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有沒有讓你出策劃案,出設計方案,然後不錄取你的情況?

筆尖上的舞者


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感覺還是要從做足面試前的功課著手。當你挑選了一個公司,你首先考慮他們要的崗位是否跟你的要求匹配,這沒毛病。你可能缺少一個步驟,就是調察瞭解這家公司之前招聘是什麼情況。

瞭解的途徑有很多種,找人問是一種,可以在公司外偶遇這家公司的人,也可以直接在網上試著問網友。女生可能不好意思跟陌生人搭訕,可以發動你身邊所有認識的人去了解,總會有人知道一些。做這樣的工作可能會花你一兩天時間,但也比你白忙一場好。如果你提前知道這家公司招聘會這麼幹,你後面的選擇就靈活多了。

這一次的招聘沒有成功,就當做了一次練習吧,做策劃的能力是不是又提升了一點點。像其他回答者說的,這種做事方式的公司最後可能都沒什麼好結果,何必糾結呢。下次選擇公司的時候多個心眼,調查再仔細全面一些。

也許還應該慶幸沒有進這家公司,要不然以後你不就是和他們同流合汙了嗎。你通過自己的一次實踐活動,檢驗了一家公司,把它炒了。當下要做的是,認真去挑選下一個目標。

另外,還有一點想說的,這家公司掛在網上的招聘信息,很可能是可有可無的幽靈招聘。目的,只是讓網友看到公司在招人在發展。又或許他們也是想招人,但是內部有合適的人選,有計劃從內部內招。網上招聘很多崗位,對這個公司來說,大部分不是很重要的崗位,重要的好的崗位,很多企業或者公司都會通過內推或者內招。

再應聘的時候,建議提前把目標公司以往的招聘歷史查一查,他們也許有他們的行事風格,但是你不瞭解,結果碰了壁,還覺得對方不好。到底怪誰呢。

個人之言,望有幫助吧。


樹梢上的勇者


下面我結合一些經濟學知識回答題主的問題。

企業為何會進行招聘?

企業進行社會化招聘,是源於固有業務上有崗位空缺或業務拓展需要新鮮血液加入。

員工在加入企業後,熟悉行業和公司的業務後,才能拿出全面落地可行的營銷方案,對通過面試騙取營銷方案的幾率不大。

公司招聘為何會採用結合崗位出方案的形式?

前段時間我面試了一家文創產品設計銷售公司,要求結合傳統文化和公司文創公眾號的調性和撰寫創意軟文,他們在要求推廣電商平臺上一款在售的文創產品,我看了他們近期的公眾號文章。最後作品完成度很高,但是創意上沒有符合領導要求,失去了這次機會。

我們來理性分析一下,企業為何會採用這種方式篩選崗位人才。很多人覺得這種方式不公平,還沒見面,來決定求職者是否能入職。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公平背後是效率的考量。企業招聘需要耗費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企業通過校招、人員內推、獵頭推薦和網絡平臺招聘,每天會收到幾百甚至上千份簡歷,每個人都見一面,成本太過高昂。

所以在HR按照崗位需求關鍵點篩選簡歷、用人部門憑作品挑選崗位人才的方式,提升招聘效率,確保企業需要的人才快速到崗,使業務運行起來。

應該如何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應該從國家、企業、個人等三個方面來共同努力。

國家應該出臺相應政策,規範企業招聘行為,通過科技成果,提升崗位與人才的匹配效率,並加強對個人知識成果和個人信息的保護。

企業應進一步完善招聘機制,尊重個人的知識成果,承諾對面試過程中面試者提供的創意稿、策劃作品等不用於商業領域。

個人在找工作,與企業洽談階段,應該提高防範意識,對於策劃方案和營銷效率等個人知識成果,不要提供的太具體,確定拿到offer,入職之後可以根據企業需要全部提供。


運營顧問


這種情況還真有。我曾經遇到過一次。

當時,那家公司招聘HRD,有他們人力資源部篩選的簡歷,也有獵頭推薦的人選,大約5人參加了第一輪面試。

一面後,包括我在內有3人進入複試。複試時間是一週後,題目是上交公司一份企業人力資源現狀診斷及解決方案報告。

當時,感覺公司的招聘還是蠻正規的,還聘請了外部專家作為面試官,場面比較宏大。

一週內,企業允許我們三人以名譽員工的身份自由調研,瞭解企業情況。

一週後,複試開始。整整一天的時間,答辯、分析、討論。最後而且竟然讓我們三人共同參加公司的研討會。當時感覺有些看不懂,不合常理。

後來,三人都未入選(我們後來相互加了好友)。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有題主的問題所謂的事情發生了,夠狗血的了。


柏藝康


出策劃可以,只出框架,具體細節錄取再說,一個好的構思是可以得到企業的垂青的,除非他只是想剽竊你,如果得不到回覆,相互的試探沒有成功,找下家。如果出了全案,已經被剽竊了,恭喜你,有被用的價值。拉黑你,以牙還牙,輿論的世界,只要他敢用,弄死他。當然一個好的方案,細節和實施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方案都可以用,那也不是什麼好方案,只能借鑑而已。就算被剽竊了,就沒有補救的辦法嗎?方案是你寫的,你就應該知道方案的弱點和可控制點在那裡,這是你和老闆談的籌碼!


風墨賢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我是一名HR,有一段時間公司招聘市場經理、文案策劃類的崗位,由我們市場部的HRbp來招聘。

她一般都是先給市場部領導發簡歷,簡歷合適才會約面試,約面試的時候會提醒應聘者帶一份自己的作品相關類。

當應聘者現場面試完,領導覺得不錯的,比如策劃崗位,會讓他再發一份策劃案,有的會給主題,有的自由發揮。等交完作品再出面試結果,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面試聊的不錯才讓候選人提供策劃案,再次去看他的實力,有的人可能說得好,但是做的就比較差。通過綜合的對比,選擇更合適的候選人。

還有一種情況就像您說的那樣,以招聘的名義故意讓你出方案。所以你要在面試之前問清楚面試的流程,然後多去網上查一些資料,然後再決定去或者不去。


90後HR冰冰


如果公司招聘不可能用這麼下作的手段。如果真有這樣的公司那隻能說明你找的這家公司不咋地沒實力而且快要倒閉了。因為如果一個好公司還沒有蠢到用一個應聘者的文案把自己公司名聲搞臭的。所以如果這個公司真用這種手段用了你的策劃那你應該感到慶幸沒去這家公司。都要倒閉了的公司去不去幹啥


月下瘦


這些事情非常常見,但作為應聘者,在面試過程中,要有重點性的介紹,不可太細,也不能太粗。

一般面試官都對應聘者的前任公司,離職理由,業務能力,團隊協作,職務高低等等感興趣,一旦你過多的介紹自己的能力,面試官或者用人部門就直接設置場景,讓你模擬解決辦法;

在場景模擬過程中,應聘者為了表現自己的優秀,細節面面俱到。不同的手段,方法,理解力,甚至前任公司的機密性東西,面試官或者用人部門都在積累,一旦他掌握了你的真才實學的時候,就會根據你的薪資要求,綜合性的權衡是否給你發offor? 一旦否定了,那就等於你白忙乎一場;

所以在面試過程中,要有輕重之分,次重點之分,有時候還要謙虛一點,告訴別人不是特別清楚,給面試官神秘感,這樣才穩妥一點,總之,這就是一場心理戰,你沒弄清楚對方的真實想法前,已經把自己全部暴露了,必然處於下風。

吃一塹,長一智,見多了,以後就知道怎麼應付了

但願對你有所幫助


西安異鄉人


目前我沒有遇到此類問題,但您說的這種問題可能存在。取決於,沒有錄用的同時是否錄用了您的方案呢?要是沒有用人,但用了方案這種不知道在法律上有沒有說法。


鬆鬆lifeshow


感恩邀請。而站在企業角度,面試不考方案考什麼?如果求職者怕自己創意被剽竊,那你可以拒絕回答啊,又沒人逼你必須回答!既然你選擇了回答問題,那就是自動放棄了創意的保密權益。

對大多數人來說,求職都是處於劣勢,企業是強勢,所以企業抓住了求職者的心理,讓你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僅聽話,還更得在此基礎上發揮。


仰望人生星程


沒有辦法,看不懂這些套路的,自己好好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