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陽造”被稱為“中華第一槍”?

湖北漢陽,漢水之陽。山之南水之北謂之"陽",漢陽是在漢水之北的地區。原型為德1888式委員會步槍步槍因為產自湖北漢陽兵工廠,習慣被外界稱為“漢陽造”。這款步槍在中國近代戰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小編帶領大家瞭解一下這款步槍,為什麼被稱為“中華第一槍”!

為什麼“漢陽造”被稱為“中華第一槍”?

武漢辛亥博物館展示的“漢陽造”

晚清在 湖廣總督張之洞大力倡導下,1895年湖北槍炮廠正式仿照德國1888式步槍,口徑7.9毫米,定名:漢陽造。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在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輕武器,也是自廣域網清政府的新軍裝備一直到抗日戰爭,國內各武裝部隊的主要槍型。在中華武器史上也是佔據半個世紀光陰。

為什麼“漢陽造”被稱為“中華第一槍”?

漢陽造槍雕

從軍閥混戰的時代,一直到抗戰結束,漢陽造在中國一直是主力輕武器,雖然落後了中正式步槍2代,比日式的三八步槍也落後了一代,但是在內憂外亂,物資匱乏的年代,“漢陽造”仍不失為一把結實可靠的步槍。

為什麼“漢陽造”被稱為“中華第一槍”?

位於江夏紙坊巨手擎槍的槍雕

“中法戰爭”中張之洞飽受西方列強刁難,不禁感慨到“方今求一千之槍,難於籌十萬之餉”遂向朝廷建議,只有槍炮在手才能不受制於他人,所以必須建兵工廠。這和毛主席那句“槍桿裡面出政權”相得益彰!漢陽兵工廠的建立,批量生產的“漢陽造”也成為近代中國戰爭史上最大的見證者。

為什麼“漢陽造”被稱為“中華第一槍”?

漢陽兵工廠大事記

漢陽造錯過了甲午戰爭,但是1911年,湖北武昌爆發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漢陽造打響了第一槍,登上歷史舞臺,象徵封建制度的消亡。

為什麼“漢陽造”被稱為“中華第一槍”?

武昌“起義門”城牆

雖然射程和精度比不上小日本的三八大蓋,但在殺傷力上卻比三八大蓋強了不少。漢陽造在物資匱乏,沒有工業基礎的年代,造出來很多都是彈道不穩,但是因為“漢陽造”的槍身長,相比於中正式步槍,漢陽造在拼刺刀時比中正式步槍更有優勢。

為什麼“漢陽造”被稱為“中華第一槍”?

漢陽造被稱為“中華第一槍”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它的產量高,到抗戰結束,這近50年中漢陽造總共生產了110多萬支,在巔峰期日產200支也不在話下。並且因為市場飽和量大,中國各個兵工廠都會生產和維修,“售後服務”也可以說全國聯保,非常方便!

陪同中國軍隊度過最艱苦的歲月的“漢陽造”雖然沒有那麼先進,沒有那麼富有殺傷力。但是即使後面新式武器層出不窮,但是隻有“漢陽造”被譽為“中華第一槍”!

為什麼“漢陽造”被稱為“中華第一槍”?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一起交流討論,互相進步。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