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審查判斷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紀律、活動規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指出:“黑社會性質組織應具有較為嚴格的組織紀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雖然沒有再作類似規定,但立法機關仍然認為黑社會性質組織應具有嚴密性,只是“不需要必須具有明確的組織名稱、綱領、章程、活動規約等”。實踐證明,如果沒有通過一定的組織紀律、活動規約來加強內部管理,黑社會性質組織將難以保持其自身的穩定性、嚴密性,從而也難以發揮組織應有的能效。因此,《紀要》將“具有一定的組織紀律、活動規約”作為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時的重要參考依據。當然,紀律、規約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宣誓、訓誡、警告、處罰及組織成員公知公認的慣例、準則等等,但如果確實不存在一定的紀律、規約,則案件定性時應慎重。

《全國部分法院審理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指出:對於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紀律、活動規約,應當結合制定、形成相關紀律、規約的目的與意圖來進行審查判斷。凡是為了增強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組織性、隱蔽性而制定或者自發形成,並用以明確組織內部人員管理、職責分工、行為規範、利益分配、行動準則等事項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約定,均可認定為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紀律、活動規約。

《辦理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座談會紀要》指出:此外在通常情況下,黑社會性質組織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和穩定,一般會有一些約定俗成的紀律、規約,有些甚至還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具有一定的組織紀律、活動規約,也是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特徵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如何審查判斷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紀律、活動規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