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一個人的寒假,原來是另一番心情

文/鄭望學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我的大學」一個人的寒假,原來是另一番心情

一個冬日的午後,離農曆春節僅有幾天的日子裡,我坐在學校花園的石凳上,品讀著自已的心情故事。

放寒假已有十多天了,新年的鐘聲似乎就縈繞在耳邊,心中不免感到一絲恐慌和一種莫名的失落。這十多天像一個世紀那麼漫長:每天十點起床,喝點豆奶,就出去散步或買份《春城晚報》細細品讀。晚餐後上網,整理文稿,衝杯牛奶,然後呼呼入睡。

這個世界上的你我都是按照某種習性去生活著,如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鳥們日出覓食,日落歸巢;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世間萬物都有著自已的運行規律。

「我的大學」一個人的寒假,原來是另一番心情

然而,卻有人總不甘於生活得過於程序化,過於平淡無奇,我也希望打破這種平淡的生活,渴望生命中某個時候出現奇蹟。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各自的人生舞臺,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只是角色的位置不同罷了。你演了這個角色,就不能去演另外一個角色。

在一個人的世界裡,寒假似乎格外漫長。我聽到時間的腳步聲,它是那麼的沉重。我不知道自己在等待著什麼,我依然生活著、學習著、追求著。

我時常在一個陽光的午後,捧著一卷《春秋》。校園裡某個幽靜的地方有兩個石凳,它們依偎在一起。石凳上偶爾會有陽光,我曾經站在太陽下,一站就是一個小時。石凳旁有草,有毛竹, 還有一棵大樹,我的身後還有一座綿延起伏的山,這座山我曾經爬過兩次。

「我的大學」一個人的寒假,原來是另一番心情

背對著山,面對著大樹,那感覺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在這氛圍中,我聽著音樂,文思泉湧,各種意念如溪流般的彙集在我的腦海中。

我們的校園很美,小巧玲瓏。學校的花園可以用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一句“小橋流水人家”來形容。對於那些談情說愛的帥哥美女們來說,花園無疑是為他們量身打造的愛情花園,它美其名曰:木香園──一個詩情的名字,也是校園詩人尋找靈感的地方。

每當傍晚時分,獨自一人漫步校園小道,或靜座或駐足,輕鬆自在。有時坐在草地上,望著晚霞紅透的地方,心情猶如喝過咖啡般濃郁:

「我的大學」一個人的寒假,原來是另一番心情

“這是一個寧靜的黃昏/傍晚的天空還是那麼的湛藍/唯有天邊的那抹紅潤,還未褪去/如一位害羞的少女般/躲躲閃閃、捉著迷藏/晚風徐徐、霓虹閃爍/一個白衣女子,正邁著恬靜的小步/走在那幽深的小石板路上/她的高跟鞋點在石板上/一首晚歌,從她的裙下飄出/哦,她在尋夢麼?/我在坐在石凳上/手託著腮幫,眼望遠方/這個寧靜的黃昏/女孩,你好嗎?”

多少個這樣的黃昏,我都在重溫著這夢一般的意境,我在等待著什麼,又有誰能告訴我?

寒假裡學校食堂伙食很差,外面的小吃店也早已關門大吉。就連平時“嘰嘰喳喳”的老鼠也不知了去向。我試著把這些當笑話問宿舍管理員阿姨,她笑著回答:“它們都回家過年了嘛!”是啊!動物尚且如此,人何以堪?

「我的大學」一個人的寒假,原來是另一番心情

似乎聽到一個聲音“回家吧!”我無語。老爸老媽幾次打來電話,問這問那,我明白他們盼望我回家過年。在家裡,雖說擺不上山珍海味的,粗茶淡飯地吃起來也是蠻香的。再加上一杯紅酒,過年的氣氛也其意濃濃。

握住滾燙的話筒,我故裝輕鬆的對母親說:“媽,今年我不回家了!明年我們姐弟三人再給您拜年。”說完,眼淚剋制不住的奔湧而出,我最終還是留了下來。

我一直在等待什麼,換句話說,是什麼在等待著我?我不想去尋找答案,只想努力改變一切。

「我的大學」一個人的寒假,原來是另一番心情

我深信明天會更美好,明天也會像年少時光那樣天真無邪——這個春節,我身在外地,但我的心卻早已飛回了家鄉。為了工作、為了夢想、為了追求、為了曾經的諾言,我不得不身在他鄉,為家鄉的親人朋友們祈福。

「我的大學」一個人的寒假,原來是另一番心情

暮雨城記,學名鄭望學,80後,湖北漢川人。自幼酷愛文學、書法、繪畫,自2002年發表處女作以來,己在電臺、報刊雜誌、網絡等媒體發表20餘萬字作品。現定居廣州,從事互聯網大健康品牌策劃,業餘寫作、攝影。

「我的大學」一個人的寒假,原來是另一番心情
本文發表於2006年春城晚報·校園新文學

您的關注➕,是對我莫大的支持!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