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恢復營業 實體書店攬客出新招

與劇本殺、電影院等領域相比,在線下娛樂業的復工進程中,實體書店算是先行者。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京城內至今已有超七成書店恢復營業。雖然已經大面積復工,但客流量銳減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這一現狀,實體書店紛紛走到線上,不僅社群運營不停歇,還入駐外賣平臺,同時推出了多種促銷活動,試圖抓住消費者的目光。

尚未完全回暖

中信書店品牌經理朱妮表示,截至4月28日,中信書店全國各地的分店已全部陸續復工開業。與此同時,據新華書店相關負責人透露,綜合考量北京各主要街區服務覆蓋面和周邊讀者購書需求等因素,新華書店已有35家門店復工營業。此外,京城內頗具人氣的Page one、鍾書閣、言幾又等實體書店也已在本月內陸續復工開業。

為了更好地迎接讀者的到來,消毒防護工作成為書店復工的重中之重。在中信書店啟皓店,一進門的小桌子上就擺放著測溫儀、測溫表以及消毒液等工具,店員全體佩戴口罩,每4個小時對書店全方位進行消毒。靠近寫字樓辦公區的言幾又官舍店則在書店進門處標識了健康寶、健康碼等識別登記數據,而為了避免人群過於聚集,在門前還標識出“一米外排隊等候”等提示語。

此外,北京市新華書店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包括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中關村圖書大廈和亞運村圖書大廈等大型書城和中小型門店,均在門店入口處安排專人提示讀者保持一米距離,併為進店讀者及員工進行體溫檢測,填表登記,同時免費為讀者提供殺菌溼紙巾、發放溫馨提示卡等防護用品。

不過,多家書店負責人均表示,目前的客流量以及銷售額相比同期仍下滑明顯。4月26日週日,北京商報記者在中信書店啟皓店發現,一個小時內,約50名讀者進出,十餘名讀者分散坐落在書店中,與3個月前相比,密度明顯有所減小。“下降最嚴重時主要是2、3月沒有復工的時候,目前相比往年同期,雖然也有所下滑但呈現出緩慢提升的狀態。”朱妮如是說。

線上線下並行

面對客流量尚未恢復的現狀,北京市內的實體書店為了刺激客流量與消費,在線下舉辦促銷活動的同時,還在線上運營社群,通過線上線下活動的雙線並行激發讀者的消費力。

以北京市新華書店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在社群運營方面,該公司旗下的中小型門店利用“微信群”功能,建成了一個個線上服務組,包括小莊、西四等在內的15家門店,均已相繼創建了微信服務群。

中信書店也將各類活動搬到線上,其在全國範圍內的每家門店設立了1-2個社群,相關活動的社群有10個,覆蓋讀者2600餘人。

目前,北京市內已有超過100家書店開啟線上商城服務,與外賣平臺進行合作的實體書店也超過70家。讀者只需像“點外賣”一樣,在美團App上依據所在位置找到配送範圍內的書店,選擇需要購買的書籍,下單、支付,即可在最短30分鐘內收到所需圖書。

北京商報記者在言幾又官舍店實地走訪時發現,短短10分鐘內就有兩單外賣訂單。“雖然相對之前的情況,目前的銷售不算特別理想,但是每天也都有接單,就像剛才都一直有出單。”言幾又書店官舍店店長穆梁如是說。此外,據北京市新華書店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方面透露,旗下參與美團外賣平臺的門店自3月13日試運營至今,已經產生訂單近百單。

在各類線上活動相繼舉辦的同時,線下的打折促銷活動也陸續推出。穆梁表示,“在日前的世界讀書日,書店便舉辦了相應的活動,同時門店還會根據新書情況推出關於出版社的活動,大多數活動都是以打折促銷為主,刺激顧客消費”。而在中信書店,也相應推出了咖啡包月、圖書促銷等優惠活動,朱妮表示,以上優惠活動對位於寫字樓的門店客流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創新轉型加速

無論是進一步開拓線上渠道,抑或是依靠社群推出更多活動,均反映著實體書店向著轉型升級繼續前行,而經過此次特殊時期的衝擊,不少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的步伐也明顯加快。

在朱妮看來,實體書店近年發展的重點是線上線下的融合,疫情的到來則加速了融合的進程,“雖然線上活動能夠影響並輻射到的群體,同時藉此獲得的銷售轉化與線下較為不同,但通過線上的力量能讓實體門店匯聚讀者群,而運用線上手段運營好門店,並提供更為全面的產品和服務,是我們一直需要努力的命題。這次疫情可以說是把這個問題加速放到檯面上”。

現階段政府主管部門也通過多種方式在幫助實體書店渡過難關的同時,更好地推進轉型升級。公開資料顯示,為緩解實體書店的資金壓力,北京提前啟動了2020年實體書店扶持項目,有針對性地給予書店企業資金、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其中首批項目評審工作已經完成,共有161家書店獲得項目資金扶持。

據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介紹,此次扶持資金一方面是緩解實體書店的經營困難和成本壓力,推動書店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是通過推動書店轉型升級和品牌價值塑造,助力書店積蓄力量、練好內功,為疫情結束後市場回暖而產生的企業快速發展機遇做好充分準備,同時提振經營者信心,維持市場的平穩發展。

資深出版人唐勇表示,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實體書店未來發展的關鍵命題,只有符合讀者需求,迎合市場與消費習慣的改變,同時定位具有自身特色的實體書店,才能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否則便容易被市場淘汰,此時誰能率先抓住機會,誰便有望搶佔更大的市場。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