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

最近媒體爆料:海底撈、西貝都在悄悄漲價,看來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看來很多人也要報復性存錢了。

- 1 -

餐飲開始報復性漲價?

這幾天,多地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反映海底撈門店菜品價格上漲。

悲催,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


從小票圖片看來:

血旺半份從16漲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1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米飯7塊錢一碗;小酥肉50塊錢一盤……漲價的同時,菜量還有所下降。

對此,海底撈也承認:漲價屬實,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顯然,海底撈們想要把疫情下的損失賺回來——既然客流量減少了,那就提高客單價。

和海底撈差不多的還有西貝,疫情中西貝說自己只能撐3個月,3個月之後恢復營業之後,價格上漲也不小,另外喜茶也在漲價。

不知這些頭部品牌餐飲,一些平頭小店也加入漲價或者菜量減少的行列。

看來最後還是要消費者買單,希望政府多發一些消費券對沖一下吧。

- 2 -

現在要報復性存錢了嗎?

最近很多人沒有關注到這一條消息:

悲催,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


100萬名個人創業者,這麼清新脫俗的說法,個人創業者就是自謀職業?或者換句話說就是失業?

希望不是這個意思吧。

關於真實的就業情況,其實我們一直沒有數據,經濟學家洪灝估測中國失業率:推斷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工人沒有回到工作崗位。目前還不確定這些工人是否已經失業,但他們的工作不確定性肯定已經上升。

舉個例子,以餐飲行業為例:

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顯示:

從2020年3月1日算起,5%的樣本企業賬上沒有現金支撐運營;79%的樣本企業表示,依靠自有現金無法支撐再過3個月;而表示現金流儲備豐厚,且能支撐6個月以上的樣本企業佔比僅為16%。

可見企業也很難過,企業不好過,就業就受影響。

已經失業,或者未來就業不確定性增大,加上疫情中收入減少,估計都會讓人們報復性的存錢。

- 3 -

來說個好消息吧:

最近物價上升,不過油價重回5元時代,這不得不說中國下了一步好棋:

據稱趁著前段時間沙特把油價打到30幾美元,中國立馬派出84艘巨型油輪去海灣搶油,按照84艘的總數來計算,中國此次能一次運回大約1.68億桶石油,大賺了一筆,雖然後來證明事實並非如此。

但油價下跌非常及時,石油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關係到工業製造和物流成本,這波油價下調將很大程度緩解國內通脹和物價水平,可以說是雪中送炭。

不過,現在看到有人呼籲囤糧食,據說很多老人已經行動了,感覺還是沒必要:

1、因為短期內短缺基本不可能,中國的主糧庫存世界第一,你囤的糧食吃完也不一定短缺;

2、就是糧食價格上漲,也不太可能,按照國家以往的做法,保證口糧價格平穩是最基本的,所以大幅漲價短期也不可能。

所以,囤糧大可不必,要知道很多老人日本福島核洩漏那年囤的食鹽現在還吃著呢。

不過,國家還要多關心一下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失業群體,然後希望疫苗儘快研發出來,工作生活儘快恢復吧。

就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