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中國歷史上的一眾皇帝來說,可謂是切膚心痛、痛徹骨髓,尤其是建文帝朱允炆,按照他的血淚經歷,他一定會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千防萬防都防不住我那些個手擁重兵的叔叔,還敢奢談什麼重用叔叔?

歷代帝王其實都不願意自己的權力跟別人分享。但是在主幼國疑的特殊時期,年幼的皇帝是必然更為信任孃家人的。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在於舅舅或者外公等屬於是外戚,而皇帝叔叔是皇族成員,屬於是藩王。一般來說皇帝的叔叔屬於是本家人,對於家產擁有一定的繼承權,而外戚是沒有的。所以皇帝自然要防備自己的本家,免得他犯上作亂威脅自己或者搶自己兒子的皇位。

說白了就是外戚這樣的存在,對於皇權威脅不大。皇帝叔叔這類的藩王。對於皇權威脅很大。所以皇帝往往是重用前者,防備後者。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表面上說,叔叔們奪權的可能性很大,因為他們沒有法理障礙,跟皇帝是同姓的。叔叔們哪怕發動了流血政變,殺死了自己的侄子、侄媳婦,大臣們也都能接受,江山換人沒有換姓,畢竟還是在一個姓氏的老闆下面當馬仔,無所謂的了。

所以叔叔們一旦篡權,政權過渡都是平穩的,不會有大動盪,發動政變的叔叔們膽子也肥,一言不合就篡權。

鬥哥舉幾個例子來說說:

諸如宋朝的宋太祖趙匡胤莫名其妙的死於燭影斧聲謎團以後,他的兩個兒子當時均已成年,結果是弟弟晉王趙光義繼位。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燭影斧聲

晉王趙光義為什麼可以跳過宋太祖趙匡胤的兩個兒子,或者說剝奪了趙匡胤兩個兒子的繼承權而繼位呢,當時的官方解釋是“金匱之盟”。實際上主要在於宋太祖在位後期,晉王的勢力已經很強大了,已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所以不論趙光義是否篡位,他的實力已經足夠支撐他登上皇位了。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其實在此之前,就有了叔叔奪權的故事發生。

那是在東晉十六國的時候,有個梟雄叫做馮跋,他在正始三年(409年),建立北燕。馮跋有個弟弟叫馮弘,功夫了得,戰功卓著,任驃騎大將軍、中山公。公元430年,馮跋病危,為了提防弟弟,他想把軍權及早都交給太子馮翼。但是馮跋有個妃子姓宋,她想讓自己的兒子接班,於是她對皇帝說:陛下還那麼能幹,只是偶染風寒,說不定明天就好了,不必著急交權。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馮跋劇照

馮跋的兒子也就是太子,非常忠厚老實,一見不能移交兵權,就乖乖回家了。沒幾天皇帝病危,奄奄一息,宋妃封鎖信息,太子不得而知。但馮弘的臥底知道了皇帝的死訊,馮弘聞訊大喜,立馬集合自己的死黨,帶兵闖入皇宮,哥哥馮跋見了又驚又怕,一命嗚呼。

馮弘見了興高采烈,宣佈幽禁宋妃母子,自己登上皇位。太子得知消息,帶領自己的親信前去攻打叔叔,但勢單力孤,被叔叔打敗,被逼自盡。馮跋非常能幹,不僅在外能征善戰,在宮裡也非常能幹,生了百十個皇子。馮弘把自己的侄子們全部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所以中國幾千年歷史,皇帝們都是防火防盜放叔叔,但千防萬防也不一定防得住,最著名的叔叔還得算是朱棣朱老四叔叔,朱允炆為了削藩也是拼了,但在朱棣這裡,朱棣實際上還是通過武力奪取的自己侄子的皇位,打著“靖難”的旗號,結果硬是把朱允炆搞得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朱允炆的兒女們被圈禁了多少代,放出來的時候,連草和麥子都分不清。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朱棣劇照

但是舅舅就完全不一樣了,皇帝舅舅們奪權就有更多的障礙了,因為舅舅是外戚,他的權力是依附於外甥的,在朝中根基太淺,很難培養親信,勢力難以壯大。此外還有一個障礙就是大臣們都是前皇帝的死黨,舅舅篡權後,江山易姓,大臣情感上難以接受,無論是表面上,還是內心裡,各種不服。“靖難”的名義適合同姓王叔,你一個外戚舅舅打“靖難”旗號一點用處也沒有,老百姓一看你這就是造反。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朱允炆劇照

所以即使篡權,政權也難以平穩過渡,大多都要經過血雨腥風,大動亂,風險很高,代價極大。成功率很低。但成功率很低不等於不能成功,也不等於舅舅們不敢搞政變。

因為皇帝這個職位實在太誘人,一旦登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還可以世世代代永遠世襲,的確是難以抗拒的誘惑。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歷史上想當皇帝的舅舅不是絕無僅有,而是不乏其人,數不勝數,比如隋朝的江山就是楊堅這小子從自己外甥手裡搶奪來的。

楊堅本來是官二代,雖然老子楊忠當過北周的大將軍,是開國功臣,但自己並沒有多大實力,而且自己姓楊,皇位怎麼也輪不到自己。可是改變命運的時候到來了,公元573年,周武帝讓自己的兒子太子宇文贇娶了楊堅的閨女楊麗華,自己一步登天,成為太子岳父。宇文贇死後,宇文闡(周靜帝)即位,楊堅這個皇帝的舅舅終於原形畢露,竊取了宇文家的江山,建立了隋朝。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楊堅劇照

還有西漢的王莽,有人說他是穿越的。但是他絕對算是外戚,按族種論,也算是個舅舅。但是他把漢平帝給殺了,自己當皇帝推行改革,這恰恰就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所在。結果天下共討之,他最終也萬劫不復,腦袋被後世皇帝輪流收藏了幾百年。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所以說,並不是舅舅們天生有不臣之心,就是想造反,而是皇帝之位太誘人。對於皇帝這個職位,野心家都是有條件要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當。只有能不能當,沒有敢不敢當的。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用一位哲學家的話說,在權力面前,人人都是禽獸,哪有什麼人情和親情。

正因為帝制時代的侷限性,所以皇帝更喜歡重用諸如舅舅等沒有繼承權的外戚,用於制衡其他勢力。而對於威脅較大的藩王則是提防很深,自然是不喜歡重用叔叔等藩王了,因為他們有一定繼承權,威脅太大。

但歷史的演變暴露出這個侷限性的一大弊端,那便是外戚也不是省油的燈,外戚篡位的情況其實也不少。所以說帝制時代的皇帝也不容易,防這個防那個的往往是防不勝防,你這代篡不了你的江山,說不定下代或者下下代就篡奪了,真可謂是高危職業。

所以說,叔叔要防,舅舅也要防,不防叔叔舅舅、不防著任何篡位企圖的皇帝,那都是沒有當皇帝命運的傻皇帝。


各位看官,對此你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