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如果說卡帕多奇亞是天然的露天博物館,那麼烏爾法就是人為的露天博物館,到處都是歷史遺蹟,數不清的清真寺、城堡、古老街巷。土耳其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並不在首都安卡拉,也不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恰恰就在這個名字陌生的邊陲之地,烏爾法市區離敘利亞僅37公里。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烏爾法考古博物館在1948年土耳其建國時就開始籌備,現在博物館收藏了74000多件文物,展出了大量舊石器時代的寶物,包括世界最早的雕像“亞伯拉罕水池雕像”,距今已有12000年曆史了。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尚勒烏爾法博物館的門票中還包含了旁邊緊鄰的哈萊普巴赫切馬賽克博物館,這處博物館與眾不同,多數博物館的東西都是從別處搬來的,這個博物館就是文物原址。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蘇美爾人在5000年前就開始使用陶器碎片鋪成的鑲嵌畫,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佔領了拜占庭帝國東部省市之後,馬賽克技術被大量應用在伊斯蘭教清真寺和宮殿的裝飾上。安納托利亞半島多處都保留著這些人類藝術遺產,很多羅馬帝國到拜占庭帝國時期,及伊斯蘭教曆紀元的馬賽克屢屢逃過天災人禍,在土耳其的幾大博物館裡可以欣賞到。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2007年在尚勒烏爾法的一次城市建設項目中,人們偶然發現了這座建於公元5世紀東羅馬帝國初期的Haleplibahçe宅邸,這顯然是一個大富之家,有13個房間,當時的家人都生活在一起,地面上大面積的馬賽克隨後被考古挖掘,首次就出土了100平方米。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城市基礎和建築的的個性化出現在公元4世紀,這座豪華別墅因處在地勢低窪的區域,在一次泥石流中被沖毀掩,卻因禍得福,整塊地面的精美馬賽克得以保存,Haleplibahce馬賽克被認為是亞洲發現的最精美的馬賽克。博物館就建在這座宅邸之上,以穹頂覆蓋,用玻璃棧道承載遊人,引領觀覽動線,既保護了地畫,同時方便欣賞。

Haleplibahçe馬賽克由幼發拉底河的石頭為材料,經過精製加工製造成1-4平方毫米極小的鑲嵌物。地畫一部分已經消失,留下來的內容以裝飾花紋、人們的生活場景和希臘神話故事阿克琉斯的生活為主。幸得一位土耳其藝術家的驚人造詣,他根據現存的部分,研究當時的創作技法,將整幅馬賽克復原,我們才得以看到遺失畫作的原貌。3000年前在愛琴海、黑海和安納托利亞地區反對男性統治的亞馬遜女皇狩獵場面的復原畫就貼在博物館的牆面上。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馬賽克中兩位騎著馬,兩位步行的阿瑪宗女皇正在狩獵。大部分古代馬賽克描述的都是戰爭場景,而Haleplibahçe馬賽克是狩獵場景,這也是區別於其他馬賽克的重要特點。左上角手持寶劍的是阿瑞斯的女兒希波呂忒(Hippolyte)女皇,她正刺得花豹鮮血直流,旁邊還有一隻脖子戴項圈的狗,左下的墨拉尼珀(Melanipe)長矛正刺進撲向她的雄獅胸膛,旁邊也有一隻戴項圈的狗撲向雄獅,可以看出那時捕獵已經有被馴養的狗隨行了。右上是安提奧普(Antiope),右下是彭特西勒(Penthesileia),還有中箭的豹子、與戰士搏鬥的豺狼,精緻而生動。四周邊緣嵌有幾何、植物、鴿子、松鼠、鴨子、鷓鴣、羚羊、灰獵犬、沒有翅膀的厄洛斯形象。

Haleplibahce馬賽克大概可追溯至3世紀或5世紀,是迄今為止埃德薩(Edessa,尚勒烏爾法的舊稱)地區出土的最古老的馬賽克,我們能從中瞭解當時的城市發展水平,以及主要動植物種類。考古學家還在哈勒頗花園出土了1500年前的古羅馬溫泉浴室。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說阿瑪宗可能聽著不太熟悉,英文Amazon,也譯為亞馬遜,古希臘神話中純女性的部族,也叫亞馬遜人或亞馬遜族,這是不是就很耳熟了?她們居住於Pontus,即現在的黑海沿岸,歐亞大陸交界處。《雷神3》裡的女武神和蓋爾·加朵(Gal Gadot)飾演的DC漫畫《神奇女俠》就取材於馬賽克中的吉普賽女孩兒形象,它的原畫在離此不遠的澤烏瑪馬賽克博物館(Zeugma Mozaic Museum)。偉大的詩人荷馬在《伊利亞特》中稱她們為Antianeira,意為像男人一樣戰鬥的女人,描繪出了她們的英姿。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亞馬遜族認為自己是戰神阿瑞斯(Ares)的後代,也崇信狩獵女神阿爾特彌斯(Artemis)。在古希臘語中“A-”代表沒有,詞根maz是乳房,Amazon就是沒有乳房的一族人。相傳為了避免女性在生理期、哺乳期的不便,她們把妨礙拉弓射箭和投擲標槍的右乳用青銅器給切除,也有的說是用烙鐵燙傷右乳。在同行的軍事專家肖老師講解中我們發現,馬賽克中的女戰士並沒有這個特點。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以戰士組成的“女兒國”也喝子母河的水生孩子嗎?傳說中說她們在戰爭中俘虜男性,或每年去外高加索的戈爾加利安斯(Gargereans)挑選強壯的男人以傳宗接代。生下女孩兒就從小嚴格訓練,以期長大成為一名合格的女武士。男孩兒就慘了,砍斷手、腳、閹割送回父親部落,甚至殺害,以防反叛。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在瞭解這部分內容時,我發現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內容:

2004年PBS美國公共電視網的史海探秘系列紀錄片,由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製作的《Secrets of the Dead - Amazon Warrior Women》中發表了美國考古學家對亞馬遜族的最新考古發現,亞馬遜族並非只存在於神話,切切實實存在於人類歷史中。

亞馬遜女戰士是公元前十三世紀古希臘特洛伊戰爭中的傳說,希羅多德的歷史中記載了她們來自於黑海邊的草原撒瑪利亞(今烏克蘭境內)。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美國考古學家在烏克蘭境內發現一座保存很好的古墓,墓主是一位女性,陪葬品有大量的箭頭、武器,其裝束和墓中出現的裝飾性紋理與古希臘陶瓶上描繪亞馬遜女戰士的如出一轍。在烏克蘭的博物館裡,存有許多類似的的墓地遺骨,德國的人類學家從其中取出一些樣品進行DNA測定,這些DNA與當代的烏克蘭人並不一致。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蒙古彎弓的形式以及尖頂帽、皮靴、帳篷上的裝飾在古希臘陶瓶中亞馬遜場景中也都出現過。在蒙古國西部的哈薩克人中,若干代便出現一個金髮碧眼的孩子。考古學家找到了這樣一個哈薩克女孩兒,並取得了她的DNA,經過檢測與烏克蘭古墓中出土的女戰士遺骨中取得的DNA完全一致。研究表明有一支疑似亞馬遜族的女戰士部落在歐洲遭受失敗後回到黑海沿岸故土,並一路向東遷徙,一直遷入俄羅斯與外蒙古境內,最後在民族融合中消失。

作為現代人,自詡聰慧、先進的我們,還有太多未知的謎題,開放心胸,敞開懷抱去研究接納它們吧。

土耳其東部人家地面發現《雷神》中女武神和亞馬遜族的人物原型

文藝範兒獨立攝影師,旅行、美食、生活方式撰稿人

多平臺認證、簽約旅行家,美食達人

雙微:那敢情好了

圖文未經許可,禁止任何主體轉載或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