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2010年4月14日

三江源頭、通天河畔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

讓美麗的青海玉樹滿目瘡痍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中建八局臨危受命

攀登高原,援建玉樹

圓滿完成了人類在高海拔生命禁區

最大規模的災後重建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2020年4月14日

十年後的今天,玉樹

新家園炊煙裊裊

新校園書聲琅琅

新道路四通八達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援建將士在這片土地上

留下了諸多心血之作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青海省建築標準最高的小學

玉樹州紅旗小學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玉樹州最大的民生工程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災後重建工程體量最大的項目

玉樹州行政中心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災後重建中建築面積最大、

口碑最好的住宅項目

玉樹州民主路南商住組團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最先交付使用的農牧民住房

玉樹安衝鄉農牧民住房

一草一木曾見證那些不眠不休的晝夜

一磚一瓦都鐫刻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呼喚起那段波瀾壯闊的

高原建築奇蹟


缺氧不缺精氣神!

玉樹平均海拔4300米,空氣含氧量不足平原的40%。最大的感覺是缺氧,只有0.66個大氣壓,即便是坐著不動,心臟的壓力也相當於負重20公斤。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天氣變化無常,突至的雨雪經常把援建人員淋得渾身溼透。一開始,大家還及時換下溼衣服,後來為節省時間,乾脆不換了。為防止感冒,大家只要覺得不舒服,就吃感冒藥,一個月光感冒藥就吃了一麻袋。為保證施工進度,混凝土澆注經常晚上10點之後開始,有時電力不足,就打著雨傘、手電進行,一直到天亮。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當佈讓村136套住房順利交付時,長期居住在透風、昏暗的泥巴房帳篷房的村民,圍著新房看了又看,純樸的藏族老人把援建人員緊緊摟在懷裡,村長送上了“大難之時伸援手,佈讓百姓永感恩”的錦旗。

他們說,那刻,所有的苦和累都值了。


堅固實用+“藏式風情”

在結古鎮折龍達城鎮工程中,鑲嵌在安置房外牆的特製文化石,以青色為基調,間以黃色。與塗抹外牆相比,文化石可以防止牛羊破壞牆面,更適合藏區農牧民居住。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窗戶上有一種特色窗花叫“珀禮尕叢”,是玉樹古老傳統民居窗欞裝飾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之前是用水泥構造,現在選用石膏、石棉網、鋼筋混合等新型輕便材料製成,再塗上各種顏料,既輕便又保留了玉樹傳統的民間建築特色元素。另一種窗花則借鑑了中式古典木雕窗花特點,窗戶中間和四角裝飾有藏紅色的木雕圖案。

一扇小小的窗戶上,漢藏文化自然融合,見證了新玉樹的崛起。


“瑪尼堆”與“漢藏友誼牆”

玉樹當地95%以上都是藏民,信奉藏傳佛教,藏民們將瑪尼石堆積起來,作為敬獻給天神的禮物。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2010年8月,在紅旗小學施工現場,援建人員開挖地基時發現了大量瑪尼石,很多藏民看到後都跳到基坑中去挖瑪尼石。為了尊重藏民的宗教信仰,保護群眾安全,項目部立即停止施工,並用挖掘機幫助藏民挖掘和存放瑪尼石。藏民們深受感動,把錢和錦旗送到項目部表示感謝,建築人員們收下了錦旗,但堅決讓藏民們把錢帶了回去。

後來,只要在施工中挖到瑪尼石,援建人員都會精心保護起來,並交給當地藏民。

十年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故事,這座城市牢牢銘記

在安衝鄉吉拉村的援建工程中,由於當地降雨頻繁,河水陡然上漲,威脅當地藏族百姓的安全和出行。施工人員利用工程間隙,專門為村民修砌了一道一米多高的河岸護坡,被當地藏民親切地稱為“漢藏友誼牆”。


這片土地不會忘記

曾有這樣一個人,曾有這樣一群人

用血汗把漢藏情深、民族大愛的豐碑

深深地篆刻在玉樹之巔

致敬所有奮鬥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