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下的“报复性的涨价”,不该由消费者买单!

每次散步都经过这家店(丹桂轩香榭里店),来来去去等到复业之际,依然没有动静,心生疑问之时原来是关店了! ——题记

冬菇商学院 | 后疫情下的“报复性的涨价”,不该由消费者买单!

2020开年的一场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划,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零售、外贸(医疗领域除外)、旅行、餐饮、文娱消费等行业冲击力较大,除了利用可利用的扶持政策,商家们也开始进行了一些自救行动。

就拿餐饮业来说,最开始由于不能营业,不能创收,而呼吁一些减免政策;有的积极利用疫情好转的契机,积极拓展线上出口;有的在寻求销售出口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培训学习。就在等待疫情好转全面复工的过程中,有的倒下了,有的开始披荆斩棘重新上路。

较去年2019年,第一季度餐饮营收达10644亿元,整体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790亿,曾有机构估算,2020年仅在春节7天乐中餐饮业损失可能就达到5000亿。可以说,疫情对于餐饮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冬菇商学院 | 后疫情下的“报复性的涨价”,不该由消费者买单!

记得早在2月初的时候,西贝餐饮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曾喊出“账上现金流扛不过3个月,关键时刻呼吁国家来托底”,在战疫大局面前虽然看起来有些局气,但也算是餐饮界行业的声音。

此外,九毛九餐饮集团董事长管毅宏也表达,在疫情中造成的损失,希望政府在税费上能有些减免;榴莲披萨的开创者,乐凯撒创始人及CEO陈宁表示,对不裁员的企业,国家可以发放稳岗补贴;因“200元发布会”、“手撕员工降薪联名信”走红的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也说到,面对疫情,我们会对员工负责,也会对国家负责,也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等。

不能开门营业,自然也就不能营收或营收减少,而此时还要面临人力薪酬成本、门店租金两大支出压力。面对着各行各业的呼声,对于超过2600万就业岗位的餐饮业,国家政府也迅速做出反应,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减免租金、税收、延缴税款社保公积金、失业保险返岗返还、便利退税、及各项资金贷款扶持、专项资金扶持等政策。以此积极地保障企业顺利的度过难关,等到疫情好转后,先后快速的复工复产。


冬菇商学院 | 后疫情下的“报复性的涨价”,不该由消费者买单!

就在一些复工的餐饮业中,食客们发现诸如海里捞、西贝、喜茶等知名餐饮企业,旗下很多的单品价格都进行了上调,从五块到二三十块不等,似乎报复性的消费没等来,却等来了报复性的涨价!

其实过年到复工期的这段日子以来,每周都会去趟沃尔玛或华润万家,能明显感受到价格上涨变化的就是泡面、火腿肠等刚需饱腹型食品,另外就是高居不下的猪肉等肉类,剩下的就是一路狂飙的口罩,这个被称为“疯狂印钞机”。

后疫情时期下,对于部分餐饮企业复工重启后的“涨价”行为,究竟是饮鸩止渴还是涅槃重生?

涨价,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现象,供小于求,物资紧缺市场需求大,价格就会上涨,正所谓“奇货可居”;行业的背后炒作,哄抬物价,价格也会上升。与此同时,涨价的背后应该也有两种真伪性:一种是基础性成本上升,为保证利润空间而使得价格上涨;另一种就是基础性成本未上升,只是中间的某些环节造成了一些成本额外支出,从而使得价格伪性增长。

就拿之前的疯狂印钞机口罩来说,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信息,由于原材料上涨,口罩价格也上涨,其实真的是吗?不然,熔喷布的原材料主要来自央企中石化,期间并未涨价,只是供求失衡,下游企业及个人的主动竞价采购,再加上各种经销商的层层叠加才造成的,当然,根本原因还是市场的巨大需求,所以造成溢价归结于原材料上涨只是一种成本上的转嫁,即便是特殊时期2元/个的口罩,利润依然能有一块钱的进账甚至更高。


冬菇商学院 | 后疫情下的“报复性的涨价”,不该由消费者买单!

所以,很多时候标榜的原材料等方面上涨而进行提价,有时候是真实的,而有时候也是一种托词而已。而这次的部分企业涨价行为更像是后者,只是为了把此前失去的几个月业绩通过提价找补回来,所以消费者并不买账。就在因涨价而惹起的争议,海底捞前天发文致歉并表示门店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并宣布从即日将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今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

从这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涨价行为是饮鸩止渴,不仅伤害了顾客的利益,对品牌口碑多少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透过涨价行为,其实是“商家”与“消费者”心理博弈。商家希望通过托词性涨价,来找补失去的业绩,一旦变成常态化价格,将拉升后期的整体营收;消费者作为对博的另一方只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被动式接受,对涨价不敏感而接受;剩下的就是对价格敏感,吐槽表示不接受,也可以是不再去消费了。

冬菇商学院 | 后疫情下的“报复性的涨价”,不该由消费者买单!

从致歉结果来看,消费者的博弈暂时处于上风。这场博弈,本质上算是动机不纯,不能为了业绩通过提价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而且还忽视了几个客观因素,疫情期间,消费者的收入也受到很大影响,普罗大众的消费根本上是由收入决定的;与此同时,消费信心未得到全面恢复提振,毕竟外出就餐心理上多少还是有些顾忌。

所以,不管是什么行业,整体经济的复苏和市场的回暖,是基于当下抗疫和复工复产一体化的综合统筹。复工复产有序进行,收入有保证了,整体防疫环境有保证甚至是以后完全解除,人们自然会走出家门去消费,甚至会出现小波峰。

在此期间,很多地方政府如深圳、杭州、青岛、南京、佛山、宁波、嘉兴、绍兴、郑州等城市,通过微信发放消费券来刺激餐饮、旅游、零售、住宿等方面的消费,根据数据确实有些明显增长。作为企业方除了正常复产营业,还可以从线上寻求更多的运营方式,与同行或跨界进行可能性合作,当然还就是管控好现金流,蓄势待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