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

惠普公司的早期創始人威廉·休利特就經歷了類似的事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自己“差點堅持了錯誤的東西”。休利特口中這個“錯誤的東西”,實際上指的是1945年他從部隊退役之後的迴歸。

成功者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

眾所周知,在1939年,休利特和才華出眾的戴維·帕卡德合夥成立了惠普公司。由於當時他們的條件很糟糕,所以啟動資金只有500美元。在兩人的苦心經營之下,惠普公司逐漸小有進步,但是按照休利特和帕卡德的計劃,眼前的發展還是不盡如人意。到1942年2月,惠普公司已經由休利特和帕卡德之間的“二人轉”進一步變成了養活15名員工的小型民營企業。

但是,這樣的情況依然和創始人心目當中的“巨龍企業”有著很大差距。顯然,無論是休利特,還是帕卡德,他們在早期創業過程中都是略顯失望的。

後來,休利特得到了參軍入伍的機會。於是,在經歷了一番思索之後,休利特離開了惠普公司,參軍入伍。

關於這一次休利特離開惠普,人們的看法不一,有人認為這是休利特和帕卡德希望能夠在軍政方面培植自己的勢力,以此為公司日後的發展鋪平道路;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這其實是休利特對惠普喪失信心、想要自謀出路的表現。但是以上兩種觀點,都可以說是各執一詞,誰也駁不倒誰。

當然,對於人們的懷疑和猜測,休利特也是心中有數的。他雖然遠在軍旅,但卻沒有將自己和外界之間封閉起來。到1945年,戰爭結束,休利特從軍中退役,這個時候他需要面對的問題才是最令人頭疼的。

成功者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

當時的情況是,在過去的三年裡,帕卡德一人獨掌大權,將惠普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條,此時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擁有250人的大企業了!在這個時候,該不該回惠普,就成了困擾休利特的問題。單純就公司來說,惠普是他和帕卡德共同創辦的,甚至公司商標“HP”當中,也是“Hewlett”(休利特)排在了“Packard”(帕卡德)的前面。

這就是說,休利特渾身上下都流淌著惠普的血,而惠普公司也被深深地烙上了休利特的烙印,只要休利特想去,他回到惠普公司出任高管,也是毫無爭議的。

但是,不少人都猜測,當年是休利特主動放棄了“沒有前途的惠普”,現在他看到惠普公司在帕卡德手中一路走高之後,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動,想要反過頭來分一杯羹。不管這樣的猜測到底有沒有現實依據,休利特還是從這些閒言碎語中受到了不少影響。

除此之外,讓休利特感到難堪的還有:帕卡德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而自己則是一個矮胖子。早在斯坦福大學求學的時候,帕卡德就曾經是學校的“運動明星”,這一點休利特是根本無法與之相比的。甚至在一次兩個人的合影當中,攝影師不得不搬來一張凳子,請帕卡德坐下,讓休利特站在一邊,這才解決了兩個人之間鮮明的身材差異。作為一名自信滿滿的年輕人,休利特是很難接受自己“比別人差”、“佔了其他人便宜”這樣的流言的。

成功者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

可以說,休利特和惠普之間,是存在著一定的罅隙的,因為不論當事人如何做,別人都會根據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來推測、嘲諷。在旁人眼中,休利特是在惠普弱勢的時候選擇了離開,認為他投身軍旅更有可能是看中了戰亂年代有機會一飛沖天的好時機。

然而到了最後,惠普發展迅猛,從軍的休利特卻沒有在戰鬥當中撈到什麼好處,如果這時他再吃“回頭草”,自然就是一種典型的投機倒把了。而且,很多人還用休利特相對矮胖的外形來諷刺、挖苦他,因為在高大威猛的帕卡德面前,休利特怎麼看都像是一個小跟班,他如果重回惠普,那麼一輩子都改變不了自己低人一等的現實。

但事實證明,所有的一切,到最後都沒有成為休利特的攔路石,他毫不猶豫地重新回到了惠普,成為惠普的領導者。

休利特的迴歸,當然會在短時期內對他的個人聲譽帶來嚴重的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也會逐漸忘記這一點,而只是將他看作是公司最早的開創者、所有職工的領導人。

回到惠普之後,休利特沒有絲毫的不適應,他甚至還憑藉自己在軍方的關係,為公司招攬到了不少生意,這對於惠普在戰後的急速發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成功者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

可以說,休利特的迴歸,無論是對於他自己,還是整個惠普公司的未來發展,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而如果當初休利特固執己見,為了避嫌而放棄這樣一個機會,最後大家都會受到損失的。

實際上,很多人都會遇到和休利特相類似的問題,如果他們不懂得變通,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直走下去,到最後很可能會得到一個相對糟糕的結局。

可以說,在這個略顯“糾結”的決定過程中,休利特的思維和觀點是靈活多變的,一些用來衡量平常人的思維模式,在他這裡都被打破了。比如,背叛、投機取巧、見風使舵,等等。歷史上有很多為了個人尊嚴而放棄自身利益的例子,比如胡佛局長,為了證明自己“永遠不會犯錯”,甚至就要“一錯到底”。

在這裡,我們更贊同的理應是休利特,因為他更懂得換個角度來面對和思考眼前的問題。當其他人將他看作一個厚臉皮的叛徒時,他卻憑藉自己在軍方積攢下的關係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從而致使從前別人對他的那些質疑聲煙消雲散了。

所以,在一些讓人輾轉反覆的關鍵問題上,思維靈活、不拘一格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是休利特那樣,如果按照普通人的思維,他是很難做出“重回惠普”這樣一個決定的。憑藉他的才華,他是有機會另立門戶,開辦另外一家企業的。

這樣一來,外界對於他的猜測和質疑自然也就少了很多。但是,休利特並沒有被這樣一種思維束縛住,他堅定地回到了惠普公司,最後和帕卡德一道,將惠普推到了無比輝煌的境地。

成功者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

對此,科勒教授表示:“自我認同是人發自內心深處的主題,很多人都會在這個問題上將自己的思維固定起來。但是,對於那些成功者來說,沒有什麼可以束縛住他們的思維,能夠阻礙他們取得進一步成功的,只有他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