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向重點園區賦權改革觀察


海南向重點園區賦權改革觀察

“如虎添翼,如魚得水!”海南生態軟件園管理局近日掛牌在即,園區有關負責人打比方說,“這意味著以後很多審批不用到省裡跑腿,對園區發展非常有利。”

設立市場化、專業化運作的具有公共服務職能的法定機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最具發展活力區,率先承接自貿港相關政策……在海南自貿港建設開局之年,11個重點園區將率先實施相關政策和進行壓力測試,引領自貿港時代開放步伐。

體制機制改革的“實踐者”  

近日,海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海南自由貿易港洋浦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園區管理體制的決定》,提出推動法定機構改革、簡政放權等舉措,發揮重點園區對自貿港建設的引擎帶動作用。 

機制創新立潮頭,優勢應在破障中。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是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應有之義,海南進行重點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讓 “園區說了算,有權能定事”。  

海南明確賦予園區管理部門相對獨立的事權、財權、人事權,鼓勵其通過設立法定機構改革體制機制,實施實行企業化、市場化的用人制度。作為在園區履行相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法定機構,園區設立的管理機構具體負責園區綜合協調、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產業發展、投資促進、制度創新、企業服務等工作。  

“法定機構的最大意義在於打破政府條框和繁瑣程序,提高各種決策和審批效率。”海南省委黨校教授畢普雲說。  

目前,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三亞中央商務區、海口江東新區、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等園區均已成立管理局。根據安排,海南生態軟件園、文昌國際航天城、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等園區管理局也將掛牌。  

營商環境優化的“示範者” 

隔空握手、視頻簽約。近日,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與崖州灣科技城成功“牽手”。  

為營造更好投資環境,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承接了43項省政府下放的省級行政審批事項,79項市政府下放審批事項,並通過建立“城小二”工作機制,安排專人專職對接企業,服務企業進駐、建設等事項。 

良好的營商環境,巨大的發展前景,讓還處在“大興土木”階段的科技城不斷釋放投資磁力。截至目前,已完成市級或園區協議簽訂企業或科研機構51家。科大訊飛、朗新科技、一飛智控、隆平高科等一批高科技龍頭企業迅速聚集。   

海口綜合保稅區在海口海關相關舉措推動下,平行進口汽車、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快速發展,2019年進出口總值增長16.2倍;洋浦經濟開發區出臺提升通關效率10條舉措,口岸實行7×24小時預約通關,口岸整體通關效率優於全國平均水平;海口復興城互聯網產業園成立一站式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註冊審批、財稅會計、政府對接、金融服務等全方位服務…… 

營商環境不是園區自己的事,需要企業、社會各方面共同維護。企業投資進度慢,或者出現違規經營等現象怎麼辦? 

“通過協議確保投資效益,同時如果企業有違規行為,園區可以要求其無條件退出,並折價回購相關資產。”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一位負責人說。  

自貿港建設的“先行者”  

按照部署,重點園區成為率先實施自貿港政策,進行壓力測試的區域。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從園區起步,實際也是借鑑世界其他自由港的做法。“無論是哪個自由港,都需要若干片區來實際承載相關功能。”  

記者注意到,海南從財政、土地、科研創新等方面對重點園區提出具有共性的支持舉措,如試點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明確2022年12月31日前,通過將稅收省級、市級留成部分全部獎勵給園區,專項用於支持園區發展建設等。  

同時,根據不同的產業佈局和戰略定位,鼓勵各園區差異化探索相關政策。如海口江東新區要推動在臨空經濟區內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開展航空保稅維修、融資租賃等業務。崖州灣科技城要設立保稅倉,試行保稅倉定點監管制度,主要包括但不限於種業及深海科技相關的科研設備、生產設備、零部件、種質資源等。  

正分別以中國電子、百度和騰訊為龍頭培育百億級區塊鏈產業集群和遊戲動漫產業集群的海南生態軟件園,則將在區塊鏈透明監管、遊戲屬地管理試點等方面開展探索。  

作為曾經的“海南經濟特區中的特區”,洋浦經濟開發區原本就設有保稅區,目前正推動成為自貿港政策海關監管功能先行先試區,承擔未來全島自貿港正式封關前有關壓力測試。  

為爭取自貿港政策早期收穫,洋浦工委書記周軍平表示,洋浦將利用船籍港政策,爭取中遠海運、上海日鋼物流等企業14艘船到洋浦註冊登記;爭取兩個船舶SPV公司開展10艘船舶融資租賃業務。


審核:萬馳 餘菁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