子,才慢慢甦醒。再之後,我們出門旅遊再也沒有安排過母親爬山了,都選平坦的路程或海邊的景點遊玩。最近二十多年,一直都是我妻子給母親到醫院配藥問醫,母親對媳婦很滿意,逢人就誇。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兒子蔣晨是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奶奶對他照顧得很細心:初、高中的每次禮拜天回家,給他準備牛筋,蝦皮等最喜歡吃的菜。讀書時,蔣晨也最喜歡爺爺奶奶,一回家先找爺爺奶奶;工作後,第一個月的工資拿到,就給奶奶買了個金手鍊,給爺爺買了新手機。他知道奶奶喜歡搓麻將,第二月工資就給奶奶買了一臺麻將機。這臺麻將機一直用到現在,母親搓麻將時,還經常誇蔣晨買的這臺麻將機質量好,用了這麼多年還是很好。

母親是吃過苦的人,從小到大都非常節儉,一點剩菜都捨不得倒掉,我經常和她說,吃這麼便宜,還是身體要緊。她說我80多歲了都這麼吃,也沒有什麼問題,我也無言以對,有時候就趁她不在,偷偷地倒掉。有時乾脆對她說,我帶公司裡去中午吃,只要她沒看見倒掉就行。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我們每年給她老人家的錢,她都捨不得花,叫我們給她存起來。兒孫輩過年、生日、讀書,她都會給一個紅包,加起來,每年都要付出好幾萬。

去年冬天,我給家裡所有坐便器都換成了智能馬桶,一次我發現母親把電源插頭拔了,重新套上了一個布的墊圈,我們問她原因,她說那個電源一直通著,要浪費很多電。我告訴她,這個很省電的,一年的電費不會超過十塊錢,後來她用上了智能馬桶,告訴我,這東西真好,熱乎乎的。說起來,母親其實也不會總是“小氣”。前幾年我蘭溪老家要建造居家養老中心,號召捐款修理,我徵求母親意見,她說:“施捨救濟,修橋鋪路,這是積德行善的事,以前的有錢人都這樣做的。”沒想到,老人家竟然這麼開明大方!

晚年的母親越來越喜歡搓麻將了,我們兄妹輪流經常陪她搓幾局,都來一塊的,她“麻”癮很重,但有時輸了二十幾塊錢時,就說不來了,其實一年麻將輸贏就一兩百塊錢,而且我們經常給她幾百幾千的麻將專項經費,但她還是這個脾氣,輸了幾塊錢就不高興,所以我們想盡辦法讓著她,讓她贏。有時候沒有手氣,再讓著她也贏不了,我就經常哄她,說大家都陪你搓麻將,彆氣了,你輩分大,每次應該發點紅包,讓大家高興高興。說過幾次,現在母親心態好多了。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為了方便照顧家裡和上年紀的母親,最近這些年,家裡先後請了十來個保姆阿姨。第一個阿姨叫“水仙”的,脾氣和母親很合的來,在我家做了近十年,後來要帶孫子才離開。母親還認她做了乾女兒,至今逢年過節還走動。年紀大了,母親的脾氣有時也有點怪癖,有些阿姨受不了,做一段時間就吃不消,特別是在吃的方面,哥哥妹妹從來不來我家吃飯,因為我家很多時候吃的簡單,他們開玩笑說還不如“下崗工人”。兩年前,家裡買菜還是母親老人家親自去菜場買的,很多賣菜的商販都認識她了,叫她蘭溪奶奶,說她福氣好,兒子這麼有錢,她會很開心。算起來,住在航民小區也已經有十來年了,母親拎著很重的菜籃子要走很遠的路,我叫她坐三輪車回來,五、六塊錢她都不捨得,有時還叫阿姨騎電瓶車去接她,我們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這麼大的年紀坐電瓶車太不安全了,萬一出事怎麼辦。後來她也意識到了,就不去買菜了。

母親記性很好,這麼多兒孫輩,誰幾歲了,哪天生日都記得很清楚。母親糖尿病二十多年了,很聽醫生的話,少吃多餐,少吃精細主食,特別是注重適當運動,飯後都會在小區裡走上一段路。我也是糖尿病,她經常吩咐我什麼能吃,什麼不能不吃,成了指導我的專家。她說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讓兒女們費心。的確老人家身體健康,對我們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每年我太太、嫂子、妹妹都會給母親買衣服,我們有時叫母親和我們一起去東方商場,她死活不去,說自己衣服已經很多了。但當我們把衣服買回家,她也不會說什麼,嘴巴上說叫你們不要買,我看她心裡還是很樂意的。每年回老家去,母親都會整理一些舊衣服,送給一些鄰居親戚。有些衣服可能只穿過幾次,看上去很新。

母親對現在家裡這位保姆阿姨很好,每次阿姨回家,都大包小包把家裡的多餘的甜食、乾果、日用品帶上。阿姨去年添了孫子,母親還主動借他一萬塊錢。我經常和母親說,阿姨在我們家干時間長了,也是家人,這個阿姨能經常陪你搓麻將,遇到不容易。說實在的,母親對這位阿姨比之前幾位都好,看到她們那麼和諧親熱,我們都很高興。

人年紀大了,喜歡熱鬧,最怕孤單;母親也如此,她老人家喜歡孫輩們有空常來看她、陪陪她。現在元孫最大的都十三歲了,四代同堂。我知道,她最大的心願就是活到五世同堂,我想,那一天一定會實現的。

【晚八點特刊】蔣文標先生:我的母親


作者單位:浙江普農家電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