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大象按:知识很宝贵,怎么变更贵? 把它们保存下来,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一起进步。

这是来自印象用户@正记录参加笔记大赛的征文。



奥卡姆剃刀定律,有一句通俗的解释:「若无必要,勿增实体」

意思是,如果能够得到同样好的结果,用的条件越少越好。

在遇到印象笔记之前,我并不喜欢读书,更不喜欢做读书笔记,更不可能进行公开写作。「印象笔记+多看阅读」的组合重塑了我的阅读习惯,促使我做读书笔记,开始公开写作。

「印象笔记+多看阅读」是符合奥卡姆剃刀定律的。

我们日常读一本纸书的流程可能是:了解书籍(10分钟)——下单购买(10分钟)——收到纸质书籍(1-3天)——开始阅读+读书笔记(7天)——手动整理到印象笔记(0.5天)。耗费总时间:12,260 - 15,140分钟。

而「印象笔记+多看阅读」的流程是:了解书籍(10分钟)——下单购买或导入书籍(10分钟)——开始阅读+读书笔记(7天)——自动整理到印象笔记(1分钟)。耗费总时间:10,101分钟。

下面我就以《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这本书为例子,用「印象笔记+多看阅读」来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

一、读书笔记电子化

我目前阅读的大部分书都是电子书,电子书的各种好处数不胜数,随着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首先下载一款电子书阅读软件,该软件最好支持把笔记(划线和你的想法)导出来,最好可以同步到笔记软件中。

目前我所知的多看阅读、京东读书、得到这三款软件支持把笔记同步到印象笔记中。

我使用的是多看阅读,下图是同步后的效果。


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读完一本书,最重要的有两点:

①有没有解决你的问题,我们应该带着问题去读书

②书中的精华(书中有意思的观点、句子、你当时的感想)有没有电子化

如果没有做②的步骤,读一本书别人能吸收80%,你能吸收40%,甚至更少,经年累月,别人读一本相当于你读两本,差距就被慢慢拉开了。

多看阅读支持外部导出电子书和在线购买电子书,可以快速记录笔记和写想法,如果是安卓版本的多看阅读还支出自动化同步笔记到印象笔记中,永久保存,让每一次的阅读都留下精华。

二、应该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笔记


一本书的内容是由以下六方面构成的:

①概念②人物③故事④观点⑤方法⑥金句

那么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应该对这六部分的内容进行划线写想法做批注。

比如:针对①概念的解释,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批注:什么是 + 关键字。

在《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这篇笔记中搜索:什么是,显示四条结果,其中一条是什么是无知。


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中提到,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

①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

②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还可以做一些批注标记,在二次加工读书笔记的时候进行处理。


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后续如果需要进行写作或者给其他人分享的时候,所需要的观点、数据、案例,都集中在了一起,方便进行信息的加工和提取。

还可以做的是保留书籍的目录,之前在三公子的文章中看到她有个习惯:

我有个比较奇怪的癖好,就是当我读完一本书,可能不会去主动做思维导图(事实上的确做的少),但是我一定会把目录手打一遍。

这个模式早些年的版本是,读完一本书把目录复印下来,专门有一个文件夹来装这些目录。如果后期我要查书里的信息,我就直接翻这些目录。后来我就发现复印下来的目录不能体现检索的功能,于是我就决定在电脑里输入一份,我输入目录章节的时候会想这个部分讲了什么东西,能不能快速大脑反映出来,如果可以直接反映的话,我就把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观点写在这个章节的目录下,算是阶段性短评。如果记不得了,那就停下来,把这个章节再快速过一遍,反正我读书有划重点的习惯,这样就直接看重点,很快就能唤起记忆。

我每隔一段时间整理目录的时候,都会在目录章节下添加短评,这样日子久了,我就会知道同样一本书我在不同的时间里回顾,会有不同的认识。


还可以保留版权页,知道这本书是什么时候编辑出版的,后续如果引用书中内容的时需要注意。就像得到专栏的作者卓克老师说的:知识这东西就得经常地核实和订正,尤其是那些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

三、在印象笔记中对读书笔记进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反刍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读书笔记的反刍,指的是我们需要把第二步中同步到印象笔记中的内容,再次拿出来,仔细的进行阅读,反复的思考,最好能与我们已有的知识产生关联,改变行为。

什么时候进行再加工,我个人的经验是一周以后进行加工反刍,再加工的时间可以选择在周末的时间段:

  • 星期五晚上
  • 星期六白天
  • 星期六晚上
  • 星期日白天
  • 星期日晚上


杨绛先生曾经提到:「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再加工的时候,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和之前的经验和作者写出来显性知识和信息结合起来,产生自己的隐性知识。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回答中提到的:见感思行的模板。印象笔记(Evernote)有哪些常见的用途?

②标记重点,高亮显示


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③给读书笔记的标题增加时间在印象笔记中一条笔记应该有三个时间

  • 笔记创建的时间
  • 笔记更新的时时间
  • 完成笔记阅读、加工整理、分类的时间 ,也就是笔记标题中增加时间


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经过以上步骤形成最终版本的读书笔记,归类到读书笔记或者其他笔记本中,方便后续进行搜索。

我们知道搜索引擎每一次搜索相同的关键字,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组合,返回海量的信息。

我要的是一滴水,你却给我整个大海。

我们不应该把有限的时间都花在去判断无限的信息中,遇到问题直接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就算我们最终找到的答案质量再高,它对你依然是一个新知识,新知识带给你的神经刺激可能只有一次。

而印象笔记中搜索,可以反复的刺激,自然有助于消化吸收理解创新。

在印象笔记中搜索的时候,可以用加号和减号的搜索语法来提高搜索效率。

比如我们搜索「苹果」这个关键字,到底指的是苹果手机还是水果或者是范冰冰的电影呢。


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如果我们只想找到「苹果水果」这条笔记。可以使用 + 号搜索语法。


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如果我们想要的搜索结果中不包含「苹果水果」这条笔记,就可以使用减号语法。


看完这几条,不要再让你的电子书吃灰了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智商、情商、财商以外,还有搜商:所谓搜商指的是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多有效的信息。

有人说他一年可以读100本书,甚至更多,那就像和100个女孩子各抛了一个媚眼,就宣称谈了100次恋爱一样,他从未和其中哪一个肌肤相触,更没有和哪一个生出个孩子。——赵昂

而通过以上步骤来加工我们的读书笔记以后,能让我们瞬间从印象笔记众多笔记中找到我们想要的信息,就像大张伟唱的:这个feel 倍儿爽 。



本文来源于「笔记进步大赛」作者@正记录,程序员,个人知识管理咨询师。印象笔记链接:https://app.yinxiang.com/fx/a85636f7-c90a-4ad2-8d14-a351c8e2ba06

欢迎保存到印象笔记,也希望你来分享你的知识和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