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出現在大宗交易中,也被套!


機構出現在大宗交易中,也被套!


  3月至今機構買了157億元

  數據顯示,3月1日至4月9日,機構共出現在534筆大宗交易的買方席位中,合計買入156.82億元。

  同時,機構席位通過大宗交易合計賣出了93.39億元,期間機構買賣金額的比值為1.68,高於2019年全年的比值1.43,說明相比去年全年,機構還是保持了較大的淨買入力度。

機構出現在大宗交易中,也被套!

  從數量來看,3月以來機構共通過大宗交易買入了74只股票,其中有26只個股被機構買入的金額超1億元。

  從機構買入的個股行業來看,遊戲、醫藥、科技行業的個股最受青睞。機構買入金額最大的個股為萬科A及中興通訊,分別買入了約39.47億元、18.04億元。

  萬科A分別於3月31日與4月2日以25元、26.63元的成交價完成共計21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額高達39.47億元,且買賣雙方均為機構席位。

  在3月以來大宗交易成交金額較大的股票中,有不少是機構席位接盤上市公司股東減持,涉及的個股包括中興通訊、完美世界、深信服、崑崙萬維等。

  溢價買入10家公司

  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有折價、溢價和平價三種狀態。其中最為常見的是折價交易,一般被視為對接盤方流動性的補償,就好比批發價。

  而溢價交易則表示以超出市場價的價格買入股票,就好比打包的價格比散裝還貴。一般來說,溢價交易的出現,顯示出買方搶籌的心態,該股票或許存在低估的可能性。

  3月以來,機構曾溢價買入了10家公司,平價買入了17家公司。其中,成交價溢價幅度最高的是華友鈷業,3月中旬4筆大宗交易的溢價幅度超4%;其次是恆瑞醫藥,3月12日機構溢價3%買入了400萬元。而溢價成交金額最大的是智飛生物,機構以64.66元的股價溢價0.33%成交了3.83億元,目前該股為74元,浮盈14.44%。

機構出現在大宗交易中,也被套!

  從成交日期上可以看出,多數機構通過大宗交易溢價買入股票的時間集中在3月3日以及3月中旬,彼時正值本輪調整的初期。

  機構溢價買入的時點,像不像戀戰的你?

  從這些個股的股價表現來看,當初被機構溢價買入的10只個股中,僅恆瑞醫藥和智飛生物上漲,其餘8只至今都較成交價縮水了。

  其中被套得最深的是信維通信和南洋股份,分別較機構席位買入價下降了28%與26%。信維通信是國內射頻行業的龍頭,在無線充電和5G天線領域已經建立明顯的優勢。南洋股份擬剝離電力電纜業務,將業務聚焦於網絡安全領域。

  從機構平價買入的股票的戰績來看,多數機構同樣折戟。

  3月以來,機構共平價買入了17只個股,至今浮盈的股票僅5只。機構於3月6日及3月13日通過大宗交易平價買入的京東方A及TCL科技調整幅度則最深,如今分別較成交價下跌了26%及19%。

歡迎“關注”我們,留言進行互動!點擊“瞭解更多”進行關注可以與我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